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韜 呂圣娟 _ 首都師范大學實驗小學
學校以“培養學生學會生活”為宗旨,構建了生活課程。從課程的角度出發,開展項目學習,為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平臺。
項目學習開展初期,諸多問題困擾著大家:針對學?,F狀,怎樣保證學生開展項目學習的時間?相關課程由哪些教師承擔?學生是部分參與,還是全體參與?是整班參與一個項目,還是讓學生選擇……
經過研討,學校決定每周一下午,利用課后一小時的時間開展項目學習,全體學生參與,學生通過選課來參加。全校所有教師參與項目學習教學,并且在教學之前接受培訓,在項目學習開展過程中,及時進行研討。同時,每個年級組長負責事務性工作,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負責組織和管理,側重于人員協調、場地安排。每個領域由行政領導擔任負責人,深入到項目內部,負責活動的實施和深入推進,以此保證項目學習的順利開展。
好的主題應該是一個“實”詞,與各學科有相應的聯系,與學科實踐活動相結合,還要能貼合五大領域的特點。經過不斷探索,學校確定了六個年級12個項目學習的主題:一年級是書包、電話;二年級是燈、橋;三年級是聲音、風箏;四年級是軌跡、葫蘆;五年級是路、中藥;六年級是水、建筑。其中,一年級關注幼小過渡;六年級關注社會過渡;二至五年級上學期關注玩、聽、動、行,下學期關注傳統文化。
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們通過前后測對比分析發現,項目學習對學生解決問題、創新、合作、會生活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和提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通過課堂觀察、家長訪談前后對比分析,教師也發現,學生合作能力提升了,更能提出問題了,學習互動性增強了,更愿意分享和交流了。家長們也表示,孩子在查詢資料、調研訪談、信息素養、匯總歸納、動手操作、科技創新、合作交流、文體寫作、科研思維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未來,我們還將延續項目學習中的好做法,同時,根據學情和社會現實,以及學生需求,在項目學習教學實踐上進一步開展研究。

■ 學生在小紅果課程中制作糖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