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淑君 孫桂華
摘要:文章以汽車專業為例分析了在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從專業課程的特點、學生特點、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分析,挖掘《新能源汽車基礎》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強化政治導向、創新意識、科學素養、人文情懷和工匠精神教育,培養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實踐和創新創業意識的卓越技術技能型汽車人才。
關鍵詞 :課程思政,新能源汽車,高職院校
一、開展“課程思政”的意義和必要性
貫徹落實國家對高職專業教學“立德樹人”的要求,專業課應通過“課程思政”建設,與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教育課等各類課程一道落實好“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卓越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職業學校教育致力于培養契合區域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和中國制造急需的深具家國情懷底蘊、秉承“大國工匠”精神、具有深厚理論基礎、完整知識體系、復合專業能力、堅實技術技能積累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習近平主席說過:“發展新能源汽車是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龐大的市場基礎必須有龐大的深具家國情懷的人才基礎來支撐。必須具備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新能源汽車技術基礎》是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專業的技術平臺課程,秉承“大國工匠”精神,重視能力培養的同時,更重要的要讓學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在專業課授課過程中,有必要潤物細無聲地向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同時融入其他適當的德育元素,培養熱愛祖國、有創造力、有奮勁、文明的大學生。
二、 課程特點及學情分析
1.新能源汽車基礎課程特點
本課程為汽車新技術課程,旨在讓學生了解汽車發展新方向新能源汽車的基礎知識。所以注重新能源汽車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及素質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啟發、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授課的時候,注重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1)開展課堂思政教學,課堂引入互動討論內容,使同學們能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2)邀請新能源汽車企業專家,尤其是我們國家的民族品牌“比亞迪汽車”的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增加學生的專業知識;(3)聯系企業進行專業實踐,理論應用于實際,增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通過培養學生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認同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投身新能源汽車事業的抱負,以達到對學生價值觀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引領效果。
2.授課對象分析
該課程的授課對象為高職院校大二學生,授課時間為第二學期,已學習過汽車機械基礎、汽車電氣和汽車底盤等汽車專業基礎課,但對汽車新技術了解不多;對新能源汽車的相關知識更是了解甚少,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對工作崗位沒有建立強烈的安全責任、質量意識;沒有建立科技強國的意識;缺少科技與環境和諧發展的意識;對工匠精神的內涵理解不夠透徹。
3. 課程思政目標
本課程在設計方向主要以新能源汽車現有的發展現狀為依托,按照新能源汽車的分類及組成為模塊,講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新能源汽車涉及面較廣,以物理和化學方面知識為基礎,電池和電機的原理為主導部分。在《新能源汽車基礎》課教學過程中同步向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同時融入其他適當的德育元素。培養熱愛祖國、有創造力、有奮勁、文明和有工匠精神的大學生。
三、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各章節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融入點,如表1 所示:
1.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介紹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融入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富強”,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愛國”這兩個思政元素,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為國家工業發展盡力,增強學生愛國情懷和追求科學的精神。
2.環保意識教育
習近平主席說:“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教育學生,發展科技的同時,要重視和諧發展,注重生態文明;要尊重自然、切實保護環境;要節約資源、實現持續發展。以電動汽車領域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介紹其排出物僅僅為水,非常清潔、環保。氫能時代即將到來,作為社會一員我們有責任滿足下一代對環境清潔、能源安全、持續增長及資源保護的要求。
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鋰離子電池的前世今生。了解一個經典應用案例——鋰離子電池的前世今生,鋰離子電池的發現及發展知識現代科技產品開發及發展的縮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國家正常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
4.工匠精神
在學習新能源汽車構造時,向學生介紹一些汽車發展史上畢生專注于汽車行業的名人故事(如福特、卡爾本茨等)有助于培育學生的敬業精神,幫助學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引導學生建立理想堅定、信念執著、不怕困難、勇于開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5.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基于學科實際問題開展小組項目式任務,并在課堂教學之外帶領學生做電池、電驅以及電控的新技術研究,做實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也真正做到“手腦并用,做學合一”。
6.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教育
針對新能源汽車維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維修質量問題,例如過度維修、偷換不良配件與用品以及維修配件報價虛高等問題,結合具體案例、理實一體教學,進行工匠精神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
四、總結
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本文以汽車專業課《新能源汽車基礎》為例,分析課程特點,學生情況,搜集思政資源,并完成整門課程的教學設計,為其他專業課程開展思政教學提供了范例。
基金項目: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課程思政項目(201016120KC006);《新能源汽車基礎》課程思政建設。
參考文獻:
[1] 易鵬,王永友.統籌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邏輯起點和實踐指向[J].中國電化教育,2021(04):54-58+66.
[2] 王明慧.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20.
[3] 石書臣.正確把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2018(11):57-61.
(作者簡介:嚴淑君,工學碩士,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