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攀
摘要:新時代下,大學生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日益增多,更容易使得青年大學生對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弱化,從而危害大學生自身的生命安全。此時,將立德樹人作為對大學生生命健康觀教育的方向指引,采取多種路徑幫助大學生加強對生命安全的認識,積極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重中之重。
關鍵詞:大學生;生命健康觀;教育弱化
一、引言
新時代高校將立德樹人作為重中之重,已經將大學生的生命健康教育作為高校教育教學工作重要部分,十分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時代大學生由于科研緊張,加之壓力過大,容易產生各種消極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群體更容易受到消極和負面影響,更容易產生輕的消極想法。因此,加強大學生進行生命健康觀的教育迫在眉睫,不容輕視。
二、新時代大學生生命安全教育弱化原因分析
(一)社會環境因素:重大事件突發性和未知性
重大事件的突發性和未知性加劇了大學生的恐慌,復雜的社會環境也對大學生生命安全觀教育產生不利的影響。新時代大學生應對突發事件的專業能力不足,高校缺乏對大學生應對突發事件的教導,忽視生命安全觀教育,高校教師不能深入理解學生內心真實想法,也不能針對性的采取措施,進一步的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的影響,給大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帶來了雙重壓力。
(二)主體因素:大學生抗壓能力不足
大學生在應對突發事件時,明顯抗壓能力不夠,承受能力不足,明顯缺乏經驗,容易受到其它錯誤言論的影響,給大學生帶來負面情緒。與父母在一起時間過長,由于年齡差距與父母產生觀念差異。尤其面臨考研以及尋找實習工作的大學生,不僅面臨封閉隔離與自身安全雙重壓力之下,還要承受來自學習、生活以及工作等各方面的壓力。大學生比較重視自己專業知識的學習,從而不愿對思想政治教育投入過多的精力,不能夠客觀冷靜的處理各種壓力,缺少自己應對挫折的能力,甚至一些同學也會出現抑郁、壓抑、焦慮、恐慌、輕生等消極情緒。
(三)互聯網因素:網絡信息虛假難辨
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容易被錯誤信息所影響。網絡發布信息的來源十分復雜,內部不易監管,一些敵對勢力會趁機混淆視聽,大學生受網絡影響,容易思想政治意識不堅定,造成心理恐慌,思想認知不良,直接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虛假信息的傳播容易引起大學生非理性的行為和判斷,擾亂社會秩序,不僅對國家、社會公共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也給大學生的個人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產生不良的影響。
三、新時代加強大學生生命安全教育的實現路徑
(一)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依托增強大學生的抗壓能力
開展大學生生命健康教育,加強心理醫生對學生的關注度,加強系統完善的心理素質教育。建立心理咨詢輔導師德隊伍,要調整生活習慣與學習方法,通過自我思想搭建的學習,不斷的進行自我批評與激勵。要盡可能地對于衛生以及健康的追求日益增強,健康的生活理念和對環境衛生的要求日益深入人心。大學生的健康生活理念要以此為契機,從實際生活出發,組織開展衛生健康宣傳,引導大學生深入的學習健康知識,樹立健康的生活意識,建設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模式。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根本豐富大學生生命安全意識
堅持學校生命健康教育落到實處。學校應該建立完整的育人方案以及擁有優秀能力的師資團隊,采取多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提升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與責任感。加強培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利于大學生生命安全觀的建設,促進學生對生命健康館的認同,將生命健康觀教育落到實處。
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要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學習、思想。引導學生加強社會問題的關注,吸引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注意力,加強大學生重視生命安全意識。開展關于正確引導大學生進行生命健康教育的實踐,將理論知識落實到實際的生活中。加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
加強愛國思想與自身生命健康思想建設。開展愛國思想的主題校園活動,讓大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加強大學生愛國思想的建設有利于加強大學生對國家的認可度,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既能避免學生因一些西方不良思潮的影響作出危害國家危害自身健康的事情,也能提高大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
(三)以優化網絡環境為主導提升大學生自我辨別虛假信息的能力
大學生面對突發事件沒有冷靜的客觀判斷能力,對來自社會謠言沒有正確的辯識能力,容易受到社會上錯誤言論而誤導。構建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是網絡管理的重中之重。構建清新的網絡環境需要通過政府部門的管理與監督。以大學生為中心,打造網絡安全道德教育工作管理隊伍。面對虛假網絡信息,可以通過政府部門發表的權威信息引導學生,加強學生的自我辯別虛假信息的能力,從健康的網絡環境中,加強引導學生搭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有利于堅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四、結論
新時代對大學生進行生命安全的教育是為了引導學生學會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加深大學生對生命安全教育重視程度。對尚未建立起自己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的大學生而言,面對新時代下網絡以及社會上的一些負面輿論,給大學生灌輸于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方法,有利于向大學生進行有效的防控方法教育,提高大學生自我辨識能力,增強大學生眾志成城、相互扶持的精神。
參考文獻
[1]唐開元,李丹丹.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理念及踐行路徑[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12(05):43-47.
[2]陳新星.后疫情時代高校心理育人策略[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12(05):71-74+87.
[3]徐曉寧,任嵩.疫情防控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結合的價值與路徑研究[J].巢湖學院學報,2020,22(05):9-14.
[4]楊鳳霞,趙爽,劉鐵軍,張光遠,胡玉君,許洋毓,宋學來.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生態系統構建的三重維度[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38(05):89 -92.
[5]西南大學新學工創新中心課題組,孫楚航.新冠肺炎疫情對青年大學生影響研究——基于全國45所高校19850名大學生的實證調查[J].中國青年研究,2020(04):43-48+12.
作者
趙攀(1997年)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河南省安陽市滑縣學歷:碩士單位:西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