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摘要:隨著國有企業逐漸向著集團化管理、多元化經營方向發展,集團企業的安全風險也在日益增大。由于國有集團化企業涉獵行業廣,層級多,在安全管理上具有社會影響大、復雜性強及市場化運作不斷帶來安全風險等特征。本文通過對國有集團化企業安全管理主要特點和難點的分析,探討實現國有集團化企業安全管理的思路和途徑。
關鍵詞:國有集團化企業 安全管理 主體責任
一、引言
自2021年9月1日起實施的《安全生產法》新增了“安全生產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安全生產工作以人為本,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等條款,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重視,充分表明安全發展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支柱,關乎國計民生。國有企業的安全管理,不僅是企業正常運行的保障,更是對全社會的責任與擔當。因此國有集團化企業更要把握安全管理的重點,提高安全管理的要求和能力,確保生產經營平穩運營。
二、國有集團化企業安全管理主要特點及難點分析
根據國有集團化企業自身特性及投資情況,國有集團化企業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安全事件影響面大
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國有集團化企業除了承擔一般企業的經濟責任外,還必須承擔社會責任與政治責任;在執行國家經濟政策、為社會公眾服務等方面,必須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一旦發生安全事件,除了會給企業本身造成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外,極其容易成為輿論焦點,對經濟社會甚至國家信用造成惡劣影響。
(二)安全管理復雜性強
國有集團化企業通常具備多個業務單元及多個所屬公司,各業務板塊對應安全管理的要求不同、主管行政部門不同、管理規范不同、監管要求不同。如果不同業務單元放到行業單一化程度較高的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會相對簡單,但集團化企業的多元化發展,決定了安全管理的復雜性強,必須有一個完善且復雜的的管理體系。
(三)市場化運營不斷帶來安全風險
國有集團化企業經常會在資本市場上開展投資、兼并、收購、重組,在此過程中,除財務和人員存在較高風險外,也存在著重大安全風險。企業管控數量和層級增加后,安全監管難度隨之增加。安全文化能否落地、管理理念有沒有沖突、管理水平是否跟得上,都是必須要提前思考的問題。
基于國有集團化企業上述特征,國有集團化企業安全管理的重點在于形成一套能夠覆蓋企業所有業態的管理體系。因涉及面廣,人員多,行業監管要求不統一,安全管理的難點主要是針對不同業態,即要抓住共性,制定出一套通用的安全管理制度,又需要針對不同行業的特點,有側重的進行風險識別和監督管理。
三、國有集團化企業內部管理基本模式
對于國有集團化企業,實施安全管理的核心目的是明確集團總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功能定位,明確各自職責分工,落實各自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根據國有集團化企業對所屬公司的投資管控模式的不同,可以將被投資公司分為以下三類:
一是基于戰略管控型的公司,通常為全資或控股子公司。總公司把控總的發展方向,在不干預其生產運營的前提下,指導、協調其發展。1此類公司屬于獨立法人主體,應當獨立承擔“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但集團母公司作為出資人,在安全監督管理方面對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具有完全或占有主導地位的權利和義務。在管理上,集團母公司應通過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等形式,將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標、措施、要求等內容傳達到子公司,由子公司具體落實,母公司對其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考核。
二是基于運營管控型的公司,通常為分公司。分公司不具備獨立法人資格,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擁有完整的管理體系,獨立占有、使用一部分財產,獨立從事經營活動。針對該類公司,首先要作為獨立從事生產經營主體承擔《安全生產法》中的各項權責義務,集團母公司由于直接參與生產經營,要參與到安全生產的重大決策、投資、監督、檢查、指導及協調服務等各個方面。
三是基于財務導向管控的公司,通常為參股公司,該類公司獨立承擔《安全生產法》等法律賦予的責任,并由控股母公司監管。作為財務投資人,集團公司只需要履行財務投資義務,對于有監管必要的,也可以對參股子公司派駐管理人員,指導、監督其安全管理工作。2
四、國有集團化企業安全管理路徑
基于國有集團化企業內部管理模式的分析,首先必須明確,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一定是實際開展生產經營工作的主體,關鍵在于充分發揮各分、子公司在安全管理的“主動性”。國有集團化企業則應定位于監督、指導和服務。通過文化引領、目標制定、監督檢查、考核獎懲等各種手段督促各分、子公司認真履行《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的職責。
(一)構建全員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以人為本”的文化,安全文化的建立有助于構建安全文化氛圍,培養員工安全意識和價值觀,從而主動思考安全操作、承擔安全責任、落實安全管理。構建全員安全文化,把“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穩定,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發展”的理念滲透到企業運營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對安全生產所需的政策、物質、經費等予以支持和保障,從而達到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
(二)明確安全管理界限
要充分落實各分、子公司企業安全管理相關制度、操作手冊,厘清每個層級安全管理的權限,明確各分、子公司及生產、安全、技術、投資、財務等各部門和人員的安全職責,建立起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將安全生產職責明細化、具體化、清單化。從制度上理順集團企業內部的工作關系,明確管理職責與權限,有助于避免越級管理、監管交叉、管理懸空等問題。
(三)落實安全監督檢查
安全檢查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母公司在檢查的時候要把握安全檢查的目的是指導、督促、宏觀控制、核實責任單位的安全責任制落實情況,3而不是直接進行隱患排查與整改,不是就隱患論隱患。安全檢查可以通過翻閱材料、現場檢查、座談、突擊檢查等多種形式,必要的時候還可以邀請外部專家進行會診,根據專家意見開展整改工作。
(四)納入考核體系
由于安全效益具有隱蔽性、潛在性、間接性、滯后性、長效性等特點,企業在開展生產經營的時候容易弱化或忽視安全管理。為了強化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國有集團化企業總公司對分、子公司的安全管理最終要落實在考核上面。國有集團化企業母公司與各分、子公司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必須明確具體考核目標、考核辦法與考核指標。對應行業不同、危險程度不同、管理難度不同的分、子公司,考核指標、考核內容還應有所不同。同時必須落實安全生產的“一票否決”制度,明確生命凌駕于一切,對因發生生產安全事故被追究的公司及個人,在相關時限內,取消考核評優和評選先進資格。
隨著經濟發展,國有企業集團化的現象日益普遍,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要由過去單一行業的直接落實、具體實施向監督、指導、服務方向轉變。因此,充分結合國有集團化企業特征,打造出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對國有集團化企業理順安全管理流程,抓住安全管理重點,及時發現并整改隱患,確保企業整體安全穩定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彭先艷.集團總公司的安全監管體系研究[D].福州大學.2016:41-42
陳贊鑾.企業集團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J].安全與健康.2014.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