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其藏
【摘? ?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開展生活化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應用到教學中。本文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策略進行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9-0042-02
The Exploration of the Life-oriented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
(Jiyan Junior High School, Jinjiang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HONG Qizang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very important. It is a very practical course, mainly to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Therefor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need to carry out life-based teach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nd apply students' familiar life situations to teaching. This article conduct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of morals and rule of law in junior high school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Life-oriented teaching
一、生活化教學的概念
生活化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將教材知識與生活環境相結合,在學生感受生活環境中傳授知識,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權衡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讓他們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在生活中能夠更好地學習,這在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理念是,培養有理想、道德、文化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在教學方式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將死板的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可以使學生學以致用,更好地吸收和理解知識。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現狀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嚴重缺失
在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已經形成了教學時單純地使用講解,以教師自身為主導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實行生活化教學是十分稀少的,長期地給學生灌輸知識,忽略學生的自主性,久而久之,會放大學生的問題,進而導致學生興趣的喪失,教學進度的落后。在現實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成為一句空口號,即使有教師意識到生活化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重要性,但在真正的教學過程中也沒有落實。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與生活無法真正融合
越來越多的教師通過實踐證明,生活化教學在當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舉足輕重,教師們也想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現實生活往往不盡人意,由于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每個學生的自身環境也大不相同,因此教師沒有辦法落實到每個學生,就導致了成績好的學生越來越好,成績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的現象。所以現實教學中,教師還是無法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將生活化教學落到實處,不能夠體現完全意義上的生活化教學,也就無法達到特定的教學目的。
(三)初中教師缺乏相應的經驗
教師能夠教書育人,引導學生,是需要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的。但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大多數教師沒有進行相應的訓練,也就沒有足夠的教學經驗來完美地將生活情景與教材知識融合起來。特別是在知識的傳授、理解與應用方面,盡管在傳授知識方面盡善盡美,但在應用層面嚴重缺乏經驗,因此也無法順利推進課堂的進行。所以,沒有豐富的生活化教學經驗,教師就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也無法達到教學的主要目的,甚至會出現更差的現象,這也是現如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利用生活中的事情引入新課
所有事情都講究循序漸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生活化教學也需要教師一步一步地去實行。比如,用生活化教學先進行新課導入,眾所周知,新課導入是課堂的關鍵步驟,也是第一個步驟。新課導入可以讓學生對課程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從而學習起來沒有那么費勁,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欲望,也是新課導入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的素材進行新課導入,如果導入內容生動有趣,就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繼續學習下去的欲望。但需要強調的是,新課導入的內容必須與課程內容息息相關,能夠達到使學生熟悉新課的目的。舉個例子,在學習《和朋友在一起》這一課的內容時,主要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對交友有所了解并意識到交友的益處,培養學生珍視友誼的情感。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就可以利用 PPT 展示一些和朋友相處的圖片,從幼兒園階段、小學階段到初中階段,都展示一些朋友在一起學習、玩耍的圖片,同時配上懷舊的音樂,以此來激起學生的回憶,讓學生講一講朋友對自己關愛或者自己關愛朋友的事情,然后導入今天的教學話題——和朋友在一起,由此順利開展課程后續內容的教學。實踐證明,這種生活化的新課導入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思考、激發學習繼續學習的欲望。對教師而言,能夠順利推進課程,提高教學效率。
(二)通過身邊的人物事跡理解道德與法治
學生在生活中除了父母的陪伴,在校期間相處最多的人就是同學了,在學校里的學習、娛樂都離不開同學的幫助,同學也是與之最親密的人,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生活空間、學習空間,經歷著共同的事情,有著共同的生活經驗,所以溝通交流起來也更加容易。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相處方式,借助同學的資源,用共同的經歷讓學生學習如何建立人際關系,如何在一個團隊中發光發熱,如何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等。比如,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享受學習》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開展“生活中我是怎樣的一個學習者”的交流會,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都有性格不同的學生,讓學生們自由發表意見,互相分享學習經驗,找出對方的優點,說出自己缺點,讓不同的學生說出自己不同于其他同學的方面。比如可以讓優秀的學生講述自己學習的技巧與方法,讓有特長的學生講解如何實現日常學習與特長發展之間的平衡,引導學生思考自己與其他同學不同的方面,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習其他學生的優勢且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師通過這種方式,能進一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自我發現學習的樂趣,有效提升其學習效率,使其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三)學生自身行為的教育
學生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教導,但教師只能做出有效的引導,在人生漫漫長路中教師只能是一個引導者,人生路怎樣走更精彩,最關鍵的還是取決于學生自身的行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著個性分明的處事能力,初中學生正處于個性最鮮明的時期,叛逆、厭世是最突出的,所以教師要在尊重學生的同時,啟發學生正確地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對學生的行為教導也需要格外重視,培養學生尊重他人、樂于傾聽、取長補短等一些能力。比如,在《尊重他人》這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尊重”為核心開展生活化教學,讓學生思考后主動發表言論。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自我意識強烈,在其他同學發表看法時,由于每個人的表達不同,很可能使個別學生出現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有些學生甚至會打斷、反駁發言學生的言辭,或者出現刁難同學的現象。對于上述情況,教師要及時做出反應,做好基本的思想工作,交代清楚所有注意事項,肯定積極發言的學生的同時,也要鼓勵他們努力傾聽其他同學提出的與自己不一樣的想法,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協調好每個學生的情緒,解答學生不同的疑問,并肯定學生對的地方,暗示學生讓他們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幫助學生改正,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高效完成課程任務。
(四)聯系道德與法治教學和時事熱點
除了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事物外,教師要將一些學生不怎么感興趣的時事熱點與知識結合起來,因為時事熱點是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的,不僅能夠開闊學生視野,還能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做到學以致用。比如,在進行《法不可違》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最新的時事熱點結合起來,通過對時事熱點做出分析來開展教學內容,讓學生對時事熱點進行討論探究,分享自己的觀點并做出合理解釋,讓學生深刻意識到法律的威嚴,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誰是例外,誰都不可以違法,只要違法,就一定會付出相應的代價,無一例外。
四、結語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初中階段是十分重要的,它沒有理科的條條框框,沒有一個硬性標準,但對于初中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是不可忽視的,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在真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這樣才能使這門課程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代芹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神州,2020(06).
[2]姜磊.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文淵(中學版),2020(05).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