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人民創造歷史的高度,強調“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出開辟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新征程的動員令。在首次召開的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道出了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特征,彰顯了社會主義民主的顯著優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對基層人大而言,其作為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把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寫在工作旗幟上、體現在履職實踐中、貫徹在工作各方面,以生動的基層實踐充分展現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長寧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首提地,也是上海人大全過程人民民主研習實踐基地所在區。長寧區人大常委會以基層實踐不斷豐富拓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時代內涵、理論內涵、實踐內涵,在此對推進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出思考。
一、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政治保障作用,找準人大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定位坐標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其中,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全過程人民民主之所以是人民民主的本質體現,最為關鍵的是這種民主始終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個根本政治保證。
基層人大推進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必須全面考量多重背景:其一,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后在基層考察時首次提出的。其二,特別在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制度競爭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方面,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贏得戰略主動的重要優勢;同時,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一種嶄新的民主模式,正在為人類民主生活和世界政治理念的創新提供有益借鑒。其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制度載體,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渠道,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積極推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保障越來越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優越性得以更加充分地展現。其四,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和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均強調“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人大應切實擔負起這一重要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因此,基層人大推進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必須與學習貫徹“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與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結合起來,與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結合起來,與貫徹落實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結合起來,從而深刻認識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對進一步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意義,對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重要意義,更好地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在人大工作中貫通起來。因此,在推進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基層人大需重點把握好三方面工作。
(一)要切實加強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是人大工作之魂。要認真有力貫徹黨中央和地方黨委決策部署,以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為己任,在地方國家事務管理中切實落實黨中央關于人大工作的要求,宣傳并體現黨的執政理念和政治主張,從根本上鞏固黨的執政地位。要堅持在黨的領導下,不斷擴大群眾有序政治參與,保證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落實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黨和國家在決策、執行、監督落實各個環節都能聽到來自人民的聲音。
(二)要找準基層人大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角色定位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要發揮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工作機關和代表機關的作用,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通過人大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優勢,反映、推動和解決一系列問題。對于一些黨委政府短時間內解決不了的實際問題,要善于做好引導、疏導、解釋工作;對一些普遍性的問題,要積極通過議案建議渠道,推動從制度上、法律上、政策上、管理上予以解決。
(三)要生動展現“中國之治”的優勢和魅力
堅持人大制度自信是人大工作的重要內容。要發揮好基層立法聯系點講述中國民主故事的重要窗口作用,把人民民主的優越性更加充分地體現出來,增強全社會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自信,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特色民主的認識和理解。組織區域內高校、高中學生參觀基層立法聯系點、走進人大,了解參與相關工作,讓年輕人在參與中增強對人民民主的感受和認同。
二、始終堅持全流程的工作要求,充分發揮人大制度優勢,保障群眾有序參與管理地方國家事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證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通過依法選舉、讓人民的代表來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選舉以外的制度和方式讓人民參與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使各方面制度和國家治理更好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基層人大推進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必須要依法保障群眾“選舉時”和“選舉后”民主權利。圍繞當前人大重點工作,在以下兩方面可以有所建樹。
(一)要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要求貫徹到區鎮人大換屆選舉全過程
通過最廣泛的知情、最廣泛的參與、最充分的表達,努力做到宣傳全覆蓋、登記全覆蓋,體現人民民主的真實性、優越性。充分發揮“換屆選舉云平臺”作用,不斷提高選民登記率和參選率。采取多種措施為不同群體參選創造便利條件,充分保障好外來流動人口的選舉權利。認真做好提名、協商、確定代表候選人等工作,確保代表構成的廣泛性,為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加強群眾對選舉過程和選舉結果的監督,確保選舉體現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意志。
(二)要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要求貫徹到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全流程
持續推進基層立法聯系點拓展功能,從“立法中”向“立法前” “立法后”兩端延伸,由參與立法向監督執法、促進守法、宣傳普法延伸,充分發揮聯系點在推進民主立法、促進法律實施、強化社區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完善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擴大群眾對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舉措、重大民生工程的參與,確保人大作出重大事項決定決議能充分反映群眾呼聲、代表群眾意志。推進鄉鎮人大主席團工作經常化、制度化。面向社會征集常委會年度監督工作項目,加強對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問題的監督,擴大人民群眾對人大監督的參與。擴大代表對預算管理的全流程、全方位、全鏈條的參與,從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全過程監督政府預算管理工作。
三、始終堅持人民性的工作導向,充分發揮代表作用,合力推進人民城市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過程人民民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重要理念都是對人民性的高度概括。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會的主體,也是探索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和建設人民城市的重要力量。就基層人大而言,可以抓好兩方面工作。
(一)用好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空間載體
在實體空間上,可以推廣在商務樓宇、園區和高校設立聯系點,探索設立代表巡回接待點,加強與“兩新”組織的聯系溝通,擴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覆蓋面。以“代表之家”建設為抓手,依托代表活動陣地,開展“代表之家+政府部門” “代表之家+培訓” “代表之家+履職管理”等活動,使“代表之家”成為代表的工作室、選民的接待點、民意的直通車、監督的議事廳。
在網絡空間上,創新互聯網時代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方法,搭建街鎮人大工作機構與代表、代表與代表、代表與人民群眾聯系的網絡平臺,促進雙向約見便利化。探索打造代表履職一網通,推進“智慧人大”建設,為代表提供更加便利的履職工具,為收集民意、匯聚民智提供更加廣闊的渠道,為解民憂、排民難提供更加權威的數據支撐。探索開發應用區人大信息化平臺,進一步建立完善代表聯系社區、接待選民、反映群眾訴求的工作機制,定期梳理分析代表聯系人民群眾大數據,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民情數據庫”。
(二)健全代表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工作格局
組織和引導代表定期收集公共議題,誘針對性地開展調研,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社區協商,逐步形成代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全過程推進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制度性安排。優化處理反饋流程,建立形成代表反映社情民意和代表意見建議歸集分析長效機制。擴大代表參與基層立法聯系點活動的廣度和深度,以此帶動社區自治共治議題的形成,不斷增強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自覺性和實效性。全面開展民生“微實事”項目代表評議工作,讓老百姓真正需要的項目以最符合群眾意愿的方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