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英
空間上的隔離、心理上的隔絕、課程上的隔礙、主體上的隔閡讓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特殊學生面臨窘境。落實融合教育是解決特殊學生困境,推進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復合型教師是推進融合教育的剛需。2017年,教育部等七部門頒布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提出:“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以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以送教上門和遠程教育為補充,全面推進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成為特殊教育的主旋律,培養融合教育教師迫在眉睫。
基于融合教育的教師類型
隨著特校功能的轉型,特校教師隊伍建設也應融合教育需要,以培養復合型教師為核心。高素質的融合教育教師隊伍,可高效推進公平而有質量的融合教育。根據主要職責的不同,融合教育教師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教康結合型:以教育教學及循證干預實踐為主要職責。融合教育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具備系統的循證干預和康復指導能力,這是由特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實際需要所決定的。融合教育教師可以干預學生某一領域的障礙,如言語語言、問題行為等;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干預某一類型的障礙學生,如自閉癥、唐氏綜合征等;還可以對某一學段的學生進行干預,如學齡前、職業教育階段等。
巡回指導型:以隨班就讀指導及持續跟進為主要職責。區域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的這項職能,讓特校自然而然地擔負起區域內“巡回指導”的工作職責,特校教師也就順理成章成了區域內的“巡回指導師”,為區域內融合教育學校提供專業服務,為隨班就讀的學生及教師、家長提供精準指導與持續跟進支持。“巡回指導型”融合教育教師都是區域內融合教育的精英及核心。
普特管理型:以融合教育管理及普特協調為主要職責。我國現階段融合教育教師隊伍幾乎都是以特校教師為主體,而事實上融合教育的主體卻是普通學校,融合教育中,師生數量高度不匹配的矛盾突出。推進融合教育,首先需要做到普特教師的充分融合。“普特管理型”融合教育教師從普通學校的管理崗位成長起來,縫合了普特融合的原生縫隙。“普特管理型”融合教育教師需要具備自我成長的內生動力,全面更新教育理念,系統接受特殊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全面了解融合教育管理工作的策略及方法。
基于融合教育的教師專業研修策略
全面推進融合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必須以人為本、因需、因地制宜,實施科學、系統、規范化的培訓,促進教師根據工作職責有針對性地選擇專業成長路徑和發展方向,探索符合融合教育教師專業成長規律的培訓模式。
明晰研修目標,優化培訓實施方案。對融合教育教師進行培訓,首先必須明晰培訓目標,只有目標明確,方案創新且接地氣,培訓方能有效。 第一,開展調查研究,以需求定導向。第二,發揮地域特色,循優勢定方案。第三,依托實施方案,據課程定隊伍。
關注研修過程,落實分階培訓體系。培訓的實施過程是中心環節,強化培訓實施過程,落實培訓過程中的分階段培訓,并逐漸形成融合教育教師縱向成長體系至關重要。一是重在強化實踐性專題培訓,二是重在深化互動性專題研討,三是重在活化多樣性專題學習,四是重在進化分階性專題指導。
完善訓后跟蹤,拓展機構主導范式。制定《區域融合教育教師參訓學員訓后跟蹤指導方案》,全面完善訓后跟蹤指導,通過制度建設,細化責任到人。每個培訓班的學員在班長的引領下建群抱團成長,建立網絡培訓常態化制度,由培訓班班主任承擔線上跟蹤指導的責任。區域內設立融合教育專項經費,班主任根據線上指導的相關情況,以走訪、座談等多種形式開展線下訪談,加強與受訓教師的互動交流,做好持續的跟蹤指導。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基金重點項目“家校合作對自閉癥兒童功能缺陷的心理干預研究”(批準號21PTZD0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