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高校還存在曠課現象,如何有效處理大學生曠課事件,加強學風建設,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結合實際工作案例,深入分析了大學生曠課的主要原因,闡述了高校輔導員可以通過加強思想引導,鼓勵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家長、同學、老師等多方共同努力,改善學生曠課情況;加強學業幫扶,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方法有效處理大學生曠課事件,并簡述了通過此案例得到的經驗與啟示。
關鍵詞:大學生;曠課;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
A同學,是大一新生,在幾次課堂考勤后,發現A同學多次曠課。通過與A同學談心談話,發現他性格內向,比較敏感,不善表達。在與A同學談話時,他較緊張、拘謹。經多次交流,了解到A同學覺得上某些非專業課沒意思、沒用,認為有可能掛科也沒事;曠課或休息時間會在宿舍玩網絡游戲;由于感覺別人不喜歡自己,便只與同宿舍的同學交流,不與其他同學交流。
二、案例分析
通過對上述案例進行分析,我們發現A同學曠課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不適應大學生活,自制力較差
該生不適應大學相對自由、較為寬松的學習環境,以及大學的學習方式。在沒有父母監督的情況下,學習上有所懈怠,自律性不強,學習態度不端正,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學習不努力。自制力較差,喜歡玩網絡游戲,不會合理分配時間,作息時間不規律。某些課程曠課后,造成基礎知識不牢固,后續上課時出現跟不上老師教學進度的情況。導致學業困難,失去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和自信心也有所下降,進而出現曠課的現象。
(二)與父母溝通不夠,人際關系較差,缺乏集體歸屬感
該生上大學遠離家鄉,平時與父母溝通不夠,缺少了父母的引導和高中同學的關心、支持,在該生遇到問題時,無法向家人、朋友傾訴,得不到他們的安慰和幫助。同時,該生不適應新環境的人際關系處理。他性格內向、較敏感、溝通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還有待提高,交友范圍較窄,僅限于同宿舍的同學,在學校里朋友不多,沒有完全融入到班級這個大家庭中,集體歸屬感相對較弱。該生在學習上產生困惑時,沒有與父母、同學和老師溝通、交流,沒有得到及時的引導。該生自身也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自制力較差,容易沉迷網絡游戲,通過玩網絡游戲來填補內心的寂寞和空虛,極易出現曠課的現象。
(三)對大學生活和職業生涯沒有進行合理規劃
當前00后已經開始進入大學校園,他們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并且在互聯網信息環繞的環境中成長,因此眼界更加開闊,由此也導致一些00后大學生對大學學習生活產生迷茫,部分學生產生了“我為什么要學習”等疑問,卻又無法找到學習的目標和意義。[1]該生進入大學后沒有明確學習目標,也沒有思考過如何實現大學階段的學習目標,沒有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以及未來的職業生涯,缺乏學習動力,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再加上自制力較差,曠課或休息時間在宿舍通過玩網絡游戲消磨時間。同時,該生不了解大學各門課程設置的意義和相關規章制度,對考試成績、課堂紀律和非專業課等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出現曠課的情況。
三、解決方案
(一)加強思想引導,鼓勵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和職業生涯規劃
由于A同學性格內向,不常與他人交流,從開學初期就開始對A同學進行重點關注。在與他交流的過程中,耐心傾聽他的心聲,通過談談他的成長經歷、家庭情況、興趣愛好等拉近與A同學的距離,第一時間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為今后各項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在日后的工作中,我通過宿舍走訪、談心談話、電話、網絡等方式,從多個渠道了解A同學的思想動態、學習情況和人際交往情況等。找好時機對該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引導:第一,幫助他分析非專業課程對本專業學生的意義;分析在他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各門課程所發揮的作用。以此告知該生課程設置的意義,使他對非專業課引起重視,進而不再曠課。第二,告知A同學學校的規章制度中對于曠課的相關規定,以及掛科的影響,幫助他加強對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和校規校紀的重視程度,要求A同學保證各門課程的出勤。第三,鼓勵該生積極適應大學生活,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感受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人際交往的樂趣。改變之前的生活方式,融入到班集體之中,將課余時間多用于現實中的社交、體育鍛煉等,而不是在宿舍玩網絡游戲。引導他提高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不要因沉迷網絡游戲而曠課。與此同時,鼓勵A同學制定學習計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引導該生做好大學生活的階段性規劃,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按時完成學習任務;鼓勵該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確立人生目標,進而激發學習動力,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習興趣和自信心,改善曠課的現象。
(二)家長、同學、老師等多方共同努力,改善學生曠課情況
在與A同學談話后,又聯系了與他關系比較親密的舍友和班干部等分別進行談話,耐心傾聽A同學的情況后,引導他們多與該生溝通交流,多提醒他按時起床、按時上課,班級有集體活動時鼓勵A同學參與其中,幫助他拓展交友范圍,與宿舍之外的同學多溝通,結交新朋友,融入班集體這個大家庭,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幫助A同學不斷增強自信心,培養他的集體歸屬感和集體榮譽感。同時聯系家長,深入、全面的了解A同學的成長經歷等具體情況,將該生在校的生活學習情況、心理狀況等如實告訴家長。建議家長平時多與孩子交流,多關心他的學習和生活,多鼓勵他,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關注孩子在學校的具體表現,引導他不要沉迷網絡游戲,努力學習,不曠課。積極配合學校,一起幫助A同學改變現狀。輔導員平時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寒暑假按時進行家訪,并耐心引導和教育A同學,鼓勵他主動與老師和同學們溝通、聯系,加強對其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對A同學多關懷、多幫助,引導他積極參加學校、學院、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豐富大學生活,全面發展自己。希望在學校、家長、同學、老師等的多方共同努力下,幫助A同學改善曠課情況。
(三)加強學業幫扶,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在學風建設主題班會上結合學校的相關規章制度,強調校規校紀、課堂紀律等,要求同學們各門課程都不能曠課,并加強監督,如經常到教室了解同學們的出勤情況,關注A同學的課堂表現;如課前點名,對無故曠課的學生進行一對一談心談話等。與此同時,對A同學加強學業幫扶。首先,安排舍長和與A同學關系比較親近的舍友叫上A同學一起去上課、自習,多帶他參加宿舍、班級、學院和學校的活動,課余時間少玩網絡游戲,營造宿舍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氛圍。其次,安排班干部和舍長多關心、幫助他,多提醒A同學按時起床、按時上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最后,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模范帶頭作用,為同學們分享學習方法和經驗,由成績優秀的學生幫扶A同學,指導他學習之前因曠課落下的課程,并在課后幫助他復習、解答相關問題,在潛移默化中幫助A同學端正學習態度。通過加強學業幫扶,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幫助他改善曠課的現象。
四、經驗與啟示
通過此案例,我意識到,作為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找到學生曠課背后的原因,有時學生曠課并不單純因為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習慣不好等。有可能是對大學生活和職業生涯沒有進行規劃,沒有明確學習目標,學習動力不足。有可能是不適應大學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有可能是對自己專業的認同感較低,缺乏學習興趣。也有可能是人際關系較差,缺乏集體歸屬感。找到曠課的真正原因后,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改善曠課情況。第二,對于曠課的學生,要采用正確的方式對其進行引導。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嚴厲批評他。堅持以學生為本,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成長經歷、家庭環境等。要做到服務學生、圍繞學生、關照學生,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學生曠課的問題,進而對其進行引導和幫助。第三,要做好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幫助學生了解本專業課程設置的意義,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同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校規校紀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按時上課。第四,對新生加強思想引導,鼓勵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幫助新生確立目標,提高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盡快適應大學的生活和學習。第五,與曠課學生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將學生在校的生活、學習等情況如實告訴家長,與家長共同引導、教育學生。聯系班干部和曠課學生的舍友,引導他們多與曠課學生交流,提醒他按時上課,鼓勵他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等,多方共同努力,齊心協力幫助他改善曠課情況。第六,強調課堂紀律,加強學風建設,加強對曠課學生的學業幫扶,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改善學生曠課現象。
作者簡介
李奕瀟(1993—),女,碩士研究生,助教,西安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專職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裴玲燕.如何有效干預大學生因心理障礙導致的學業困難——高校輔導員工作案例分析[J].心理月刊,2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