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霖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推進,教師的教育理念發生變化,開始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高中作為素質教育中重要的轉折環節,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質量,還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團隊協作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美好品質,如何讓將協作學習合理地融入高中生物學科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師一直以來關注的問題,本文將著眼于現階段協作學習在高中生物學科教學中的一系列問題進行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協作學習;高中生物;學科教學
生物學科是一門同時包含理科與文科特點的綜合類學科,生物雖然屬于理科,但是在知識分布上又具有瑣碎,需要高度記憶性等特點[1]。協作學習是在教育改革下的一種新的教育方式,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基礎,呈現出多元化的實施策略,并且是素質核心教育的目的之一[2]。協作學習在高中生物學科教育具有的深刻意義,對此,本文就現階段協作學習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高效推進協作學習在高中生物學科教學中的相關策略等盡享了探討。
一、協作學習在高中生物學科教學中的意義
高中階段是學生們由幼齡階段向成熟階段過渡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在大學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此外,合作學習也是素質教育對這一階段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高中生物是高中理科中重要的一部分,知識點繁雜瑣碎,需要長時間的頻繁記憶,對學生來說,生物學習有一定的難度。在生物學科教學中,教師采取協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保持對生物學科的學習熱情,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拓展學生思維,并且在協作學習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幫助學生更好更全面的發展。
二、目前協作學習在高中生物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在協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沒有完全體現
在協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這個過程總的引導組織作用不可忽視。協作學習不是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而是在教師的合理組織和積極引導下完成自主協作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課程全盤把握在自己手中,也不能矯枉過正,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在協作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要積極配合,相互都找好自己的定位,才能有效地進行協作學習。
(二)在協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定位沒有把握準確
在協作學習中,學生往往對協作的理解不到位,對自己在過程中的定位不準確,協作學習往往是幾個關系好的同學在一起自主討論,最后一兩個同學完成課堂任務,沒有讓每個同學都參與進來,失去了協作學習的意義。
三、促進協作學習在高中生物學科教學中高效推行的策略
(一)交流為協作學習的基礎
在任何領域,交流都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快捷辦法,交流更是協作的前提與基礎。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包括兩方面的交流。學生與教師的交流,能幫助教師把握學生的疑點難點,準確掌握授課的重點與速度,迅速為同學答疑解惑,完成課堂授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合作能力,表達與交流能力,更能領會團隊精神,為學生以后的自主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二)學生作為協作學習的主體
在協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引導和答疑的作用、教師要合理組織引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團隊協作能力。學生要積極配合教師,參與到小組討論和小組任務中,發揮每一個人在團隊中的作用,做到人人參與中,將協作學習的效益最大化。教師可以在最后的課堂作業中,要求學生寫出自己在小組作業的完成中充當什么角色,完成了哪部分任務,對此次小組合作的想法和意見有哪些,此次協作學習中自己的不足與有點有哪些。幫助學生總結課堂成果和審視自我不足,也能對小組協作學習的過程起到一定程度的監督作用。
(三)教師教學設計的作用不可忽視
高度協作化的高中生物教學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把課堂的自主性交給學生,發揮教師引導作用,這也對教師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要把握課程節奏,完成教學任務,保證學生理解掌握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合理進行課堂劃分,小組成員搭配,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交流進度和合作水平,為學生及時解決疑問,引導學生快速高效完成協作討論。在教學完成后,合理布置課后作業,幫助學生回憶課堂知識,對知識進行鞏固。
結語:綜上所述,協作學習在高中生物學科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但離不開教師的殷切指導,也離不開學生們的積極配合,只有教師學生共同理解、互相配合,才能推動協作學習在高中生物學科教學中的高效推行。從而提高高中學生的核心素養,拓展學生的理科思維,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然然.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踐與研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28
[2]孫晶.高中生物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實踐與研究[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6: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