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勝
基本案情:
2020年11月30日下午3時許,杭州某小區住戶王某在家中客廳看電視,突然天花板上有水滴答滴答漏了下來,正好落在工作中的電暖風機上。起先沒有注意,后面越滴越多。王某馬上查看,發現水是沿著二樓天花板縫隙滴下來的。于是王某向物業報告了此事。物業工作人員也馬上趕到王某家里,初步判斷是二樓出了狀況。于是,物業人員陪同王某一起敲響201室的門,但是始終沒有人應答。物業人員通過業主登記信息,多次撥打201業主的電話,也是無人接聽。半個小時后,滴水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這時業主提出通過陽臺進入201室的想法。為了盡快控制漏水,也以防萬一,兩名物業人員架設梯子通過陽臺進入201室。他們發現201室的客廳、餐廳、廚房都是積水了。到廚房一看,水龍頭一直在放水,原來是水龍頭老化爆裂導致的出水。這時,在臥室睡覺的業主張某(女)被吵醒了。
原來,張某昨天上了夜班,回家一直在睡覺。張某對于家中突然闖入的兩個陌生人感到恐慌,質問物業人員為啥闖入。物業人員解釋了情況。張某表示不理解并報警。
爭議焦點:物業人員為了避免樓下業主免遭漏水侵害而進入樓上業主家中,是否構成非法侵入住宅行為?能否構成緊急避險?
法理評析:
一、物業人員沒有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主觀故意
本案中,兩名物業工作人員雖有進入他人合法住宅的客觀行為,但是他們并沒有非法侵入住宅的主觀故意。作為物業來說,根據物業服務合同的相關約定,業主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家事困難,物業有責任按照服務合同的規定提供相應的服務和保障。業主交了物業費,物業提供的是有償對價服務,所以當101室業主家中進水請求物業幫助既合情又合理。在這起案件中,物業根據業主的請求進入他人住宅并沒有過錯。
二、本案構成緊急避險
緊急避險是出罪的免責事由,也是一種違法阻卻。就如正當防衛一樣,為使他人人身、財產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規定在《中國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一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本案中物業已盡了最大努力,敲了201室的門,打了業主的手機,在現有的手段都用完無效之后才采取了架梯子、爬陽臺的方式避免損害的擴大。不但保護了101室家中的財產安全,而且退一步講還節約了201家中的水費。物業行為,是完全合理、合情、合法,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另外法條還規定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本案也沒有造成人身、財產上的損害,只是對住宅的安寧權有所打擾。舉個例子來說,夏天市民看到一個嬰兒滯留在汽車內,原來是粗心家長將嬰兒落在車上。市民直接打破玻璃把嬰兒救出的行為,其實也是緊急避險,雖然造成了車玻璃的損失,但是生命的法益大于財產的法益,所以也不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
三、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承擔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侵權責任包括四個構成要件,即侵權行為、主觀過錯、損害事實、因果關系。侵害行為包含了作為和不作為。如果因為樓上的水滲透下來導致樓下的電器短路等財物的損失或者其他損害,作為侵權人,201的業主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則是毫無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