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國主義始終是中華民族的民族魂,是中華民族不懈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高校圖書館應深刻認識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在服務過程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熱愛祖國是每一位中華兒女最為樸素的情感。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堅力量,其愛國主義精神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和命運。因此,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意義重大。擔負服務和育人雙重任務的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高校圖書館應提高服務站位,充分認識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所具有的現實意義,把握愛國主義的時代內涵,開展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一、愛國主義及愛國主義教育內涵
(1)愛國主義內涵
愛國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具有豐富和復雜的內涵,但其最基本、最基礎的內涵是一個人對其所屬國家的一種情感。不同國家對愛國主義的表述有所不同,比如:俄國的偉大革命導師列寧曾在“皮季利姆.索羅金的寶貴自供”中指出:“愛國主義是由于千百年來各自的祖國彼此隔離而形成的一種極其深厚的感情。”[1]而我國教育部曾在2018年出版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一書中這樣描述:“愛國主義體現了人們對自己祖國的深厚感情,揭示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自己家園以及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一。”雖然,不同國家、不同學者對愛國主義的表述不同,但其核心內涵都是個人對自己祖國所持有的深厚情感。
(2)愛國主義教育內涵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培養人、塑造人的實踐活動,通過教育實踐將國家的意志、國家的精神、國家的認同內化于個體、團體,乃至整個民族普遍遵循的價值尺度[2]。在國家發展的不同階段,愛國主義教育的內涵會呈現出不同的特征。比如,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面臨外敵入侵,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當時愛國主義教育主要是喚醒民眾保家衛國的意識、激發全民抗日的愛國精神;新時代,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強國建設,此時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應引導人民為建設強大祖國而在各行各業艱苦奮斗、攻堅克難。
二、新時代高校圖書館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意義
1.是國家繁榮發展的需要
當今世界,國際形勢變化多端,特別是中國近年來的飛速發展,引起了西方反華勢力的注意,他們設置種種陷阱,制造各種事端,不斷挑釁,妄圖遏制中國發展,阻礙偉大中國夢的實現。他們不惜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無端指責中國,更是通過網絡、媒體等輿論宣傳陣地迷惑民眾,腐蝕民眾的愛國精神。大學生處于人生觀形成的孕穗拔節期,他們喜愛新媒體,更容易受西方價值觀的侵蝕,主要表現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置若罔聞,認同缺失,反而對西方文化過度崇拜,過洋節、吃西餐、喝洋飲,崇尚西方生活方式和價值觀。他們崇尚追求物質享受,理想信念逐漸喪失、對原有價值觀不再認同,長此以往,就會產生強大的社會破壞力。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建設和發展的生力軍,如果他們沒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沒有勇挑重擔的勇氣,沒有堅不可摧的意志,中國的發展從何談起!
2.高校圖書館自身建設發展的需要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它的建設和發展應與高校教學步調一致、同步規劃,更應該與國家戰略發展目標相一致,才能有效發揮高效圖書館弘揚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作用。高校圖書館肩負著服務和育人雙重任務,應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把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和凝聚到祖國建設上來,使他們自覺成長為社會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優秀人才,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理想而團結奮斗。高校圖書館只有在不斷拓展服務,創新服務的過程中,才能發揮自身優勢,體現自身價值;在服務中孕育發展目標,不斷提升服務能力,促使圖書館向更高層次發展。
(3)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需求
熱愛祖國是大學生的安身立命之本,一個人一旦沒有愛國意識,就沒有了成長成才的根基,就失去了為理想奮斗的偉大目標。大學生只有把自己的需求融入到國家的發展中去,把自己的奮斗目標和國家的發展規劃有機結合,才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中確立自己的成長目標,才能深刻理解“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才能自覺把古代無數先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追求當作自己的人生信條,才能實現“愛國愛民”的人生價值。愛國主義作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動力,能夠激勵他們煥發昂揚斗志、奮勇爭先、勇于拼搏、敢于創新的強大動力。
三、高校圖書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策略
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優勢、先進的硬件設備優勢和素質過硬的人員服務優勢,能夠在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首先,高校圖書館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服務育人導向。其次,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館藏優勢,把蘊含愛國主義教育的圖書資料,重新整合,建設專題書庫,積極推薦大學生閱讀。最后,高校圖書館可以開展紅色閱讀、紅色詩詞誦讀、紅色故事傳誦等形式新穎的活動,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在潛移默化中根植愛國情懷,無形中增強大學生的愛國意識。
總之,培養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大學生是新時代賦予高校的神圣職責,也是高校圖書館的光榮使命。高校圖書館應該從大局著眼,逐步培養大學生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堅定的愛國主義信念,引導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愛國愛民的行動者和引領者。
參考文獻
[1]列寧.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79-580.
[2]周志強陳艷梅.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建設——兼論當代大學生愛國情懷培養[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6):5-8.
作者簡介
田林芹,女,聊城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