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多次重要講話中對勞動進行深刻闡述,形成了立意深刻、內涵豐富的新時代勞動觀。對于促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全社會營造就業創業的良好氛圍,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新時代,勞動觀,勞動教育
勞動既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和存在方式,也是人類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基本途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習近平強調,要在社會主義中奮斗,新時代也要奮斗。十八大以來,在多次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習近平都會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對新時代勞動者表達關心,并就勞動精神、勞動素養以及勞動技能培養等進行深刻闡述。深入學習和研究習近平新時代勞動觀,深刻把握其基本內容和現實意義,對于激發廣大青年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培育其深厚的勞動情懷,進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新時代勞動觀的教育目標
(一)加強勞動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建立適應新時代的勞動教育體系
新時代呼喚勞動教育,亟待建立新的勞動教育理論體系。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勞動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豐富勞動教育內容,增加具有時代特點的、適應社會發展的內容,使其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逐漸建立新的勞動教育體系。這種體系要充分反映新時代對新型勞動者的要求,體現全社會對勞動的正確認識和教育;還要樹立新的勞動理念,把不同種類尤其是新勞動形態納入勞動教育體系中來,讓青年學生受到的教育與現實社會需求和實踐情境相適應;同時新的勞動理論體系應該包含學生勞動價值觀、勞動精神、勞動意識等方面的教育理論和實踐。
(二)建立合理的勞動教育評價機制,構建多元化的教育評價體系
當前黨和國家正視教育領域出現的問題,再次強調勞動教育,是對教育一元評價體系以及衍生出來的各種考試評價體系的反思,是對多元化評價體系的呼喚。新時代的教育要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均衡,尤其是要實現勞動教育的常態化、科學化,必須打破原有的評價體系,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實現教育出路的多元化和學生發展的多路徑化。多元的評價體系需要整個社會營造普遍重視勞動和勞動教育的氛圍,扭轉當前對勞動的不正確認識,要從全面發展的角度設計,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使不同學生在不同領域獲得教育的支撐。可以確定,多元化教育評價體系的形成必然導致勞動教育的復興。
(三)融合德智體美勞實現協同創新,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勞動教育要與學校其他教育一起成為對學生發展同等重要的科目,學校要通過開設各類勞動技術、學生感興趣勞動藝術、勞動文化課程等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孩子對勞動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實現德智體美勞協同發展。勞動課程與其他課程的協同創新將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教育的重點和難點,需要全社會對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創造幸福理念的深入、轉變勞動觀念。家庭要實現勞動教育第一場景的作用,家務勞動中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勞動;社會為孩子提供強大豐富的勞動場景,使孩子融入現代社會勞動環境;學校提供豐富多彩的課程教育體系,形成良好的勞動教育體驗,使孩子掌握勞動技術、形成勞動意識、鍛煉吃苦耐勞精神,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四)落實相關勞動教育課程,提升勞動教育質量,創新教育課程內容
當前落實勞動教育課程,首先要實現勞動教育回歸課堂,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從數量上保證勞動教育的開展,與時俱進地改造和提升勞動教育課程的質量,突破原有過于狹窄的勞動教育課程,變粗放式、淺表性的勞動和勞動教育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科學內容。可汲取國外勞動教育理論實踐成果,結合我國國情創新勞動課程,在勞動教育課程中加入開放性的社會學習,讓學生在時代賦予的新的社會環境下,進行現代勞動教育實踐,親身體驗勞動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勞動教育“扎根學生的生活世界,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起點”[1]與社會的結合,還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動手能力和思維,形成高質量的勞動教育課程。
二、新時代勞動觀的教育意義
(一)新時代要求勞動教育回歸價值本源,實現青年學生對勞動價值的認同
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需要對勞動內涵、勞動價值有深刻理解的人才,所以要強化勞動教育,使勞動教育回歸價值本源,即通過勞動教育,培養青年學生尊重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價值觀,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認識論的角度出發,勞動教育要幫助青年學生正確認識勞動,崇尚勞動,并積極地投身勞動,培養勞動習慣;從精神塑造來看,新時代勞動教育要教育青年學生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培育勞動精神,通過扎實可行的勞動教育營造一個人人愛勞動、人人能勞動、人人會勞動的社會氛圍,培養理解勞動創造幸福內涵的時代新人。
(二)新時代要求補齊勞動教育短板,構建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 年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并將“勞”作為重要內容專門強調,使培養人的目標和體系更加完整科學。在目的明確的教育目標的要求下,新時代賦予了勞動教育與時俱進的時代意義,明確了新時代的“勞動教育具有融通性,是德育、智育、體育和美育的基礎,對其他四育有著正向的促進作用,概括起來就是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2]勞動教育的目的和本質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與其他四育的目標是一致的,是教育的本質訴求和應然狀態。
(三)新時代要求深化勞動教育改革,突出勞動教育的實踐性和創新性
時代在變遷,勞動教育也要與時俱進,與教育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為此必須深化勞動教育改革,實現課程的升級和進化,突出教育的實踐性和創新性,使青年學生對勞動教育產生興趣,愿意勞動,進而形成勞動意識的自覺。首先,勞動教育必須解決青年學生對勞動認識存在偏差的錯誤價值觀的問題,把立德樹人放在教育的首位,樹立尊重勞動的價值觀念,同時要引入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力量參與其中,實現勞動教育系統化。其次,在課程教育改革中,要引進現代企業勞動內容,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的價值觀,使勞動教育課程與具體社會相聯系。再次,在課程學習上,要轉換學習方法,強調參與互動,形成良好的課程體驗和創新。最后,要在課程評價中引入多維評價體系,引導青年學生在勞動中學會創新創造,同時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實現勞動意識的自覺和勞動思維的創新。
結論
新時代勞動觀有著其豐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它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要積極搭建勞動這一項作為光榮的、崇高的、偉大的和美麗的活動的框架,使得廣大的勞動者們都能夠在一種積極的、和諧的環境氛圍當中工作和生活,使他們在社會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彰顯和實現,引導了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社會風氣。
參考文獻:
[1]康釗,祝蜜,萬龍.勞動教育與“三生教育”關系探究[J].教學與管理,2018(03).
[2]王殿軍.補齊勞動教育的短板[N].中國教育報,2018-10-31
(作者簡介:余汶萱,廣西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