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錦
摘 要:數學教學主要是在數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特殊教學活動,而數學教學評價則屬于保證數學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屬于一項推進學生個體全面發展的特殊教學評價模式。教學評價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能夠對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提供一定的教學導向,但是部分教師沒有充分重視教學評價,在教學評價中缺乏對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學生情感價值觀的評價,無法展現出教學評價的功能與作用。因此,教師要轉變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模式,并引入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多元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2-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2.061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活動中,教師通常都運用的是標準化紙筆測試模式,評價較為客觀與標準。雖然這種評價方式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由于數學學科知識較為系統,內容較為復雜與抽象,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真實的數學學習水平。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構建多元化的數學教學評價體系,即教師除了要考查學生的數學成績外,更重要的是要評價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數學問題意識等等,真正從教學實質來展開評價。同時,教師也要把數學評價的主導權交給學生,以此來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評價的模式,讓每一位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中去。這樣才能夠將數學教學評價的教學功能真正、完全地展現出來,從而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在這種數學多元化評價策略實行過程中,教師也要講究技巧與方法,要結合小學生的行為特征與學習特征設定具體的評價方案與辦法,讓學生能夠在評價中做到對自己學習的不斷反思與能力的提升。筆者主要針對多元化評價策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對每一位教師的教學評價工作給予相應的借鑒。
一、小學數學教學多元化評價策略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意識到了開展多元化評價策略的重要性,但是在對于評價的貫徹實施過程中依然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依然習慣于把卷面考試評價作為對學生主要的教學評價策略,讓學生用文字形式來完成數學測試。這樣,雖然能夠對小學生的數學掌握程度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考試載體單一化與數學考試內容傳統化等一系列問題,導致對于學生的學習評價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本無法展現出數學多元化評價策略的優勢。由于教師缺乏數學教學形成性教學評價的重視,只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與結果,卻忽視了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無法做到掌握學生的數學全面學習狀況。這樣的評價缺乏了客觀性與合理性,沒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長此以往,學生無法擁有強烈的數學學習體驗,失去了學習的成就感。而且,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較為表面化,沒有去深入了解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導致教學評價缺乏一定的導向性。教師在對學生展開評價之后,沒有結合評價來查找學生的學習中的問題,導致教學評價形式化,無法展現出實質性的教學作用。
二、多元化評價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增加總結性的教學評價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多元化評價策略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增加一些總結性的教學評價方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改變傳統試卷評價的內容,設定一些多元化的數學試卷類別,以此來幫助學生區分數學知識的種類和難度。教師要在了解小學生的前提下設定不同難易程度的數學試卷,在具體的考查內容中也可以分多個等級,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強的一些學生,不妨設定一些提升型的數學題目,而對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較差的學生,要多多地設置一些基礎型的數學題目,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做到有所掌握與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能夠發現學生真實的數學學習狀況,進而及時地對自己的數學教學計劃與教案做出調整,最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跟上教學進度。另外,教師也可以調整數學試卷的命題方向,做到讓數學題目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改變以往數學試卷中的客觀、死板題型,而是要讓數學知識真正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去。這樣才能夠全面考查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引導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做到舉一反三。
另外,教師也要在數學試卷的評價中做到逐步改善數學試題的內容,在試題的設置中做到突出展現出數學學科中的數學意識。同時,教師要多多增設一些數學應用題,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與自主思考中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識記。這樣不但能夠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同時還能夠考查他們的數學綜合性素養。教師還可以通過拓展數學考試形式的方法,來構建多元化的數學教學評價策略,在數學考試中注重做到讓學生積極探索數學知識。
(二)重視數學形成性評價策略的設定
在小學數學多元化評價策略的運用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數學形成性評價策略的設定。教師要在數學多元化評價中凸顯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為自身設定相應的記錄性評價,比如數學周記或者數學日記,促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數學知識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充分記錄數學學習中的自我表現能力。而且,教師可以專門為學生設定一些日常性數學教學評價,把數學符號作為相應的獎罰標志。因為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和紀律性比較差,需要教師時刻的監督與管理,所以教師可以用小紅花獎勵的方式來鼓勵他們,讓學生能夠在日常數學學習活動中能夠不斷約束自己,通過小紅花的數量來意識到自己在數學學習中的一些綜合表現。另外,教師也要為學生設定相應的專用評價,可以結合素質教育內容來設定專門的數學評價表格,在表格中可以設定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對數學解題步驟的理解程度,在表格中要主要體現出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內容,真正讓小學生能夠得到啟發與成長。而且,在數學形成性評價策略運用過程中,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進來,讓小學生無論是在校園生活中,還是家庭生活中,都能夠隨時注意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在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之下,讓每一位學生逐漸提高自我數學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