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博
摘要:城市低碳建筑的存在可以大大減少居住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要在城市高層住宅設計中合理運用低碳設計理念,首先必須明確低碳設計理念的內涵和內容。
關鍵詞:低碳理念;建筑設計;應對策略
導語
近年來,隨著建筑業的快速發展,其環境影響問題也日益突出,如工程機械設備和水泥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阻礙我國生態環境的發展。提出低碳的概念,分析現階段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情況,然后根據產業特點制定較為完整的解決碳排放的策略。對于我國建筑業來說,依托低碳理念進行建筑本身的結構設計,可以有效降低能耗,保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間接為建筑業的綠色節能發展提供有效途徑。
1低碳建筑設計理念及重要性
1.1低碳建筑設計理念
低碳建筑理念作為一種基于節約的設置機制,符合自然發展規律。遵循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原則,保證整個建筑結構在自然環境破壞時期的效益產出比和能耗比達到一個平衡點。在低碳建筑設計過程中,以節能減排為核心,有效整合自然消費資源和可利用資源,確保整個建筑既能保持產業本身的使用價值,同時也最大限度地與生態環境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為我國建筑業的發展提供一個可持續的發展點。
低碳建筑設計的另一個重點是確保能源的可持續利用。利用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消費,確保風能、光能、水能等各種資源的可持續性和可再生性。通過對資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地減少整個施工過程中廢棄物的產生,合理利用其他資源,也可以有效地保證施工區對生態環境保護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低碳建筑設計更適合人們的生活需求,而建筑技術的實施則是基于人們的規范需求通過舒適性的契合。比如在建筑材料的選擇上,主要是原生態無污染的材料,材料在消費過程中不會產生對周圍環境和生活環境有害的各種物質,從而為人們的生活場所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
1.2新時期低碳建筑設計的重要性
近年來,國民經濟結構的穩定發展是在過度消耗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增長的。當經濟發展速度高于環境保護速度時,就會產生嚴重的生態污染問題,甚至一些病毒產生的環境影響會對整個生態領域造成更大的危害。以空氣污染為例,在國家近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其生態環境基本處于藍天白云的自然和諧現象。但近年來,霧霾發生的概率逐漸增大,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危害。
在現階段的建筑業中,采用低碳設計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環境污染造成的生態平衡破壞。本文分析了低碳理念下建筑設計的重要性,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是符合人民生活需要。在建筑結構的低碳設計下,可以有效地保證整個建筑行業的效果和人們的主觀需求。特別是近年來在自然理念和和諧理念的滲透下,依靠低碳建筑設計與區域環境的精準契合,保證整個生態環境不受破壞或破壞程度小,充分發揮建筑應用的居住功能和商業功能,提高建筑的居住質量。二是能夠滿足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低碳理念的提出和確立是針對建筑業在整個生態環境中的污染機理而提出的。也可以看作是建筑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導向機制。通過不斷引進新技術、新工藝,可以使整個建筑業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趨勢,也可以為整個建筑機制提供標桿信息服務。
2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設計策略
2.1選擇正確的建筑位置
要實施低碳理念下的建筑工程設計,首先要選擇合理的建筑地址,也就是說要注意建筑工程附近環境的協調。例如,陽光充足、雨季較少或土地開闊的地區適合建造低碳建筑。因為這樣的建筑場地有利于太陽能或風能的開發利用。比如,在一些冬季日照時間較長的地區,可以利用相關材料作為建筑材料,吸收更多熱量,從而不斷提高室內溫度,減少取暖設備的使用,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因為取暖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實際上會增加溫室氣體的排放。另一方面,由于日照充足,在建筑工程設計中可增加窗戶的數量和面積,使房間盡可能利用自然光,減少照明設備的使用,可有效降低電耗,實現節能減排。
2.2多用綠色建材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建筑材料應運而生。當然,綠色建材也不例外。事實上,建設項目的環境污染和廢氣排放基本上都來自于建設項目使用的材料。比如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比如混凝土,會釋放出有毒的氡氣;人造板還會自發釋放甲醛等氣體,危害人體健康,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在建筑工程設計之前,必須提前選擇綠色建材,這樣可以直接從源頭上防止污染氣體的排放。另一方面,建筑設計師也應積極運用更先進的現代建筑模式,少用材料,建造更高質量的建筑。這樣,他們還可以通過減少材料的使用來落實綠色環保的理念。
2.3積極應用合理的建筑節能系統
為了響應國家提出的綠色環保建筑理念與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一些先進的建筑節能系統被研發出來,并得到了一定的收益。所以在對建筑工程進行設計時一定要把建筑節能系統融合進去,用來大幅度的提高資源利用率。一般來說,應用較為廣泛,技術也相對成熟的建筑節能系統就是建筑保溫系統、電氣系統與終端節能設計等,這些系統已經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并且目前也在不斷地發展完善。比如建筑保溫系統,保溫材料的采用都在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變化,材料的質量越來越好,并且造價也越來越低廉,實現經濟實惠的綠色保溫材料大規模應用。其次,新型的建筑節能系統也不斷的被開發出來,比如采暖形式的能耗控制,雨水等自然能源的反復利用系統,都能夠很好的響應低碳理念下的建筑工程設計。
2.4 建筑資源與材料的再次利用
在實地的建筑工程當中,無論是建筑工程的建設、使用還是后期使用時間截止后的拆除,都在消耗資源與材料,在這期間所耗費的材料是相當可觀的,倘若將這些廢棄掉的或者殘渣進行二次高效的利用起來,就能夠節約很多的資源,踐行低碳理念。另一方面。實際上,在建筑工程的拆除過程中,會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與一些其他的氣體,并且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粉塵對人體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拆除建筑物時一定要尋求專業人員評估建筑物拆除的必要性,如果可以通過對建筑物的二次整改延長建筑物的壽命,盡量不要拆除。有些建筑為了追求另外一種建筑風格,拆除完好無損的建筑物,這不僅會浪費大量的資源,同時對環境的污染也是巨大的。總而言之在建筑物的拆除時一定要綜合考慮,避免資源的大量浪費。
2.5加強施工過程中環保技術的使用
實際上,低碳節能理念的應用基礎是在施工的過程當中,加強施工過程中環保技術的應用能夠在建筑工程的開端就保持良好的低碳理念,也能夠為后續的施工做好帶頭作用。在實際的施工過程當中,由于建筑材料的切割、拆卸等都會引發揚塵、光污染以及噪音等許多的環境污染問題。所以相關部門一定要注重這一點,積極引用先進的環保技術,盡快大規模的投入到建筑工程當中去,從源頭上阻斷環境的污染。例如想要解決揚塵的問題,就可以采用灑水覆蓋的措施,防止塵土向空氣中擴散,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2.6 實行綠色建筑設計方案
想要實行低碳理念,實行綠色建筑設計方案就是十分重要的舉措。就目前而言,我國建筑工程的規模十分浩大,建筑空間也較為寬闊,因此在建設過程中,設計師一定要注重建筑工程中綠化水平。在不影響公民日常生活的環境下,種植適合當地生長的綠色植物,提高綠化面積,一方面,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僅能夠吸收二氧化碳,凈化空氣,同時植物的種植也可以美化建筑,對于高大的樹木也可以起到防塵、遮陽的作用。
2.7做好采光通風設計
新能源的出現將低碳建筑的發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在高層建筑設計中做好通風與采光設計不僅有助于用戶身體健康,還極大程度上減少了資源損耗程度。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時,要優先增強建筑的門窗氣密性,合理地對高層建筑進行通風設計,將自然風引導進房間之中以此來滿足用戶對于房間散熱的要求,并且房間還要有極強的密閉性,避免出現熱量的散失。在采光設計方面,根據高層建筑的門窗朝向不同對其進行相應的調整,擴大門窗范圍以此來增加采光能力,通過對建筑圍護方面的設計來減少能量的損失,并且要對建筑進行密封處理,以此來確保不會出現過多消耗的情況。鑒于目前大部分綠色住宅窗墻比較小,因此,在開窗位置選擇方面,為實現自然采光的最佳,可采用中間開窗策略;當窗戶距離墻體邊緣相對較近時,可實現縱向均勻性采光。同時,通過對于不同時節不同地區對房間的采光程度進行布局調整,可以極大程度上減少對于資源的消耗,如房間的窗口開在南方,可以擴大整個房間的窗口面積或者安裝落地窗等,從而使房間內能容納更多陽光;反之,當房間窗口落在北方,要盡量減少窗口面積,并且在房間中使用保暖材料,避免房間熱量的過度流失。
結語
總之,在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劇的今天,未來綠色住宅建筑設計必然成為設計者關注的重點。加強對低碳設計理念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能夠改善傳統建筑中的高污染、高損耗狀況,以此來完善以綠色建筑、環保建筑為主的建筑體系,從而促進社會經濟與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鶴,王絮絮. 國內低碳示范城(區)的探索、實踐與思考[J]. 城鄉規劃. 2016(01).
[2]彭婧. 低碳理念下建筑設計策略分析[J]. 住宅與房地產. 2020(33).
[3]許多華. 低碳理念下綠色建筑設計策略[J]. 住宅與房地產. 2020(33).
[4]陳皓.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J]. 冶金與材料. 2020(06).
[5]汪小濤.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策略[J]. 江西建材. 2020(12).
[6]譚麗芳. 低碳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體現探討[J]. 工程技術研究. 2020(22).
[7]白楊,羅娥櫻. 低碳建筑項目管理模式要點分析[J]. 房地產世界. 2021(06).
[8]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公開征求意見:縣城新建住宅以6層為主 最高不超過18層[J]. 北方建筑. 2021(02).
[9]金艷,楊先瑞.低碳設計理念下的高層住宅建筑設計分析[J]. 低碳世界. 2021(05).
[10] 游雅. 低碳理念視角下的城市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分析[J]. 現代園藝.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