摘要:在目前大多數的高校里,關于字體設計教學的過程大多都呈現統一的模式,即在掌握基礎黑體字的框架結構下做一定的裝飾元素的添加,這樣的模式會讓學生的作品呈現單一的創意性,但長此以往則會導致這些字體設計的成果缺乏文化內涵和生命力。本文意在通過對中國傳統書法元素的提取與字體設計結合的可行性研究,以引起大眾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增強字體設計的文化內涵,設計創作出更具有本土性特征的作品。
關鍵詞:字體設計;書法;教學
書法藝術作為中國傳統藝術形式與字體設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相互區別又相互關聯;書法藝術作為藝術門類的一種更多的是追求個性化和符合藝術的審美性,而字體設計作為視覺設計的基礎要素則要滿足基本的功能性,即可識別性。大多數開設了藝術設計專業的高校都把字體設計作為一門基礎課,但書法課則往往作為選修課而存在。在筆者看來,將書法元素和字體設計進行結合,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在字體設計的創意、審美和文化內涵的提升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將書法藝術作為表現形式或創作載體,以現代設計美學原理作為基礎,使兩者進行融合。例如可以將書法運筆的轉折頓挫和筆觸粗細、墨色干濕以及字形空間的疏密等,與現代字體設計中的重構、對比、平衡等法則加以融合。這些看似晦澀難懂的道理在課程實踐的操作過程中需要通過大量的閱讀、練習、反復對比才能真正的掌握其訣竅,因此在傳統的字體設計課程教學的內容安排上則需要進行一定的改變。
一、書法元素在字體設計運用中的現狀
近幾年來,字體設計發展速度十分迅猛,出現了大量打著書法元素旗號的字體設計作品,但也呈現出諸多問題,例如濫用名家書法字體、不符合美學規律等,這一類書法元素的字體在設計形式感方面蒼白無力、空洞乏味。書法元素的提取和運用關系到字體設計的服務對象如果這一字體設計將運用到品牌標志上,那么就要考慮品牌的定位、消費者的定位等因素,而不是粗暴的加上水墨的質感和和筆觸的掃痕,這一類現象在中低端產品方面格外明顯,它們大多都是生搬硬套,在Photoshop軟件中將水墨的筆刷粗暴的堆砌成字體的筆劃,而不考慮字意和字體框架結構以及整體的排版布局,并且這樣的設計現象想當普遍,在課程教學的環節中特地組織了一場關于“好的字體設計和壞的字體設計”調研活動,讓學生們對于設計的好壞有明確的認知,只有從“好的認識”開始,才有可能扭轉“壞的”局面。
二、書法元素在字體設計中的運用原則
同樣的一組字體會有千萬種不同的創作方式,但不論如何變化都要遵循一定的設計原則,因為文字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傳達信息,所以可識別性是字體設計的第一要則。書法有其獨特的筆法、結構、布局、墨色等元素特點,字體設計取才于書法元素,用之于設計,并非單純的掌握某一方面即可。所以,在將書法元素運用到字體設計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原則:
①統一性
統一性是指在字體的結構和裝飾方面以及字體的形態上的統一;如圖1即為統一運用飛白和毛邊等裝飾性筆畫,這樣的處理手法讓字體擁有共同的特點,也更為整體。
②適用性
書法藝術從風格的角度來看種類眾多,手法也大為不同,而在字體設計過程中的適用性決定了書法風格的選擇和尺度的拿捏,在選擇書法字體或元素提取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的貼合應用的領域,做出理性的分析。如圖2案例是一首古裝電視劇主題曲的名字,借鑒隸書的字型結構,刻意拖長的筆劃又遵循了統一性的原則。
③選擇性
選擇性和適用性是相互關聯的,選擇適合的書法元素進行提取的前提是找準方向,這就要求設計者閱讀大量的書法和碑帖作品,并總結其筆劃特征和風格特點,以備日后選擇適用在合適的字體設計案例中。
三、書法元素在字體設計教學中的實踐
目前藝術設計類高校里的字體設計課程大多仍然在沿用西方的教學模式,如從基礎的描摹黑體字、宋體字了解字體的基本框架結構,然后加入圖形創意的元素進行整合,再到后期的字庫字體創作,也有少部分學者將書法元素融入課堂,但書法藝術畢竟是一個專業性較強的藝術門類,如果沒有較深的書法功底很難將兩者的概念進行融合再提取。下面,就具體針對字體設計的教育實踐進行探討。
①提升鑒賞能力
在教師的人員結構和教學方法方面,應該安排“專門的人做專門的事”,即在字體設計課程中可以在書法元素的提取這一環節安排專業的書法老師來講解,這樣的跨界實踐能夠更好的展開學科間的交叉性研究,尤其是在前文中提到的關于書法元素字體的設計原則中,就要求學生具有大量且專業的書法作品賞析能力和功底,才能夠在字體設計的過程中達到“統一性”的原則。只有養成了較好的書法字體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培養出學生熟練選擇字體的能力。對于剛接觸平面設計的大二學生來說,認真了解傳統書法字體的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驟,因此可以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求每位同學選擇一款自己最喜歡的書法字體進行作品賞析,分析總結它的風格特征,并加以提取,在后期的字體創作環節加以運用。
通過一段時間的賞析分享,部分學生在能夠或被動或主動的認識到如圖3所示的篆書,總結其風格特征,偏瘦勁挺拔,且布白均勻,字型結構偏高,筆畫圓潤豐富,并在后期的字體設計創作過程中通過提取篆書的書法的元素加以運用得到圖4所示案例。除此之外,凝重古拙的隸書、開闊豁達的楷書都能夠被同學們借鑒和學習。其中較為有難度的是行書,但也是學生最為熱衷嘗試的一種書體,如圖5所示。行書的概括性較強,用筆輕松活潑,筆畫自然隨意、有斷有連,這些特點導致行書可以添加更多主觀意識和個性色彩,創作出極具特色的字體創意案例,如圖6所示。只有掌握了這些書體的風格特征后才能在書法元素在字體設計中的運用原則上不犯錯。
②掌握運筆技法
中國書法講究的是傳統功力的發揮,這就導致書法這一藝術門類的門檻較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同時,書法作為古代人主要的書寫方式,決定了他們能夠在長期的日常環境中滋養自己的技法提升自己的修養,書法已經滲入他們的生活,單就這一點,目前大多數設計師都做不到,更別說剛接觸字體設計的學生了,或許他們中間有少部分學習過書法,但那也僅是極少數,大多數學生已經在目前的智能生活環境下甚至很少寫字了,所以在培養學生多看書法作品的同時也要鼓勵和督促他們多動筆、多寫字。考慮到書法藝術最常見的書寫工具是毛筆和宣紙,所以在課程中需讓學生正確掌握毛筆的用筆方式,在正常寫字之前更多是訓練他們的運筆能力,以及中鋒、逆鋒、偏鋒等運筆的方向和用筆的技法,將毛筆在書法字體設計中的使用方法簡化為鉤、拖、點、掃、按、頓6種方式并反復練習,熟練掌握這些運筆技法,才能在后期的創作步驟夠游刃有余。
③拓寬創作方式
提取書法元素的特征,分析書法和字體設計之間的關系,就是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提煉出適當的元素運用到字體設計中去,但大多數從事字體設計的人一旦看到書法就會聯想到毛筆、水墨、宣紙這些難以駕馭的書法工具,產生恐懼的心理從而不敢嘗試。其實不然,筆者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書法本身就是一種設計,只是它的設計者是書法家。如果用固式思維來看待書法元素,就無法對其進行創意性的提取和運用。在字體設計短短5周70個課時的時間內要讓學生克服對書法難度的恐懼心理,并且最大化的讓學生掌握和運用書法工具進行創作是個不小的難題。“善書不擇紙筆”是針對書法而言,對于字體創意中的書法元素來說,就是通過工具實現想法,既然是為設計服務,創作工具即可呈現多樣性,最為重要的就是不要局限在毛筆這單一工具上,筆者將創作方式與工具結合分為了三種方法:一為軟筆工具的創作,如毛筆、秀麗筆等;二為硬筆工具的創作,如平行筆、蠟筆等;三為特殊工具的創作,如牙刷等。紙質的載體則更為廣泛,并不一定要拘泥于宣紙,可以將毛筆和水粉紙結合,亦或者將平行筆與宣紙的結合,都能夠為創作提供不一樣的靈感和結果。
傳統毛筆是最為常見的書法工具,從材質上可以分為硬毫筆、軟毫筆、兼毫筆。如果想要營造枯筆、飛白的書法藝術效果則可以選擇硬毫筆,在書寫的過程中可以事先規劃好草稿,再進行書法手法上的嘗試,但需注意的是要保證字體之間的整體性和連貫性,反復多次嘗試得到最滿意的效果后在Photoshop中進行細節的調整和處理,一定程度上能夠得到較為滿意的效果,如圖7所示學生作品。
除了傳統的書寫工具外,還可以嘗試硬筆工具,如平行筆,作為常見的英文書寫工具,平行筆的筆頭扁平,筆頭可呈現不同角度的傾斜,讓字體的線條有粗細對比的效果,且筆頭接觸紙面的高度不一致也可以營造例如毛筆般的枯筆效果,如圖8所示學生運用平行筆的案例。
特殊工具的創作方法多種多樣,可以結合不同的筆和紙張進行嘗試,只要工具把握得當,結合書法運筆的手法也會產生獨特的書法藝術效果。在字體設計中運用不同的工具去實現書法元素的效果,不同于現代書法那樣復雜,只需要在書寫工具和載體上下功夫,使用這些特殊工具主要是為了方便實現想要的效果,所以要本著簡單的原則去改變書法工具和載體,注重實效性和便捷性,并且最好能夠信手拈來。如圖9所示學生作品,就是運用油畫棒在宣紙上書寫的結果,整體字形特征和結構參考了李叔同的書法字體。
四、結束語
書法筆墨元素屬于傳統文化,想要將其更加全面的融入字體設計當中,就要結合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不斷的調整和創新,使這些傳統元素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和市場發展需要,同時賦予字體設計我們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真正形成中國本土化和民族化的設計語言和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劉鑫.書法字體設計技巧與應用.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
[2]楊肖.書字尚形—手寫字體設計的必修課.電子工業出版社.2020
[3]劉沛芬.書法與篆刻在字體設計課程中運用的幾點思考[J].《中國民族博覽》2020年第9期
作者簡介:王煜(1993.5),女,土家族,浙江紹興人,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助教,研究方向:字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