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蘋
【摘要】目的:探究優質護理服務交班在白內障患者護理干預的臨床作用。方法:篩選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期間收治的70例白內障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觀察組35例,采取優質護理,對照組35例,采取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高風險點篩查情況、護理滿意度和干眼客觀癥狀。結果:(1)對患者開展干預后,觀察組篩查出8處高風險點,明顯優于對照組。(2)干預后,觀察組的整體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3)干預后,觀察組的FI和BUT等干眼指標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5。結論:圍繞白內障病人住院期間的護理干預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交班,可合理管控病情風險,改善眼部癥狀,加強護理滿意度,值得參考。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交班;白內障;護理干預;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008
Effect and evalu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shift in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cataract patients
Hu Pi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Sichuan Chengdu,610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shift in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cataract patients. Methods: 70 cataract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5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35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high quality nursing and 35 cases in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was adopted to compare the screening situation of high risk poi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objective symptoms of dry ey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1) eight high risk points were screen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3) The index of FI and bu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t is worth reference to carry out the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shift aroun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cataract patients in hospital, which can reasonably control the disease risk, improve the eye symptoms and enhanc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shift handover; cataract; Nursing intervention; Quality of life
白內障是眼科臨床中常見的病癥之一,中年群體和老齡群體染得此病的概率和風險最高,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用眼強度越來越高,導致本病的發病率也出現了相應的增高趨勢,甚至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據研究表明,誘發白內障的獨立危險因素主要在于局部營養障礙、老化、代謝異常和遺傳幾方面,病理表現為視力階梯式下降、強烈眩光感等[1-2]。許多患者缺乏對此病的認知和了解,因憂慮病情轉歸或治療效果,在住院和治療期間易出現多種意外情況,因此,圍繞患者病情轉歸積極開展護理干預尤為重要,而常規護理缺乏針對性和個體化,容易產生意外風險,故而,本院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交班,通過全方位的系統交班,全面提升病患的舒適程度和病情管理,以降低意外風險,提升預后轉歸水平[3-4]?,F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入組對象為院2019年1~12月期間收治的70例白內障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齡62~80歲,平均年齡(72.25±5.62)歲,病程1~3年。對照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齡63~80歲,平均年齡(72.54±5.65)歲,病程1~3年?;€數據無差異,可比較,P>0.05。
納入標準:(1)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愿意參與研究。(2)晶狀體渾濁和變性,轉為不透明,對視力造成影響和干擾,矯正后視力仍達不到0.7。
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眼部疾病。(2)合并其他代謝疾病。(3)無法遵循醫囑治療者。
1.2方法
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采取傳統責任制,每個班均選出責任護士負責定時巡視,處理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的各類突發性問題。
觀察組:觀察組基于對照組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交班:(1)設計優質護理服務交班表格:根據眼耳鼻喉科病患的臨床特點設計護理交班記錄單,對病區當天內的白班、小夜和大夜情況采取詳細記錄,本項護理記錄共分為如下部分:眉欄、重點對象、重點護理、特殊治療、特殊用藥、特殊需求、交班時間和護士簽名,其中眉欄包括科室、日期、責任人、分管床位等;重點對象欄包括病危、病種、I級護理、新入院患者、當天手術、明天手術等;重點護理欄包括生命體征、出入量、精神狀態和血液循環以及發現高危風險點等;特殊治療欄和特殊用藥欄包括體溫、血糖等監測項目、臨時治療和用藥項目等患者的個人基線信息和應對方式;特殊需求欄包括患者的身心狀態等和需接手繼續的護理工作,對結束的護理任務做好鮮明標記,交接班次后,表明接班護士名字和時間[5-6]。(2)改進交接班流程:病區護士長和護理組長主持白班集中交班,夜班護士回報交班內容,由護士長和責任護士帶領所有人員通過表格開展口頭交班,在陸續檢查完所有患者的病況后,由交班者對接任者詳細介紹重點對象和注意情況,夜班護士需在固定時間提前到達科室,需詳細審閱交班報告和醫囑本,掌握病區概況[7-8]。(3)優質護理交班表格內容:白班和前夜后夜的值班人員完成交接后,需主動查詢病區患者的情況,解決患者存在的問題,并對新增患者進行重點看護和監察,尤其需要重點照護晚間病情有所波動的病患,主管病房的夜班護士應充分查閱新增患者的療法、病史和當前問題及風險,將相關治療提交至主治醫師處,另外,對于高危患者,更需著重對待,增加巡房次數和病情報告詳細程度[9-10]。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高風險點篩查情況、護理滿意度(包括服務態度、儀表舉止、專業水平、疾病知識和環境介紹以及指導問題解決,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則越好。)和干眼客觀癥狀(包括淚膜破裂時間BUT和角結膜熒光素染色FI)。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高風險點篩查對比
在開展不同的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共篩查出缺乏專科特性的風險管理制度、工作中未嚴格執行制度、溝通不到位、健康指導不全、病室環境欠佳、護理人員缺乏風險預見性、排班不合理、個人工作負荷大、缺乏對高齡患者的重點監護等8處高風險點,風險篩查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且針對上述情況給予針對處理,患者的意外風險事件大大降低。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高風險點篩查對比
2.2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滿意度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的整體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滿意度對比[n(%)]
2.3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干眼客觀指標對比
干預前,觀察組的FI和BUT等干眼指標差異不明顯,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FI和BUT等干眼指標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干眼客觀指標對比(x±s)
3 ?討論
白內障是臨床常見的眼科疾患,在已知的眼科疾病中其發病率高達25%,如患者未在病程早期接受對癥治療,有可能產生致盲危險,且白內障病人多以高齡群體為主,這類患者往往視力呈階梯式下降、體弱多病、行動受阻,同時部分病人還合并有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原發性疾病,致使病人喪失自理能力,繼而引發意外風險事件[11-12]。
因此,積極地圍繞患者的住院期間,開展周全的護理干預尤為關鍵,常規護理缺乏針對性和個體化,難以降低意外事件發生風險,于是本院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交班,經研究結果顯示:經干預后,觀察組的整體滿意度和客觀干眼癥狀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究其原因如下:首先,我院根據白內障病患的臨床特點設計了具有特異性的護理交班記錄單,詳細記錄病區當天的所有班次情況,記錄內容包括:眉欄、重點對象、重點護理、特殊治療、特殊用藥、特殊需求、交班時間和護士簽名等幾個欄目,以此系統化的記錄所有患者的病況和發展,為臨床護理提供了高度的引向性;同時我院改進了交接班流程,由護士長和護理組長主管白天交班,在交班前再次檢查各個病室情況,由交班者詳細介紹護理重點和注意情況,通過規范交班流程,減少意外情況,保障病患康復質量;同時在交班完成后,夜班護士會陸續查房,詢問病人情況,解決存在問題,并嚴格監察新增患者和重癥患者,避免晚間出現病情波動,影響康復情況[13-14]。
在上述系統干預后,我院分別對兩組患者展開FI篩查和BUT測試,前者可以了解角膜上皮是否缺損和角膜是否渾濁,后者可以評價淚膜是否穩定或缺乏黏蛋白,經干預后,發現觀察組的客觀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的高危風險點篩查情況同樣優于對照組,這是因為在優質護理交班中,特別強調對于高危風險點的篩查,從而最大程度上對高危隱患做出針對性干預,以此保障患者的康復質量,提高預后轉歸水平。
綜上所述,圍繞白內障病人住院期間的護理干預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交班,可合理管控病情風險,改善眼部癥狀,加強護理滿意度,值得參考。
參考文獻:
[1]王翠萍,朱雪梅.優質護理服務在精神科的實施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9, 9(17):196.
[2]邱雪娟,田春霞.優質護理服務在門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 000(016):122-123.
[3]李欣.分析責任制整體護理在呼吸內科優質護理結合健康教育服務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9,017(032):240-241.
[4]鄧小寧,沈碧強,葉愛霞,等.臨床支持中心工作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29):182-184.
[5]周青,劉霞,王燕春. 品管圈對眼耳鼻喉科病區護理管理質量的臨床影響[J]. 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6):358-359.
[6]陳仁芝. 品管圈對眼耳鼻喉科病區護理管理質量的臨床影響效果觀察[J]. 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9):204-205.
[7]龔莉. 品管圈在眼耳鼻喉護理中的應用[J]. 家庭醫藥,2017(4): 153-154.
[8]姚天驕. 優質護理在老年白內障患者術后眼科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 中國醫藥指南,2021,19(2):177-178.
[9]奚瑋. 優質護理用于老年性白內障圍手術期中的效果探討[J]. 養生保健指南,2021(12):128.
[10]趙穎博. 優質護理在眼科老年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意義研究[J]. 母嬰世界,2021(3):248.
[11]王貝. 優質護理在老年白內障患者中的效果和對生活質量的影響評價[J]. 飲食保健,2021(7):197.
[12]任春霖,于道華. 優質護理對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手術的影響[J]. 中國保健營養,2021,31(2):206.
[13]潘玲. 優質護理在老年性白內障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保健文匯,2021,22(10):104-105.
[14]鄭娟. 優質護理在白內障圍手術期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 家有孕寶,2021,3(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