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香君
摘 要:化學是一門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對學生的影響重大。高中化學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作出了更深一步的拓展,在難度上加大許多。為了令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化學、并在化學中領悟到更深的感受,情境式教學得到廣泛應用。在高中靈活的使用問題情境,將進一步推動培養創新型、適用性人才。教師可從問題情境創設法的必要性入手,探討關于情景設置的策略以及一些在情景設置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問題情境;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2-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2.048
化學是一門較為注重實踐的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將化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就能夠進一步的深化學生對化學的理解和認識,從而能夠更加靈活地運用化學知識,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在我國的新課程教學改革中,進一步要求了對學生靈活掌握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多加借用實驗知識進行教授,以高中課堂上所需要學習的知識為基礎,將現實社會中的真實案例引入到課堂中來,合理利用問題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
一、問題情境設置法使用的必要性
在步入高中課堂后,學生將會明顯感受到初中與高中知識的差異性。高中的化學學科比起初中而言,在知識的難度與深度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對于剛剛學習這些知識的學生來說,就會明顯感受到困難,無法較好地融入高中化學的課堂。高中最開始的化學知識,無疑是整個高中最基礎性的知識,這些知識理論將為整個高中化學奠定強有力的基礎。如果基礎沒有打牢,那么后續化學學習的進程將會更加難以推進。在這種情形下,授課教師的有力引導將至關重要。在高中化學課堂中,高中教師必須在學生已學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進行新知識的講解。在高中化學的新課程教學目標中明確指出,教師除了需要教授學生課本上的知識外,還應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際操作能力,能夠將課本的知識與日常實際良好地結合起來。在這個背景之下,為了使學生在步入高中時能夠快速適應高中化學知識,也為了培養學生能在長遠的發展中擁有實際動手能力,就必須將問題情境教學法融入高中化學的課堂。問題情境教學方法能夠在課堂上大幅度提高學生聽課效率,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并在實踐中運用化學知識。
二、問題情境的設計方法
(一)生活經驗與問題情境相結合
日常生活中其實蘊藏著許多有趣的化學現象,但是在未學習相關的化學知識或是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較為淺薄的時候,就無法知道這些有趣的化學現象。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從這些生活常見的化學現象入手,創造一個生動形象的化學問題情境。如在介紹鐵元素的相關知識時,可以拋出為什么“削過皮的蘋果顏色就會變得銹化”諸如此類的問題,同時在這時也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討論以及對問題答案的好奇。這樣生活中常見但卻不知道發生原因的問題還有許多,提出這樣的問題無疑可以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目光,引導他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并與課堂教學目標聯系起來。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在生活中處處都會涉及化學知識,當生活的日常現象融進化學知識時,化學知識也就不再顯得過分枯燥乏味,而是更加生動有趣[1]。在教學中,敘說一個個有趣的自然現象、一幅幅平常經常經歷的熟悉場景或是一些與實時事件相關的化學知識,都會讓學生感受到化學與生活的關系,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對化學產生親切感。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又能夠展現出學習化學對于實際生活的重要性。
(二)利用化學實驗構建問題情境
實驗毫無疑問是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的基礎,除卻在課上的書本知識教授,還要更多實驗模擬。通過一次次的實驗課程,學生可以通過動手實踐操練感受到化學現象的發生,借由化學現象的產生,對從前所學的知識有著綜合性的實際表達,學生在其中不難體會到化學的奇妙之處,并對化學知識有了深一步地體會與理解。相較于稍顯死板的課本知識,靈活性、自主性更高的化學實驗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這就便于教師各類活動的展開。在這一背景之下,教師可以利用化學實驗的優越性,將問題情境教學的方法融入課堂。在進行一些知識的教授時,單純靠教師的語言講解顯得有些單薄,這時就可以進行實驗教學。如在進行“鹽溶液是否一定呈現中性”的問題探究時,可以設計將測定不同溶液的Ph酸堿度,并聯系生活實際,如不同河水、海水所呈現的不同Ph酸堿度,進行聯系與分析。在實驗中,學生可以親自對平時所見的化學現象進行實驗,從而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化學知識、化學道理。
(三)通過生動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作為一門嚴謹的理科學科,在進行化學理論的學習時,難免會覺得枯燥乏味,在課堂上,學生無法高效率地將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之中。對于大多數的高中生而言,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比強制性學習的效率高得多,同理,學習有趣的東西時也自然會比學習枯燥死板的知識要效率提高不少。當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時,其就將進一步產生在學習中去探究化學的動力,在激發對化學學習熱情的同時,也在化學學習中獲得了快樂。生動故事的創造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去構造一個趣味的化學小故事,也可以介紹化學史中引人注意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的最開始講述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有趣的化學故事,在故事的講述中將教學問題提出,引導學生逐漸深入思考。一些故事往往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來進行,教師可以將前半部分放在課堂的最開始。而在教學目標完成后,則將后半部分放在結尾,讓學生通過本節課所學進行問題的回答。在教師的生動敘述下,用PPT等展示相關的視頻、圖片等,就可以使學生更加自然地加入課堂學習中。另一方面,以史為鑒可以明得失。在化學史料的展現中,將目前所學的知識橫縱古今,可以把知識動態化進行講解,令學生能夠進一步發現化學的博大精深,體會化學的別樣魅力[2]。在這些故事的情景設置中,學生能夠進一步在其中被激發出無比的好奇心、求知欲,從而產生無比的學習內部動力,為化學的學習提供更加深遠持久的支持。在其中,學生也同樣能夠學習到蘊含在故事中的化學思想、化學方法,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化學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