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學科教學,對現代教育的影響十分深遠。多媒體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對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一直處于重要地位。如何將多媒體技術與語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有效發揮其輔助教學的作用,已經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文章從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語文閱讀教學與多媒體技術融合的意義、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語文閱讀教學與多媒體技術融合的措施等方面,對語文閱讀教學與多媒體技術融合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多媒體技術;教學效率;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34;G623.2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3-0089-04作者簡介:陳德席(1978-),男,甘肅武威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語文教學與研究。
多媒體技術為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其圖文并茂、聲色俱全,可以將豐富的信息資源引入課堂,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學生帶進學習情境之中,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打破了傳統的“一書一筆一黑板”的教學模式,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新穎性。多媒體技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予以解決,以更好地發揮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優勢,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語文閱讀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融合進行論述。
一、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自主閱讀的學習方式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認可。然而,部分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比如,語文教材中有很多供學生自主閱讀的課文,部分教師仍然采用講解的方式代替學生的自主閱讀。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生只能有很少的時間進行自主閱讀,因此并不能較好地理解課文的內涵。這樣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機械地灌輸知識,學生不僅不能很好地吸收,還會出現厭煩情緒,失去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不高。
小組合作學習已被廣泛地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相比于傳統的獨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兼顧到所有學生,使課堂成為少數優等生表現的課堂,導致課堂看上去氣氛十分活躍,但實際學習、討論效果不佳。部分教師受傳統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不論采用何種教育方式始終會將多學、多練放在首位,幾乎占用了所有的課堂時間,導致學生沒有自由閱讀的時間,思維發展受到束縛。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課下還要面對大量的課外閱讀訓練。繁重的課業負擔不僅阻礙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提升,還會讓學生失去閱讀興趣,喪失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二、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填鴨式”教學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填鴨式”教學十分常見。新課改要求教師在進行授課之前,應認真備課,吃透教材,充分理解所教授的課程內容,并通過簡單易懂的方式進行講解,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和形象性,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以便于學生學習和吸收。新課改提倡采用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增強課堂互動,給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這易于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理解和剖析,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交流能力。然而,部分教師未按照新課改要求去做,固守傳統的教學觀念,占據著課堂的主體地位,采用“填鴨式”教學,課堂教學成了自己的“一言堂”。這種教學方式,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新課改要求相悖。在“填鴨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被動,缺乏學習興趣,缺乏學習熱情,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發揮。
2.缺乏個性化閱讀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習成績成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學,而是教學生一些答題技巧,使閱讀走向模式化,旨在為學生尋找一條取得高分的捷徑。教師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提高教學質量,贏得榮譽;學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習成績,贏得教師和家長的認可。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教師一門心思地尋找閱讀教學的捷徑,使語文閱讀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偏離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向。學生逐漸從學習知識轉變為學習答題技巧,而忽略學習的真正意義,綜合素質得不到有效培養。然而,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陶冶情操,培養優秀品質,提升綜合素養,成為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而不僅僅是為了追求分數。所以,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使學生缺乏個性化閱讀,閱讀質量不高,思維得不到有效發展。
三、語文閱讀教學與多媒體技術融合的意義
1.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多媒體課件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的形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學生在注意力集中的同時,記憶力會增強,對所學知識能夠更好地消化吸收,并在大腦中形成深刻的記憶。采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可以在一堂課中重復播放,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多媒體技術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和趣味性,相比于教師的口頭講解,更受學生的歡迎。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發展的關鍵期,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發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喜歡語文閱讀教學。這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都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學生具有愛玩的天性,在課堂上不能較好地把控自己,容易分散注意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學生。考慮到學生愛玩的天性和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和動畫來展現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觀看視頻和動畫的過程中了解課文內容,掌握課文內容。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是第八冊第三單元的一篇寫景課文。圍繞著美麗這個中心詞,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小興安嶺的熱愛之情。本文以“樹木”為主線,記敘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的林海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誘人的,以及豐富的物產,贊美了小興安嶺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又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教學目標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小興安嶺的喜愛之情,并能把喜愛的段落背誦下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學習作者抓住季節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教學重點是: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學習作者抓住季節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教學難點是:學習作者抓住季節景色的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課件中融入小興安嶺的風土人情、建筑、風景和動物等,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