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清鈺
摘 要:生命教育即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理解生命。語文課程豐富的教學資源非常適宜開展生命教育。但目前,“生命教育”視角下的語文教學存在教師忽視生命教育、未能合理利用教材等情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更新教學觀念,構建自由課堂;立足語文教材,設立生命教育教學目標;構建平等師生關系,引導學生感悟生活;結合生命教育,建立多元評價方式,以此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使其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關鍵詞:高中語文;生命教育;核心素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2-0128-03
作者簡介:任清鈺(1996-),女,山西霍州人,吉林師范大學202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
生命是短暫的,亦是美好的,更應該是有價值的。讓學生認識生命重要性、認識生命價值的重要途徑就是教育。故而教育的意義,不僅是教給學生客觀事實的知識,還要教給學生精神層面的知識,讓學生認識到每個生命都是有重量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基于語文課程豐富的教學資源開展生命教育,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感受生命的美好,熱愛自己的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并拓展生命的寬度。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及意義
生命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理解生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職業培訓課程《生命教育導師》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其目標在于使人們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系,學會積極生存、健康生活與獨立發展,并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記錄、感恩和分享,獲得身心的和諧發展,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
1.認識生命的價值
可以說,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對學生而言,生命教育不僅教會其珍愛生命,還要啟發其完整理解生命的意義,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同時,生命教育不僅引導學生關注自身的生命,還要讓學生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和其他的生命。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關注個體生命差異,理解生命價值,并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死亡教育和挫折教育,讓學生明白在平靜的生命中也會有波瀾壯闊,以此促使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形成堅韌的品格,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和挑戰,實現自我價值。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內在精神需求,影響了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合理運用語文教學資源,以學生為中心,有目的地設計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形成完整、健康的人格。
2.正確認識自我
高中生的年齡在16歲到18歲之間,此時的他們開始思考“我是誰”的問題,并有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的矛盾沖突。而學生只有經歷角色混亂到角色統一的心路歷程,才能夠形成自我意識,并為實現心中的理想做規劃、做努力。這種狀態對于高中生來說,是較為理想的狀態,也標志著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幫助學生順利實現角色過渡,教師可抓住適當時機對高中生進行生命教育。而對高中生進行生命教育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語文課程,教師可結合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生命價值觀,正確認識自己。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個人經歷,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讓學生獲得屬于自己的、獨特的生命感悟,形成積極健康的生命觀,正確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二、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意義
在將生命教育與學科教學結合的過程中,語文課程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立德樹人,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與生命教育的內涵是相通的。人文性與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特點之一,生命教育的以人為本、關注學生本身體現了語文課程人文性的特點,語言文字作為生命教育的載體,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特點。由此可見,語文課程和生命教育關注的重點都是“人”,生命教育關注人本身的生命意義及價值,語文課程是以“人的自我價值”為培養目標。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生命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蘊含了深刻的生命意義,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感受作者面對挫折的豪邁胸襟,感受作品人物面對死亡的超然灑脫,感受先賢對生命的珍視。這些內容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引發學生思考生命的價值,挖掘生命的潛能,進而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三、語文教學開展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師忽視生命教育
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對于生命的認識和理解決定著生命教育的實施方式,影響著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在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對生命教育的認識不足,對文本的分析只流于表面,未做深入分析。因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思想,在教學中主動融入生命教育內容,建構多彩的、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另外,教師要有正確的生命教育觀,積極探索教材中富含生命意義的內容,并將其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了解學生成長需求,主動研究對策,突破當前生命教育的困境,不斷推動生命教育的實施。
2.未能合理利用教材
學生在高中階段的主要學習任務是迎戰高考,因此,教師的日常教學也是向高考看齊,在詩歌、文言文等教學中讓學生以背誦、默寫為主,而沒有結合語文核心素養的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培養要求,讓學生理解其中蘊含的教學價值。高中生正處于自我意識形成、價值觀構建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理性思維和批判思維雖然有所發展,但是還不夠成熟,對社會上不正確的價值觀、生命觀不能做出自己的正確判斷。這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
以詩歌教學為例,詩歌中的詞意就像畫框,詩歌所用的手法就像給畫卷描摹的顏色,而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就像給畫卷精雕細琢。因此,詩歌教學應當如徐徐展開一幅畫卷的過程,讓學生由“點”到“面”進行分析,挖掘詩歌蘊含的情感,并將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與生命內涵相聯系,喚醒生命意識。但在實際的詩歌教學中,教師以讓學生機械理解詞意為主,而不是深挖作品的內涵,這樣學生就不能從心靈深處與之產生情感共鳴,也就不能真正理解詩歌,不能真正感悟詩歌與生命的聯系,不能真正傳承作品的文化內涵。
四、“生命教育”視角下的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1.更新自身觀念,構建自由課堂
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要想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除了自身要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和專業的課堂操作能力,還要建立起生命教育的意識,具備進行生命教育的專業能力。教師作為課程實施者,其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觀才能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教師的教學效果直接體現在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一言一行上。
首先,教師必須具備生命意識,珍愛生命,積極生活。倘若教師自己都漠視生命,還如何教育學生熱愛生命呢?因此,教師必須有正確的生命意識,并注重提高學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激勵學生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奮發成才,培養學生勇敢、自信、堅強的品格。同時,教師要具有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并鼓勵學生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不熬夜,適當運動,體現出學生應有的蓬勃的青春朝氣。
其次,在融入生命教育內容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真正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讓學生從心底真正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點,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挖掘學生的個性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開展生命教育。
最后,教師應當重視挫折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增強學生應對挫折和困難的意志與能力。有人說,人生就像心電圖,不可能都一帆風順。在快速發展的社會,每個人都面臨著諸多的挑戰、壓力,故而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十分有必要。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增強學生的抗挫意識與能力,可讓學生在面對困難與挫折時,積極面對,將其作為成長路上的“墊腳石”,不斷提高抗挫能力,增強生存本領。
2.立足語文教材,設計生命教育教學目標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要積極承擔起生命教育的責任,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立足語文教材,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積極融入生命教育的內容,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彰顯語文教育的魅力。
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積極參與語文教研活動,研究教材,分析討論課文所蘊含的生命價值,從生命視角向學生傳授知識。例如,蘇軾的《定風波》可讓學生學會以灑脫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在屈原的《離騷》中,“香草、美人”的意象代表了詩人潔身自好的高尚品行,教師在教學時可結合當代名人故事,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幫助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蘇武傳》中蘇武的故事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家國情懷,產生敬畏生命、欣賞生命的情感。
3.構建平等師生關系,引導學生感悟生命
在融入生命教育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而應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自由發展,建立真正平等的師生關系。要學會以朋友的姿態面對學生,傾聽學生的聲音,以開放的姿態面對學生,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同時,要改變以往的說教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感悟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促使其形成健康人格。
對于師生關系,孔子主張“教學相長”,認為學生也是教師學習的對象,教師和學生是共同學習,雙向提高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韓愈在《師說》中這樣論述師生關系:“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先賢們認為教師和學生是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關系。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身的思想。教師要想在融入生命教育的語文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定要和學生建立平等且良好的關系。而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是尊重學生的人身自由和精神自由,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以平等友愛的方式相處,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需要注意的是,自由不可過度,需要節制。而教師的任務是教會學生節制,而不是幫助他們節制,這才是平等師生關系的精髓所在。
4.結合生命教育,建立多元評價方式
生命之所以有力量,在于人們不斷拓展生命的寬度,生命之所以多彩絢爛,在于構成的個體的不同。但是在教學中,個體的這種不同卻常常被忽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只剩下分數,似乎分數可以決定一切,考試就是檢驗教師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學生學習效果如何的最佳手段。很顯然,這種單一的、以分數為主的評價方式是片面的,容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意識。因此,教師可結合生命教育,建立多元評價方式,即包括教師和學生在內的多元化的、靈活的評價方式。教師不能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結合學生的平時表現以及在其他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行多元的、靈活的評價,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五、結語
生命教育的意義在于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可貴,了解生命的精彩,意識到點滴可匯聚成海,平凡也能成就榮耀。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以語文課堂為依托,以語文核心素養為支撐,立足語文教材,設計生命教育教學目標,構建平等師生關系,建立多元評價方式,引導學生感悟生命,并讓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廣闊,從而更加熱愛生命,珍視生命,努力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馬耀星.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摭探[J].成才之路,2020(09).
[2]李永釗.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與生命教育的整合策略探尋[J].高考,2020(08).
[3]李世界.新課標理念下高中語文生命課堂的構建價值[J].家長,2019(35).
[4]王浩.高中語文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以“生命誠可貴”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2019(83).
[5]余海濤.基于生命教育理論教學模式下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2019(15).
[6]馮海英.生命教育:語文教學的重要使命[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03).
[7]劉杰.基于“生命語文”教育理念的高中語文主題學習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18(11).
[8]馮育林.聞見文本中的生命氣息——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J].語文世界,2019(06).
[9]侯婷.高中語文融入生命教育探討[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08).
[10]吳格明.關于思維發展與提升答問[J].中學語文,2019(10).
[11]王琴.淺析語文教材助讀系統中的生命教育[J].學語文,2019(01).
[12]張璟璟.必須高度重視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中的生命教育[J].作文成功之路,2018(08).
Explor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Senior High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Education"
Ren Qingyu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Abstract: Life education is to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life, feel life and understand life. The rich teaching resources of Chinese curriculum are very suitable for life education.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hines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education", such as teachers ignoring life education and failing to make rational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refore, i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update their teaching ideas and build a free classroom; based o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set up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life education; build equal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life; combined with life education, establish multiple evaluation methods,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omote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healthy growth.
Key words: high school Chinese; life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e;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