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
摘 要:近幾年,農業生產逐漸現代化,農業物聯網的應用范圍愈發廣泛,在很大程度帶動了我國農業的進步與創新,提升了生產產量。但也存在一系列不足,需要盡快解決,本文根據現階段存在的問題,論述了創新的發展策略,希望為相關行業提供一些意見。
關鍵詞:農業物聯網;應用;創新;發展策略
目前,農業物聯網行業炙手可熱,得到業界人士的廣泛推崇,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本文將對現有的不足展開論述,為今后的創新發展提供根本。
互聯網概念的衍生在于網絡,可追溯到2000年左右,當時還有另一種稱呼為“傳感網”,它的出現代表著21世紀現代化的發展歷程。首先要明確在互聯網世界上提出的物聯網,若沒有互聯網,那么物聯網將不復存在,可以理解為物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所謂物聯網,就是物與物之間的銜接,可以理解為“萬物萬聯”通過特定系統可以將物質轉化,實現對事物的各項服務。
物聯網推出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現階段面臨的問題是無法逃避的,本部分總結了幾點需要應對的問題,具體如下:一是技術方面,由于物聯網感知層面形形色色、多元,在傳輸、傳感器方面,技術相差很大,很多地方都不能完善處理,導致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增多。現階段想要實現物聯網的建立,需要技術的支撐。二是農業產品多種多樣,涉及的數據和資料更是多之又多,所以靈活性是支撐工作展開的基礎,但現實情況并非如此,一般都是按照“比著葫蘆畫個瓢”的形式來應付工作。三是農業物聯網的發展未形成相應的規模化,目前國家相當重視農業物聯網的發展,在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等,進行的研究和科研工作一直在繼續,使得人們意識得到了加強,但是仍面臨很多困難有待解決,最鮮明的問題就是質量和需求不能有效滿足。除此之外,農業物聯網的安全問題、成本問題也要高度重視,會成為限制發展的因素之一。
以上論述是對不足和挑戰的論述,清晰地看到新形勢背景下需要改進的地方,本部分將對創新發展策略簡要分析。
3.1 不斷完善監控系統
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提高作物產量其實很簡單,只有嚴格監控農作物的生長情況即可。因此,農業物聯網的發展便要朝著實時監控發展,可結合現代化技術,對田間作業的各種情況進行掌握,以實現農作物的健康成長。
3.2 創新檢測功能系統
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專業人員可以引進無線傳感系統、太陽能供電系統等等新技術手段,為農業的生產提供強有力的后臺保障,可以有效掌握農作物的水分含有量、溫度,為其正常生產提供保障。
3.3 對農業生產全過程進行跟蹤和反饋
農業物聯網可以對農業的生產進行跟蹤和反饋,例如從選材、播種開始,再到農作物生長并收割,對這些過程進行記錄,若發現問題可及時提出并解決,主要是加入計算機的云端,為農業的發展提供現代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