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光如白駒過隙,中國共產黨從建立至今已有百年時光,在共產黨人的努力下,中國從百年前的孱弱不堪到如今的國富民強的局面,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現如今,在新時代背景下民眾安居樂業,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新時期的建設者,應該繼承并發揚共產黨人的精神,堅守信念,擔當起應有的責任,完成新時代賦予自己的使命。本文探析了建黨精神對大學生的啟示。
關鍵詞:建黨精神,大學生,“七一”講話
在建黨百周年大會上,習總書記概括了建黨精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寥寥數語,囊括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信念,也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一直遵循的原則。新時代的大學生肩負著民族振興的重任,建黨精神在當今時代是需要大學生繼承并發揚光大的。本文就習總書記的“七一講話”總結的建黨精神對當代大學生的啟示進行了簡單的探討。
一、建黨精神的內涵
習總書記七一講話提及的建黨精神,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共產黨人的追求,以下從求真精神、踐行精神、斗爭精神、無私精神這四個方面簡單闡述建黨精神的內涵。
(一)求真精神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馬克思主義真理,也是共產黨人一直遵循的行為準則。老一輩共產黨人從當時的俄國革命勝利中看到了拯救中國的希望,并付諸于行動,堅守自己心中的信念,甚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才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新時代的大學生,是有思想、有能力的社會新人,應保持著“求真精神”,為心中理念而戰,運用馬克主義、毛澤東思想來武裝自己,為中國發展做出自己應盡的力量。
(二)踐行精神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是共產黨人踐行精神的體現。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使命,百年前的共產黨人面對孱弱不堪、軍閥混戰的局面,毅然擔當起時代的重任,爬雪山、走草地,兩萬五千里長征的重重困難并沒有壓垮共產黨人,為了心中的理想克服重重困難。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應繼承發揚共產黨的精神,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努力,堅守自己的信念。
(三)斗爭精神
百年前,中共一大是由十多名共產黨人冒著生命危險召開的,這標志著中共的正式成立。在那個時代,不畏犧牲、勇于斗爭是名副其實的真實寫照,他們為了中國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的斗爭精神流傳至今。正是有了這種斗爭精神,才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現如今,中國處于太平盛世,大眾安享著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但世界局勢風云變幻,我們只是處于太平的國度,世界局勢并未太平,我們應時刻保持警惕。同時,在近期發生的突發的世界級衛生事件中,中國共產黨人又一次向世界彰顯了共產黨的魅力,無數醫護工作者成為最美逆行者,彰顯了當代年輕人的“家國情懷”,不畏犧牲、勇于斗爭的精神再次得到了驗證。
(四)無私精神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一直是共產黨人的原則。抗戰時期,共產黨人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沒有妥協,他們沒有辜負人民的寄托;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即使再苦再難,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他們為歷史書寫了偉大的篇章,表現了對黨的絕對忠誠。在今天,汶川地震、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等自然災害面前,共產黨人始終以人民利益為先,永遠沖在最先鋒,這種無私的精神已經深入共產黨人的骨髓,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
現如今,部分青年人思想多元化,受不良思想的沖擊,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行為做事將個人利益放在首位,作為大學生,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家國情懷”,是能夠為了中國發展而努力的有志青年,不應只為一己私利而損害大眾利益。
二、建黨精神對大學生的啟示意義
2021年7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成立大會上,習總書記概括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百年的時光共產黨人一直堅守著自己的信念,為中華民族鞠躬盡瘁。百年前的共產黨人,是為新中國成立而浴血奮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夏明翰、為完成任務舍生取義的董存瑞、邱少云、黃繼光等,這些先烈用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現如今,雖然大眾安居樂業,但新時代仍有艱巨的使命等待著我們去完成,共產黨的精神在當代并沒有失去色彩,相反,建黨精神在當今時代需要繼承并發揚光大,如今國際局勢飄忽不定,想要守護一方安寧,守護當今中國來之不易的穩定局面,需要青年一代去拼搏努力。
(一)建黨精神是育人的準則
建黨精神是共產黨人的追求與信仰,是中國繁榮富強的保障。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這都需要人才,人才是社會進步的重要保障。作為培育人才的搖籃,教育一直是我國非常重視的領域,如今教育事業也在為適應社會發展而不斷深化改革。幾十年前錢學森的回歸,投身科學事業,提升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這位在當時屬于世界級的科學家,為了心中的理念毅然放棄了美國的優厚待遇,這種精神是值得當代大學生去追隨的。
以紅色文化育人,將共產黨人的精神發揚光大,成為中國持續穩定發展的法寶。當然,現今社會物質生活充足,也存在部分共產黨人信念缺失的現象,甚至沒能抵擋住糖衣炮彈的侵襲而為了一己私利淪為階下囚,這些人墮落的根本原因在于信念不堅定,在花花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因而,社會各界開始關注大學生的思政教育,解決大學“為誰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等問題。
(二)建黨精神是強國的精神動力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縱觀近百年,中國共產黨人從新中國成立、脫貧致富到如今的國富民強,經歷了無數的苦難,但共產黨人依靠著頑強拼搏的精神,都一一克服,共產黨人用近百年的時光證明了自身的價值。現如今,中國正向著世界大踏步前進,以前中國的發展靠世界,現在世界的發展需要中國,現今的中國乃至世界都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大變局,科技革命、產業革命正深化發展,加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世界局勢、國際力量都在發生著變化,此刻的我們更應該保持警惕,守護這用革命先烈的鮮血換來的幸福生活。
同時,中國的經濟發展雖然帶來豐富的物質,民眾衣食無憂,但精神生活方面相對匱乏,精神與物質明顯不匹配,老一輩革命黨人的精神在今天更應該去發揚光大,全面取得的振興中華民族的勝利。
(三)建黨精神是當代大學應有的政治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警示名言,這與當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黨精神不謀而合。堅持真理、堅守理念,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畏犧牲、勇于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從不同的方面闡述了共產黨的精神,這些精神同樣適用于大學生應有的素養,高素質綜合型人才不僅僅需要高超的專業技能,更需要的是具有正確價值觀念、立場堅定的政治素養。
總之,建黨精神是共產黨人一直所遵循的準則,是中國之所以繁榮富強的重要影響因素,作為當代大學生,未來社會主義建設者,他們肩負著歷史賦予他們的重任,有國才有家,只有國家富強,人民才能真正安居樂業。大學生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有責任、有義務為中國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建黨精神是值得青少年去學習、去發揚的寶貴財富。
參考文獻:
[1]韓洪泉.中國共產黨建黨精神研究述評[J].黨政論壇,2021,{4}(04):12-15. [2]翟文豹.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N].遼寧日報,2020-12-01 (007).
[3]張樹亮.關于總書記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講話精神的思考[J].休閑,2019(06).
[4]李元敏. 在青年大學生中弘揚偉大建黨精神[N]. 長沙晚報,2021-07-15(006).
(作者簡介:姚倩,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