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興年,龐程,歐光鑫,陳敏堅,何惠嬌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廣東肇慶 526000)
臨床調查顯示,目前輸尿管內引流技術已成為輸尿管狹窄患者術后一種主要引流方式,由于輸尿管內支架管作為一種異物,在置入患者體內后易引發尿路刺激、血尿、尿液返流、腰部脹痛、二次積水等多種并發癥[1],這成為影響患者術后康復進程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因而,長期以來,如何改進術后輸尿管內支架留置技術備受臨床關注。臨床有關該技術改進的各種報道不一,多為經驗性分析,缺乏統一規范指導意見[2]。防逆流輸尿管內支架管是一種包含中空管、2 個卷曲段及截流裝置在內的新型輸尿管內支架,有關其應用臨床已有報道,但缺乏臨床對比分析。因而,本次研究收集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近1 年來收治的120 例輸尿管狹窄患者病史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通過對比分析探討防逆流輸尿管內支架管與傳統輸尿管內支架管的臨床價值,為改善臨床治療效果提供參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20例輸尿管狹窄手術患者臨床資料。根據術后留置輸尿管內支架的不同將患者分為A組(40例,采用防逆流輸尿管導尿支架管)和B 組(80 例,采用傳統輸尿管內支架管)。A組患者中男22 例,女18 例,平均年齡(48.74±22.26)歲,平均支架留置時間(5.22±1.07)周。B組患者中男46 例,女34 例,平均年齡(47.29±23.08)歲,平均支架留置時間(5.18±0.95)周。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診斷標準:參照《現代泌尿外科診療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2]。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輸尿管狹窄引起腎積水相關手術指征;②在術后留置輸尿管內支架管;③患者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腎結核引起的上尿路梗阻和輸尿管狹窄患者;②存在腎臟占位性病變或腎輸尿管結核的患者;③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④術中出現嚴重并發癥者:輸尿管穿孔、大出血、腎外滲者;⑤術后泌尿系平片(KUB)顯示支架放置位置欠妥當者;⑥術后住院時間少于7 d 者。本研究獲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所有患者均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①手術器材:A組使用防逆流輸尿管導尿支架管(深圳市康醫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粵械注準20172661100);B組使用傳統J型輸尿管引流導管(濟南中順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魯械注準20172660609),兩組使用型號均為5.0 Fr。②對所有患者均采取輸尿管內留置雙J輸尿管支架管治療:全部入組患者均進行全身麻醉,經手術取石、手術整形及手術擴張輸尿管狹窄后,使用經皮腎鏡或輸尿管鏡直視下通過留置導絲,沿導絲置入輸尿管支架管,留置管徑為5.0~6.0 Fr,術后復查KUB 明確雙J 管均位置正常,腎盂端及膀胱端均能保證引流通暢。術后3~8周后復查B超了解腎積水情況,經膀胱鏡取出雙J管。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患者術后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尿頻、尿急、尿痛、膀胱區疼痛、排尿不盡、血尿、腰痛、間隙發熱等。②分別在術前1 d和術后7 d 采用輸尿管相關癥狀問卷(USSQ)評價治療效果,USSQ 包括排尿癥狀、身體疼痛癥狀及身體一般狀況評分,評分越高,癥狀越嚴重[3]。③分別在術前1 d 和術后7 d 采用生活質量量表(QOL)評價患者生活質量,良好:評分51~60 分;較好:41~50分;一般:31~40分;差:評分<31分[4]。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的以(±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 A 組患者的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盡、血尿、腰痛、膀胱區疼痛、間歇發熱及腎積水發生率顯著低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120例患者留置輸尿管內支架管后癥狀調查[例(%)]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各級別較術前均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級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例)
2.3 兩組患者USSQ 評分比較 術后A組患者排尿癥狀、身體疼痛癥狀即身體一般癥狀USSQ評分均低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術后7 d 排尿癥狀、身體疼痛癥狀及一般狀況各USSQ維度評分均低于術前1 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USSQ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USSQ評分比較(±s,分)
注:與術前1 d比較,*P<0.05。
P值0.780 0.132 0.525<0.05 0.001 0.002組別術前1 d術后7 d指標排尿癥狀身體疼痛癥狀身體一般狀況排尿癥狀身體疼痛癥狀身體一般狀況A組(40例)24.58±7.32 18.79±4.64 13.54±3.92 12.01±3.84*9.86±4.10*6.34±2.76*B組(80例)25.03±8.75 17.33±5.12 14.04±4.11 16.65±4.75*12.53±3.94*8.22±3.15*t值0.280 1.518 0.638 5.361 3.452 3.208
輸尿管內支架具有內引流及內支架兩種作用,常被用于腎盂、輸尿管疾病腔內治療中,對于解除尿路梗阻具有顯著治療效果,但作為異物留置于人體內會激活免疫系統,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參與并加速炎癥反應,影響組織修復,管周結石垢會引起黏膜損傷,容易引起各種并發癥[5-6]。留置傳統輸尿管內支架管(傳統雙J管),破壞了輸尿管的蠕動機制,腎盂壓代償性升高,且排空能力下降,導致殘余量增多,而雙J 管膀胱端造成膀胱輸尿管低壓反流,影響腎盂壓的穩定,腎盂壓波動大,從而引起各種并發癥。新型防逆流輸尿管支架導尿管(防逆流雙J 管)能顯著降低患者膀胱刺激征的發生,進而緩解尿頻、尿急、尿痛癥狀,防逆流雙J 管還可通過防止尿液返流引起腎盂二次擴張積水產生的并發癥[7]。另外,A 組患者手術操作相對簡化,這有助于減少損傷,減輕術后疼痛。此外,防逆流雙J 管良好的防滑脫作用能減輕術后不適感,改善心理狀態,這對身體癥狀的緩解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有積極作用。
防逆流雙J 管在膀胱段出口接有防逆流球囊膜(擋水軟袖),儲尿期球囊膜處于自由狀態,腎盂內的尿液進入輸尿管支架管并經球囊膜排入膀胱,排尿時球囊膜在膀胱壓力下蓋住膀胱管段的出口,實現抗返流[8];排尿完畢后,膀胱壓力降低,球囊膜恢復自由狀態,利用此原理對輸尿管支架管排尿口的遮蓋封閉作用,阻止尿液反向進入輸尿管支架管,實現輸尿管支架管抗反流[9]。本研究也顯示A 組患者術后USSQ評分低于B組,提示防逆流輸尿管導尿支架管的應用有助于減輕術后輸尿管相關癥狀。但本研究發現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并無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樣本量小和觀察時間較短有關,有關其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還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綜上,防逆流輸尿管導尿支架管用于輸尿管狹窄手術患者,有助于緩解臨床癥狀,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較高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