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楨禎
摘 要:近年來,安康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經濟作為架起“兩山”之間的一座橋梁,實現了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協同推進。
關鍵詞:現狀;基礎薄弱;對策
安康市位于陜西省最南端,地處秦巴腹地,是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和川陜革命老區,面對獨特的市情,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安康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一大難題。
一、安康生態經濟發展現狀
(一)政府及各方對生態經濟發展的大力支持
2013年,安康市委作出了“走民生為本的循環發展之路,建設美麗富裕新安康”的發展戰略,這一發展思路主要是建設生態美、產業強的美麗富裕新安康。2016年,安康市第四次黨代會首次提出加快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的戰略目標,這是安康市第一次提出發展生態經濟的概念,它為安康今后的發展明確了新方向。
(二)安康發展生態經濟因其獨特區位條件具有明顯優勢
安康獨特的區位條件,決定了安康發展生態經濟具有以下幾點明顯優勢:一是安康發展生態經濟占天時,大力發展生態經濟順應了中省的政策導向和產業要求。安康發展生態經濟就是要著重保護好安康獨特的生態環境,進而提供經濟效益高、優質高效的生態產品;二是安康發展生態經濟得地利,安康擁有綠水青山的自然資源稟賦,生態環境優良、自然資源豐富,發展生態經濟就是踐行“兩山”理論的新發展之路;三是安康發展生態經濟聚人和,安康通過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既保護了安康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也有利于提供優質的生態產品發展經濟,更符合303萬安康兒女對新時代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
二、安康生態經濟發展存在問題
(一)經濟基礎薄弱,發展動力不足
雖然從2015年以來安康GDP增速連續五年居全省第一,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整體看來,安康的經濟基礎仍然很薄弱,與省內其他地市相比,經濟總量小,占全省GDP比重也較低,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還是不足,因此對安康市發展生態經濟的支持力度也相對有限。如何將生態產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是經濟基礎薄弱的安康市面臨經濟轉型發展的一大難題。
(二)生態承載力弱,發展后勁不足
安康“三區”疊加的獨特市情,使得安康既承擔著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的政治責任,又承擔著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光榮使命,生態承載力弱,安康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面臨著資源限制開發和環保剛性約束的雙重壓力,生態經濟發展的后勁不足。如何通過發展新型經濟業態,破解生態承載力弱的難題,充分利用安康的生態資源把安康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生態承載力弱的安康發展生態經濟面臨的另一大難題。
(三)政策機制不完善,發展支撐不足
既要發展生態經濟,又要協調保護生態環境,這就需要政策機制體制的支撐。雖然安康有一定的相關政策支持,但總體來講從法律法規方面來保護生態環境的支撐體制還不夠完善,特別是如何進行生態產品的補償方面沒有相關的政策機制的支撐,安康生態經濟進一步有序發展面臨著政策機制不完善,發展支撐不足的問題。如何進行生態產品的補償,通過量化的手段實現生態產品的價值轉化,為生態產品的提供者提供相應地經濟收益,是政策體制支撐力度還不夠的安康市面臨的又一個難題。
三、安康市生態經濟發展的對策
“十四五”時期,安康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發展安康生態經濟,加快把安康建設成為西北生態經濟強市。
(一)促進生態產業與三產的融合發展
安康發展生態經濟,要大力促進生態產業與三產的融合發展,通過產業的聯合帶動發展生態經濟,突出區位優勢建造最美城市和最美鄉村、突出資源優勢發展現代農業和新型循環工業,側重做優生態旅游,通過發展生態經濟來促進經濟的融合發展與生態環保的雙贏,使生態經濟成為安康追趕超越的新引擎。
一是要優先發展生態農業,將其作為生態產業與三產融合發展的基本點,天然富硒是安康最具特色、最具競爭力和最具發展潛力的唯一具有相對排他性優勢的資源稟賦,要做大做好安康富硒食品產業,將富硒生態農業作為安康生態產業融合發展的基本點。二是要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將其作為生態產業與三產融合發展的支撐點,要強力推進新型循環工業發展,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并將其作為安康生態產業與三產融合發展的支撐點。三是要協調發展生態服務業,將其作為生態產業與三產融合發展的著力點。生態服務業就是要發揮好安康的綠水青山優勢,延長服務業內部產業鏈條,將其作為生態產業融合發展的增長點,積極構建具有安康特色的生態經濟體系。
(二)大力發展新型經濟業態助力安康生態經濟發展
安康發展生態經濟,離不開新型經濟業態的進一步發展,這樣才能把安康的綠色資源轉化為經濟財富,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飛地經濟等新型經濟業態,為安康加快建設成為西北生態經濟強市貢獻力量。安康要發展好生態經濟,就必須要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對環境的排放,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循環重復再利用,這就要求安康必須要發展好循環經濟,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進而還能提高經濟收益。同時還要加大探索,提升飛地園區質量和水平。還可以探索借助蘇陜協作等平臺資源,嘗試建立省內外飛地產業園,建立科學合理的財稅分成、利益共享機制,綠色開發市內各項資源,打破自然條件約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三)積極探索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
發展生態經濟,最根本的是要探索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踐行好“兩山”理論,積極探索如何從生態優勢轉向經濟優勢,實現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具體來看,要以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為路徑,打造安康成為全國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基地。一是通過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將資源生態化,同時要搭建生態經濟轉化橋梁,讓我們的優美生態資源轉化為良好經濟效益,并將一部分經濟效益反哺用于環境保護,走出生態經濟化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二是通過構建現代生態產業集群,做優做強生態龍頭企業,將經濟產業化,大力培育生態工業、綠色農業、現代服務業三大生態產業體系,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顧芷涵. 持續發展安康漢江生態經濟的思考[J]. 現代商業,2019(35).
[2]彭衛軍. 對安慶市生態經濟戰略的思考[J]. 管理學家,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