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游戲能有效開發幼兒的智力,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近年來,社會對幼兒的語言教學越來越重視。本文將游戲理論與幼兒語言教學相結合,談談在游戲理論指導下我國幼兒語言教學的發展。
游戲是幼兒通過玩具、與人交流以及使用各種物品的輔助,運用一定的知識和語言進行的身體以及心理的活動。游戲是促進幼兒身體發育的重要行為活動,可以加快幼兒機體的新陳代謝,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游戲可以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在幼兒教育中安排適當的游戲,能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讓幼兒擁有一定的判斷力,使幼兒能正確認識世界,得到身體上和心理上的滿足,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游戲理論是根據游戲在幼兒的生活中起到的積極作用進行分析以及總結,在理論意義上的說明性概述。我國對幼兒語言教學中的游戲理論研究始于20世紀,眾多學者不斷探究,逐漸形成了以人為本,在游戲中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現代幼兒游戲理論。教師在幼兒語言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身心健康,在貼近幼兒生活的環境中進行具有教學目標的游戲,豐富游戲內容,挖掘游戲不同玩法,融入社會、歷史、地理、習俗、文化、道德等方面內容,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情操,引導幼兒認識客觀世界,促進幼兒身心發展。
一是幼兒園存在的問題。幼兒園課程種類繁多,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外語、音樂、美術等方面的教學。部分幼兒園開設的課程基本是理論教學課程,沒有考慮幼兒的本性以及心理行為的模式和特點,這對幼兒的成長發育不利。部分幼兒園以傳統游戲為主,讓幼兒玩滑梯、秋千、搖搖車等。這些游戲道具在實際應用中娛樂性較強,安全系數相對較差,教育意義不大,不利于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二是幼兒教師存在的問題。部分教師不重視幼兒的心理活動,為了保證課堂的紀律,很少設置趣味環節或語言表達活動,不能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幼兒語言學習的效果較差。如果教師不能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方式單一,那么幼兒的課堂參與度會越來越低。
(一)充分理解游戲理論
教師要重視游戲對于幼兒的重要意義,深入研究游戲理論,注重對幼兒認知能力的培養,提升幼兒游戲的可操作性。教師要注重游戲材料的實用性,可以為幼兒選擇益智類玩具,如積木、拼圖、啟蒙有聲掛圖等,為幼兒在園區設置專門的生活化游戲區域。另外,幼兒教師要充分理解游戲理論的價值,能靈活將游戲理論知識運用于日常教學。
(二)將游戲理論融入日常教學
教師要解析幼兒心理以及其行為,加強自身的教學素養,不斷深入研究游戲教學,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作出正確判斷,科學分析并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提升幼兒教學質量。幼兒天真活潑,身心發展迅速,語言表達活躍,模仿能力較強,學習能力較強,喜歡做游戲,能在課堂上遵循簡單的規則并且聽從教師的要求。幼兒教師要將游戲理論與課堂內容相融合,讓幼兒成為課堂的主體,引導幼兒發散思維和汲取知識。
教師在幼兒語言教學中不能過分干預幼兒的自主學習,也不能對幼兒過分放縱,要掌握好尺度,對幼兒進行有效引導。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天性,加強與幼兒的語言交流,了解幼兒的思想以及掌握幼兒的語言學習情況,積極表揚和贊賞幼兒好的行為習慣,建立幼兒語言表達的自信心。
(三)開展生活化游戲理論教學
生活化游戲理論教學是指將與生活有關的生活常識與理論知識融入游戲,將游戲材料、游戲環境生活化,是以游戲理論為指引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設定不同主題的角色區,如過家家、小課堂、醫務室、小超市等,投放與角色區相符的游戲材料,在游戲中引導幼兒自己清理場地、歸類和擺放游戲材料。這樣既能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適時變化不同的游戲主題,保持游戲的新鮮感,讓幼兒對游戲活動充滿興趣。
例如,幼兒教師組織幼兒開展“過家家”游戲時,可以讓幼兒五人一組,在角色區中分別扮演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孩子,模擬日常家庭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理清家庭人物關系,組織對話,鼓勵幼兒勇敢表達,提高幼兒語言能力。教師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清掃垃圾,嘗試對垃圾進行分類,將游戲和生活聯系起來,讓幼兒學習生活常識,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幼兒語言教學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注重游戲對幼兒發展的積極作用,將游戲理論與幼兒語言教學相結合,進行實踐探究,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意識。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建翔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