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頻 蔡薇
摘要:舞蹈是幼兒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是能夠幫助幼兒鍛煉自身協調能力和藝術修養的一門主要課程,舞蹈基礎訓練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重要的學習內容,其直接關系到舞蹈幼兒律動教學效果,需要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在舞蹈律動教學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培養出一專多能的幼兒教師。本文從目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舞蹈基礎訓練教學現狀出發,以福州文教職業中專學前教育專業為背景,對中職舞蹈基礎訓練的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構建更符合學情的中職舞蹈基礎訓練教學內容,采用以實用性為主,多元化融入的教學模式,有針對性的訓練方式,提升學生的舞蹈基礎動作水平,適應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新時代。
關鍵詞:基礎訓練? 學前教育? 中職舞蹈課程?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J70-0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9-0107-03
舞蹈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在大部分的職業中專學校里,都有開設舞蹈課程,中等職業學校的舞蹈課程主要教授舞蹈的基本技能和相關知識。學前教育專業的建立是為了培養學前教育事業的優秀人才,當學校為學前教育學生設置基本舞蹈技能培訓課程時,需要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舞蹈接受程度,教授相關內容,并根據舞蹈領域對幼兒園教師的當前需求,設置課程內容,從深度和廣度來制定訓練標準。不同基礎的學生可以適應的舞蹈教學內容、教學難度和教學方法存在一定差異,對學前教育學生進行基礎舞蹈訓練,不僅可以提高舞蹈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培養情緒,拓寬舞蹈視野,為今后的舞蹈教學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中職舞蹈課程概述
(一)中職舞蹈課程特點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特點是培養一專多能的幼兒教師,該專業的藝術課程種類多,學時少,其舞蹈課程的特點是注重舞蹈的基礎性和實用性,培養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使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學前教育的特殊專業還要求學生掌握適合幼兒園工作需要的藝術,比如音樂和舞蹈技能。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舞蹈課有其獨特的就業特點,專業面向學齡前教師。舞蹈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形式,舞蹈的美學功能在理解生活、理解世界以及形成每個學齡前兒童的世界觀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在學前教育階段,這是其他課程所不能替代的。
在福州文教職業中專的學前教育專業中所開設的舞蹈課程也具有一定的獨特性與實用價值,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基礎訓練內容。由于該專業的大多數學生沒有舞蹈學習基礎,或者僅僅有一點基礎,能力較弱,面對這種情況,需要對該專業的基礎舞蹈訓練課程內容的訓練方式進行相應調整,貼近學前教育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際情況。
首先,基本的形體訓練課程由芭蕾基訓和古典舞身韻訓練組成。其次,民族舞蹈民間舞的舞蹈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漢族的東北秧歌,以及藏族、蒙族、維族、傣族四個少數民族舞蹈,民族舞和民間舞的基本訓練以學生把握基本舞蹈風格和基本舞蹈動律為主,目的主要在于通過訓練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性、節奏感和基本的舞蹈表演動作能力。最后一個是編創,以少兒舞蹈編創為主,捉住動機與發展,把握時空力三方面要素,為從事幼師教育行業打下基礎。
(二)中職學生的特點
中等職業學生的入學年齡大多在14至15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可塑性強,通過系統訓練, 學生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文教實習期間,筆者所帶的班級都是20級剛入學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大多數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都沒有接受過舞蹈專業培訓,因此,學生的舞蹈基礎薄弱。當學生參加舞蹈技能課時,他們的學習態度大致分為三類:一種是被動接受舞蹈專業課程,只學習必修課程學分的安排;二是因為有興趣而積極學習舞蹈,有一定專業的舞蹈技巧課程知識;最后一類是,在被動地接受專業課程安排和學習后,他們對舞蹈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并愿意在此技能課程中學習一些東西。基于以上三種學習舞蹈技能課程的態度,經過一到兩年的舞蹈技能課程專業培訓,學生在舞蹈各個方面的能力差距特別大。
首先,大部分的中職學生舞蹈基礎較差,所以中職學生在舞蹈學習中并不具備良好的自然條件,身材比例較為一般,身體的靈活性也不是很突出。但是在這次實習中,筆者任教的音樂班擁有較強的樂感,并且喜歡學習舞蹈中的相關知識,在學習舞蹈時能夠很好地表達舞蹈本身的情感。為個體差異如此大的中職學生進行教學,給中職的舞蹈教師帶來了巨大挑戰。
其次,學生的自律能力較差。中等職業學生的入學年齡大多在14至15歲之間,他們是未成年人,思想還不穩定,并且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入學之前,他們通常會有一些不良習慣,如過于活躍,自由散漫,無紀律等,學生上舞蹈課時的課堂紀律較差,所以筆者在任教期間比較注重提高學生在舞蹈課的紀律要求。
最后,大部分學生屬于被動接受舞蹈專業課程,只是為了完成學業,對舞蹈并不感興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過于隨意,沒有認真對待舞蹈課程,也有一部分是在被動接受舞蹈課程后,對舞蹈產生了興趣,開始自覺的學習舞蹈內容,在課堂上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內容,課后也努力練習每節課學習的新動作,開始喜歡一些與舞蹈相關的知識,學生在舞蹈課上完成的動作掌握地越來越快,越來越熟練。
二、構建中職舞蹈基礎訓練教學模式
(一) 實用性為主的教學模式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有其獨特的專業要求和特色,該專業的學生舞蹈基礎普遍較薄弱,因此,針對中職學生來說,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中職學生的基礎動作進行訓練,從而突出基礎訓練的必要性,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構建以實用性為主的教學模式。
首先,采取實用性為先,弱化專業性的教學模式。弱化專業性,不是指放棄舞蹈教學模式的專業性,而是指提取舞蹈中具有系統性的、訓練性的教學模式。針對專業藝術舞蹈院校學生實行的訓練方式,雖然專業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但并不適用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所以,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實用性為先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掌握基本技能。根據舞蹈基礎訓練的教學目的,所選擇的教材應具有目的性、訓練性、系統性。目的性是指在教學中要明確,通過該動作要解決學生的什么問題,學生應掌握什么知識和技能。訓練性主要的含義是一種只針對訓練者的具有反復性的訓練,除了訓練學生身體各重要活動部位的松弛感和身體解放,還要注重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更要訓練學生的舞臺表現力。系統性是指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的教學內容,要從易到難、從單一到組合,再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