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要】近年來國家和社會公眾對于低碳經濟日益重視,環境質量有所提升。然而煤炭企業作為重污染企業,嚴重影響了綠色發展,煤炭企業的碳排放信息披露引發了社會的關注。文章以煤炭類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收集2014—2020年該行業的碳信息披露相關信息,在對碳信息披露現狀進行研究的基礎之上,發現問題,提出改進建議,為我國碳信息披露規范化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碳信息披露;利益相關者;煤炭行業
【中圖分類號】F832.51;F426.21;X322
一、引言
當前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社會公眾和政府等利益相關者對于生態環境的關注日益增強。自從1992年環境組織提出“氣候變化框架條約”,碳排放開始為大家所關注;2005年簽訂的《京都協議書》首次開始對國家減排量進行約束;發達國家率先開始建立地方性質的碳排放交易體制;2008年我國首先在北京成立了北京環境交易所,之后在上海和天津成立了碳交易所,2012年開始實行“6+1”碳排放交易權試點;2017年1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的通知,象征著全國碳市場的建設拉開序幕。煤炭企業作為碳排放的重要途徑,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而且我國正處于產業升級改造和綠色經濟發展階段,低碳經濟模式日益深入人心。低碳經濟背景下,碳信息披露成為利益相關者了解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種重要途徑。
二、文獻綜述
(一)關于碳信息披露內容
關于碳信息披露內容,國際上2000—2010年間發布過一系列的文件,其中廣受認可的是2000年由385家機構投資者自發成立的碳信息披露項目(CDP),認為碳信息披露的內容主要包括與氣候變化有關的機遇、風險及應對戰略;氣候變化方面的治理;溫室氣體排放管理;溫室氣體排放量核算。但是碳信息披露的目標是為利益相關者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根據這個目標,同時結合我國尚處于碳信息披露的初步發展階段,陳莉(2010)[1]認為CDP缺乏公認量化標準、可比性較差,未建立起和利益相關者之間充分聯系,建議根據我國的國情,建立包括核算、管理和審計三個部分的披露框架。陳華(2013)[2]通過對國際和國內碳信息披露內容的匯總,同時兼顧中國國情和未來發展,建議我國的碳信息披露包括企業碳排放有關的風險、機遇及應對戰略與方針政策;企業碳排放量;企業實施的碳減排舉措與績效;企業碳交易;碳信息審計鑒證以及其他相關碳信息等6個方面的內容。李力(2014)[3]認為碳信息披露不僅包括宏觀的信息披露數量和質量,還應該涵蓋在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分布。
(二)關于碳信息披露方式
關于碳信息披露的形式,單獨的文獻研究并不多,主要包括表內披露、表外披露、表內和表外結合披露等形式。崔也光等(2014)[4]結合我國七大碳交易市場的現狀,認為應該整合目前的碳信息披露方式,建立官方統一的網站或者公眾號平臺對碳信息進行披露,完善碳會計交易市場。
(三)碳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及經濟后果
相比西方國家,我國的碳信息披露起步較晚,環境管制和法律法規是碳信息披露的重要影響。Le Luo, YiChen Lan, Qingliang Tang (2012)[5]認為碳披露的主要驅動力是政府和社會公眾。Freedman和Jaggi[6](2010)認為碳信息披露受到公司規模、行業特征、融資需求等因素影響。崔也光,馬仙(2014)[4]發現國內對于碳信息披露影響因素主要集中在公司規模、行業性質、盈利能力、負債水平和股權性質等方面。對于碳信息披露的經濟后果,目前學者的研究結果不一。主要有正相關、負相關和倒U型結果。
三、煤炭類上市公司碳披露現狀分析
(一)樣本選取
煤炭企業作為高污染的行業,對于低碳經濟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因此選擇滬深兩市A股上市的煤炭類企業(證監會代碼為B06)共25個公司為研究對象,本文主要通過證監會網站,巨潮資訊網以及上市公司官方網站,搜集煤炭上市公司2014—2020年發布的年度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鑒于我國目前沒有專門的碳信息披露資料,主要是通過年度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進行披露。通過手動篩選數據,分別從煤炭企業碳信息披露的數量、企業碳信息披露的方式、披露的內容等方面進行現狀分析。
本文根據碳信息披露項目(CDP),并結合陳華(2013)[2]的碳信息披露內容,碳信息披露的內容框架(圖1)。
(二)煤炭企業碳信息披露方式分析
通過分析25個煤炭上市公司2014—2020年發布的年度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內容,其披露數量數據如表1所示。
從表1看出,25家上市公司都通過年度報告披露了碳信息,2014年之前較多是通過年度報告中的董事會報告項目進行披露,2014年之后大多數是通過重要事項項目進行披露。2014—2020年之間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公司數量變化不大,數量從13個增加至14個,比例由52%上升至56%。主要變化是陜西煤業從2016年開始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平莊能源從2016年以后停止披露社會責任報告,淮北礦業從2019年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其他公司基本無變化。
(三)煤炭企業碳信息披露內容分析
結合上述碳信息披露內容框架,通過手工搜集25個煤炭上市公司2014—2020年發布的年度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內容,其披露內容如表2所示。
從表2的信息披露內容來看,低碳信息內容披露最多的是低碳項目、企業低碳經濟發展情況、管理層和治理層的態度這三項非財務信息;合規性及達標情況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關于低碳投入、企業績效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披露較少。總體來看,定性披露的非財務信息較多,定量披露的內容較少。參加CDP項目的企業較少,只有兗州煤業2020年的社會責任報告披露參加國際CDP項目。
四、煤炭類上市公司碳披露存在問題
(一)碳信息披露缺乏獨立統一的方式
截至目前,我國對于碳信息披露尚未統一碳信息披露方式。我國煤炭企業的碳信息披露多是通過企業年度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披露,部分企業通過年度報告中的重要事項做單一的碳信息披露,還有56%左右的企業通過年度報告中的重要事項和社會責任報告中的環境信息部分進行披露。樣本企業的碳信息披露所處位置和披露內容組成各不相同,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快速獲取相關信息進行決策。
(二)碳信息披露內容缺少實質性定量披露內容
煤炭企業碳信息披露信息中缺乏實質性定量披露內容,多數企業披露的是企業管理層對待碳信息披露的態度及成立的相關組織、企業的低碳項目、企業的碳信息披露合規性及達標等定性的信息,對于企業的低碳項目的具體投入、尤其是低碳項目給企業帶來的定量收益如節省電量、水量及政府獎勵和補助等定量信息披露較少。由于貨幣性信息的缺乏,無法全面反映碳信息披露的投入和收益信息。
(三)碳信息披露缺乏完善的監管體系
由于碳會計準則尚未頒布,強制性的碳監管尚未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建立,所以目前政府的監管主要集中在環保污染事故方面,對于企業的碳信息披露整體鏈條缺乏系統性的監管。另外由于碳信息披露并無強制性披露政策,煤炭企業碳信息披露處于自愿披露階段,缺乏統一的披露框架和行業標準,第三方難以對碳信息披露進行專項審計。
五、對我國煤炭行業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建議
(一)建立碳信息披露框架,統一碳信息披露方式和內容
缺乏強有力的合法性約束,煤炭企業難以自愿披露相關的碳信息。政府需要加快完善碳會計準則體系和碳資產的會計核算,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關的法規制度體系。可以參考國際通用CDP項目,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建立碳信息披露框架,對企業碳信息披露的方式和內容做出具體的規定,統一企業碳信息披露制度。
(二)強化企業碳信息披露意識
對煤炭企業來說,應該充分認識到碳減排和碳信息披露的社會責任。企業應該主動響應國家關于碳信息披露的號召,積極進行碳信息披露。同時著手于企業文化建設,樹立環保型的企業文化。增強企業管理層和全體員工的環保意識,并落實為實際的環保行動,增強企業環保投入,進行機器項目改進,實現長期環保收益。
(三)建立健全監管和獎勵制度
政府應該加快碳會計準則體系的建設,規范碳信息披露方式和內容。目前的碳信息披露主要是通過年度報告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為了提高報告的可信度,政府可以鼓勵部分有條件的會計師事務所開展對企業碳資源的減排責任進行復核。除了加強監管之外,政府應該加大宣傳力度鼓勵企業自愿披露碳信息,并對其進行獎勵,調動企業碳信息披露的積極性。
主要參考文獻:
[1]陳莉.國際碳信息披露項目的基本框架及對我國的啟示[J].商業會計,2011(19):4-5.
[2]陳華,王海燕,荊新.中國企業碳信息披露:內容界定、計量方法和現狀研究[J].會計研究,2013(12):18-24.
[3]李力,楊園華,牛國華,孫璐.碳信息披露研究綜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4(07):234-240.
[4]崔也光,馬仙.我國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基于100家社會責任指數成分股的經驗數據[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4(06):45-51.
[5]Le Luo, Yi-Chen Lan, Qingliang Tang:Corporate Incentives to Disclose Carbon Information. Evidence from the CDP Global 500 Repor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Accounting, 2012.
[6]Freedman M,Jaggi B.Pollution disclosures,pollution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 Omega,1982,(10):16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