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生

線上教學,就是教師在互聯網上進行教學,學生使用電腦或手機完成上課、練習等學習活動,具有學習不受時空限制、學習資源豐富、可以重復觀看等優點。現階段,基于線上教學的需要,結合我校“自學·釋疑·達標”教學模式,構建了線上教學模式。
模式環節及解讀
線上模式分學案導學、小組互助、學情對接、初學展評、點撥拓展、提煉總結和診斷評價七個環節。
學案導學。學生利用(電子)教學案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教師通過精心設計教學案,發揮其導學功能,努力讓教學案成為學生課前自學的“指南”,指引學生熟悉教材、了解學法,提前掌握基礎性知識。
小組互助。是對“學案導學”環節的強化。學生通過線上交流,開始由“獨學”向“群學”轉變。學生把在自學過程中形成的成果、疑問、體驗等,通過釘釘群等線上平臺進行小組交流,在合作探究中解決自學疑問;不能解決的問題,由組長在“組長群”中交流,或上報給老師。
學情對接。對接時各小組長直接上報老師或課代表把問題匯總后上報給老師。有利于為老師深入備課提供借鑒,有效把握教學重難點。
初學展評。教師展評學生初學成果,引導學生線上交流分享、糾錯互評,補充、糾正學習不足。進一步聚焦問題、建構概念、深化認識。
點撥拓展。師生通過對話互動的方式,糾正錯誤,突出重點,破解難點。同時進行拓展提升訓練,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提升知識遷移的能力。
提煉總結。把零散的知識形成條理性的知識結構,或進行方法總結。使知識更加條理、直觀,使學生的學習認識得到進一步的深化與升華。
診斷評價。診斷的目的是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學習目標的達成。因線上課堂的局限性,診斷內容的設計應要有針對性、層次性,容量要適中,形式要靈活。
模式保障體系的架構
線上教學需各方力量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建構有效的保障體系,促進教師更有創意地教、學生主動快樂地學。為此,我們建構了具有自主、多維、聯動特點的保障體系,以保障模式順利開展。
學生群組的幫扶,為自主學習提供組織保障。小組長帶動、組織、監督組內成員的學習;在線上小組交流中,通過學生間“兵教兵”的方式,保障學生學習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教研團隊的協作,為線上教學提供智力支持。因線上教學自身的局限性,教師需花更大力氣研究課堂、創意課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參與課堂;給學生更多展示、交流、分享的機會,進而不斷提升教學效果。這需要教師團隊加強協作,聚合集體智慧,為線上教學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任課教師團隊的相互合作,為班級進步不斷補齊“短板”。建立起以班級為中心的任課教師協調機制。做好基于雙向選擇的導師分包工作。每一名教師除常規教學任務外,在師生雙向選擇的基礎上,教師要重點負責好分包到的學生的教育工作。同時,任課教師團隊要統一好認識,在相互支持中共同促進班級的進步。
家校力量的凝聚,為線上教學提供后勤保障。班主任要及時召開線上家長會,共同形成統一的價值認識與標準要求;與家長一起分享專家課堂,共同學習家庭教育的方法。鼓勵家長與任課教師加強交流,針對學生出現的棘手問題,及時尋求老師的幫助。
總之,基于線上教學的“自學·釋疑·達標”教學模式是對現實課堂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再探索。在實踐中,梳理出了基于線上教學的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策略,形成了一套簡單、實用、易于操作的線上教學流程,進一步增強了師生線上教與學的互動性,增強了教學過程的生成性與生態性,于教師、學生、家長而言,是一項互利共贏之舉。
(本文系2019年“山東省基礎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自學·釋疑·達標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