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婷
【摘要】目的:探究早產兒母親早期泌乳量不足的影響因素及其干預對策。方法:選擇早產兒母親共72名,時間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回顧性分析早期泌乳量不足的影響因素,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結果:經回顧性分析發現,72例產婦中,精神心理因素、乳房凹陷問題、分娩方式等均是影響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的占比最高為36例(50.00%),其次為分娩方式28例(38.89%),最后為乳房凹陷問題8例(11.115)。結論:針對早產兒母親,回顧性分析早期泌乳量不足的影響因素,發現有產婦精神心理因素、乳房凹陷問題、分娩方式等均是影響因素,通過實施預見性的干預措施,能夠保證早產兒出院后順利進行母乳喂養,提升泌乳量,引起臨床上的重視,應用價值較佳。
【關鍵詞】早產兒;泌乳量;母親;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473.71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2.198
針對于新生兒來說,母乳喂養是最佳的方式,但是因早產兒自身吮吸、吞咽功能發育不健全,各器官發育不成熟,為母乳喂養增加一定難度[1]。通常在出生后早產兒需入住NICU,產后泌乳量不足成為母乳喂養率低下的關鍵因素,母嬰分離也降低早產兒母乳喂養量[2]。經對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的共72例早產兒母親,回顧性分析早期泌乳量不足的影響因素,主要分析及研究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早產兒母親共72名,時間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回顧性分析早期泌乳量不足的影響因素,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均提供詳細資料,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配合性較差;存在精神疾病者。納入標準:有交流和溝通能力;孕周<37周;符合早產兒母親診斷標準。產婦的年齡(24~36)歲,平均(28.5±5.3)歲,孕周(35~37)周,平均(35.6±1.1)周,經產婦36例,初產36例。數據統計顯示 P>0.05。
1.2 早期泌乳量不足的影響因素
1.2.1 乳房凹陷問題
一些產婦并未及時發現、治療自身的乳頭凹陷癥狀,認為自己無法正常進行母乳喂養,失去信心。在哺乳失敗后加重緊張不安、焦慮等情緒,對乳汁的正常分泌產生極大的影響。
1.2.2 產婦精神心理因素
在分娩的過程中,因消耗產婦大量的精力和體力,又沒有充分休息恢復元氣,加上可能剖宮產術或疲勞造成切口疼痛,相應減少乳汁分泌。另外,一些產婦擔心哺乳或產后影響身材、改變乳房形狀,也沒有充分了解泌乳知識,出現消極心理,造成乳汁分泌減少情況的出現。甚至在產后,一些產婦對嬰兒性別與預期的不同,或垂體、下丘腦調控激素發生變化,造成產后抑郁癥出現,發生極大的心理落差,影響乳汁的正常分泌。
1.2.3 分娩方式的影響
想要促進產婦分泌乳汁,選擇陰道分娩的方式作用較佳,相反的用剖宮產的方式作用較低,不利于早開奶、早吮吸的母乳喂養。因為不適合經陰道分娩、高齡等因素,或者恐懼順產帶來的疼痛選擇剖宮產,較多產婦林產前就分娩,泌乳減少,神經體液調節難以很好的滿足機體催乳素和催產素。產婦正常妊娠分娩生理反應,就是經陰道分娩的方式,有助于分泌催產素及催乳素,產婦機體出現一系列應激反應。
1.3觀察指標
回顧性分析早期泌乳量不足的影響因素,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
1.4 統計學處理
卡方值(x2)檢驗計數資料,t值檢驗計量資料,積極應用SPSS123.0 統計學軟件,顯示為(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回顧性分析發現,72例產婦中,精神心理因素、乳房凹陷問題、分娩方式等均是影響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的占比最高為36例(50.00%),其次為分娩方式28例(38.89%),最后為乳房凹陷問題8例(11.115)。
3 討論
早期泌乳量不足干預對策:
糾正乳頭凹陷。在孕前便指導產婦進行乳房保養,及時普及相關知識,當有不明顯凹陷扁平癥狀出現時,需保證嬰兒可以正常吮吸,注意正確的喂奶姿勢。進行共重復 10-20 次的乳頭糾正練習,用手將乳頭向兩側外方拉開,另一手捏住乳頭輕輕向外牽拉[3]。
精神護理。通過播放輕松的音樂和視頻等,便于更好地促進乳汁正常分泌,保持良好情緒。護士積極了解產婦的顧慮,以及其存在的煩惱和憂慮,進行必要的溝通交流,便于充分發揮嬰兒的吸吮本能。教給其正確哺乳方法、做好各項哺乳準備,提升產婦對母乳喂養認識,樹立正確的信心。同時加強產后康復訓練,恢復身材和乳房,滿足其精神心理需求。
在允許的情況下,要鼓勵孕婦選擇經陰道分娩[4]。本研究結果中顯示,經回顧性分析發現,72例產婦中,精神心理因素、乳房凹陷問題、分娩方式等均是影響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的占比最高為36例(50.00%),其次為分娩方式28例(38.89%),最后為乳房凹陷問題8例(11.115)。經本研究最終得出的結果能夠看出,產后抑郁癥、剖宮產分娩等,均會增加泌乳量不足的風險,通過實施預見性措施干預,取得的作用顯著、意義重大,保障早產兒順利實施母乳喂養。
綜上所述,針對早產兒母親,回顧性分析早期泌乳量不足的影響因素,發現有產婦精神心理因素、乳房凹陷問題、分娩方式等均是影響因素,通過實施預見性的干預措施,能夠保證早產兒出院后順利進行母乳喂養,提升泌乳量,引起臨床上的重視,應用價值較佳。
參考文獻:
[1]魏薇,梁瑋倫,李媛.早產兒母親早期泌乳量不足的相關性因素分析[J].世界復合醫學,2020,6(7):7-9.
[2]李蓉,王雯雯,梁馨月, 等.妊娠晚期乳腺超聲表現與產后泌乳量相關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9,34(14):3357-3361.
[3]葉麗珍,林瑩,孫小芬,等.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母乳喂養成功率、泌乳時間及泌乳量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16,28(9):1255-1256.
[4]齊曉向,王麗.早期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18(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