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英
【摘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現代教育逐漸脫離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融合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核心素質,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學生必須掌握基本數學學習能力,為今后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何根據自身班級學習情況制定優化教學策略是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文基于教學優化課堂的視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出以下幾個具體的教學策略。
【關鍵字】小學數學;教材挖掘;高效課堂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降臨,教育也逐漸與信息化接軌,現代新型教育方式層出不窮,多渠道、多資源,教育也在不斷地尋求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現代教學課堂的信息設備也比較完善,信息技術能夠幫助學生在信息提取、瀏覽理解、邏輯思考,歸納總結等等能力上有一定的提高,許多教學方式都是基于信息化教學之上。本文也將基于信息化展開有關小學數學課堂優化教學的探究。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幾個教學模式
1.微課的教學價值
微課的三大特點在于其表現形式、教育內容和效果反饋。首先,微課的引入可以給學生帶來新的學習體驗,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配合教師的教學方法。其次,微課可以與教材相結合,深挖教材中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微課的靈活性在于學生不僅可以通過微課快速理解知識的提綱和總結,還可以通過微課視頻講解和突破重點和難點知識。微課視頻由于其資源豐富,學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他們最需要、最合適的資源。最后,微課實際上可以呈現最真實的學習情況。例如,在課前,學生可以通過微課大致預習將要學習的內容;課后學生可以利用微課進行復習和總結歸納,增強了學生的記憶力,也加深了對學習的理解。
2.生活情境的教學價值
生活情境教學在教育中最顯著的功效就是教學生如何通過靈活的思維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將抽象問題或知識點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情境問題,讓學生通過實際案例理解和掌握知識或對問題做出解答。[1]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步掌握和靈活變通,通過對于情境問題的獨立思考來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觀念的轉變在數學學習中尤為重要,這是學生培養數學邏輯思維和核心素養的前提。生活情境法能夠讓學生對枯燥的知識產生親切感,減輕學習的心理負擔。學生將來也可以通過生活情境法作為學習數學的一種思維方式來解決遇到的難題,生活情境法應用在數學教學中能夠實現有效學習。
3.思維導圖的教學價值
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面,加深知識的理解,在數學的應用上能夠補足數學教學的系統性和導向性。小學數學許多知識點看似繁多雜亂,實則有著緊密聯系,學習起來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面,學生需要培養一定的數學學習思維。而思維導圖的作用正在于能夠精煉教學內容,尋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學習框架,方便學生聯想和挖掘教材相關知識點并且進一步轉化成知識網,從根本上掌握數學學習體系。學生在思維導圖的指導下也能提高邏輯的嚴密性,并培養歸納總結的能力。不僅如此,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清楚地掌握自身學習的不足和優勢所在,從而更有效的進行自我提升[2]。
二、基于課堂有效教學下小學數學教材挖掘探究策略
1. 合理運用微課,激發活性思維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中,課本上雖然多以圖文形式編排,利于小學生理解,但篇幅性的文字概念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和枯燥心理,結合傳統教學模式一味地灌輸知識,也不利于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發展。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視覺的刺激讓學生對其產生一定的興趣,從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在篩選微課的過程中要注意網絡教學資源內容是否與課本教材一致,不能盲目的播放給學生看,要切合實際才能事半功倍。例如,在人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5章《簡易方程》的課堂教學中,[3]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多媒體的信息化優勢營造課堂氛圍,,幫助學生自主接觸知識,而非一味灌輸。在接觸到方程的概念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一個方程必備哪些因素?”,通過問題驅動讓學生對知識產生好奇心,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活躍大腦開發智力。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發散數學學習思維,促進學生的自主性思考,結合微課的高自由度和靈活性,帶領學生將課本內容“吃透”。在問題驅動的方式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思維方式,比如培養基礎的問題意識,從多角度看待數學問題,其中的學習價值要比被動學習的多得多。
2. 開展小組互動,貼近生活教學
生活情境法的本質在于讓學生能夠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學習,而小組合作是課堂學習互動模式中一種較為常見的學習形式,二者結合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課堂質量。小組合作通過分工合作完成某個教學任務,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利用課堂互動實現學生們的共同進步,這對于小學生來說十分有效。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們組成小組完成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主動的探索課本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2章《百分數(二)》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傳授完基礎理論知識和百分數的基本概念后,讓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找出課本中所有有關百分數概念的文字,并說出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百分數,比比看哪個小組說出的百分數更多,以此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實現PPT隨機出題,通過課堂互動答題,充分把握學生課堂學習和教材理解的程度,有利于教師針對實際學習情況及時調整班級教學方案。在團隊中,學生能夠通過互幫互助提高學習效率,將學生放在團隊中交流探究,能夠讓學生發現自身的優缺點,從而對自己的認知把握得更加清楚,改善自身的不良學習習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終實現共同進步。
3. 活用思維導圖,加深知識理解
小學數學作為數學啟蒙階段,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十分重要,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清課堂思路,集中注意力。許多學生在上課時容易走神,或者是遇到一個不能及時理解的知識點時會跟不上教師的節奏,從而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甚至“掉隊”,在做練習和回答問題上產生依賴心理,害怕教師點名。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3章《分數除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概括出分數除法相關的知識點,列出分數學習框架,讓學生快速了解分數除法的概念和定義。在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將知識點脈絡梳理清楚能夠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更快的理解學習內容,建立學習自信心。思維導圖在學習生活中都有使用價值,學生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建立自己的學習體系,比如在分數除法中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等等。在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接受度后,教師需要掌握好一定的節奏,按照思維導圖的走向逐步向學生介紹,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后學習練習的過程中,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從而打破固有思維,培養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促進自身發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依賴信息化教學,搜集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與課本教材進行整合來設計高效課堂教學內容。微課、生活情境法和思維導圖都可以根據教材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李延芳. 優化小學數學教材情境的教學思考與實踐[C].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一).2021:546-548.
[2]馬玉懷.深入解讀教材,優化教學方法——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新課程(上),2019(08):91.
[3]謝曉丹.巧用教材插圖 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小學生(下旬刊),2019(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