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峰 董新紅
摘要: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是百年大計,在治理過程中要重視實際的問題,在實踐措施中建立有效、合理、科學的方案和方法,優化防洪體系,完善城鎮地下排水管網系統,使河道防洪能力不斷提高,保護周圍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生態水利建設奠定基礎。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見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見問題;措施
引言
城市河道作為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城市中發揮著輸水供水、防洪排澇、交通運輸、景觀美化、調節環境等作用,河道治理作為城市發展的基礎,有著復雜的工程,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為了水利建設的持續發展,應當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保證經濟效益。生態治理河道除了能消除洪水的隱患外還能有效的蓄能排水,有效的預防突發事件帶來的傷害。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見問題
1.1河道治理意識缺失
當前,我國現階段水利工程中小河道治理項目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普及。水利工程中小河道治理項目實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來自相關人員對河道治理中生態資源保護缺乏正確的認知,且沒有長期規劃城市水利工程中小河道的治理工作經驗,從而導致了城市水利工程中小河道治理效果的實效性較差。
1.2河道被占用情況嚴重
由于我國河道分布較廣,隨著城市化和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出現了對河道治理不重視的情況,河道被占用的情況嚴重,影響了防洪作用,也造成區域性的河流生態缺失,只具備單一性的水利功能。這種情況的產生讓河道治理一直處于邊污染邊治理的過程中,河道的環境一直沒有得到改善[1]。
1.3隨意改變河道形態
在中小河道治理工程中,為了增強河道的防洪泄洪能力會使用大量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在河道兩岸建設護欄,這不僅會破壞河道的生態系統也給河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河道形態的隨意改變,會直接影響河道環境的平衡性與穩定性,因此在水利工程河道規劃過程中,應當擁有全局性的考慮和規劃,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盡量避免破壞河道的生態系統。
1.4河道治理措施不合理
河道治理過程中應用到一些治理技術,以此提高治理的有效性,建立一個系統化的治理方案。但是在實際河道治理過程中,技術應用不規范,技術應用打折扣,特別在網格生態技術、斷面整治過程中,存在忽視河道實際生態環境,缺乏整體設計的問題,影響了河道治理工程的實施效果。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中要綜合處理好水資源管理、水污染治理、河道建設保護三個方面,所以需要在治理技術的運用中做規范化落實[2]。
1.5河道污染情況比較嚴重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水利工程中小河道的污染情況也越發嚴重。相關部門針對污染問題并沒有進行應急處理,從而嚴重影響了一些中小河道的水質質量和環境質量,使城市的生活品質和生產質量下降。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對策
2.1制定科學的河道管理制度
由于河道占用情況嚴重導致治理工作無法正常進行,而且河道多為天然形成,不光是地表水的流動,也涵蓋地質因素、自然植被因素等,所以在占用后的變道處理并不能實現有效的治理。因此在治理策略上就要從源頭入手,建立河道管理制度,對于占用河道的情況不僅要讓其做補救,也要做出懲治,用制度警示占用河道的行為。政府水利管理部門應負起責任,對于占用河道的情況做出治理,而在城市中的河道規劃應相信科學,針對河道的水利功能、調節城市環境功能、綠化功能建立全方位的河道水利工程治理方案,解決河道被占用的情況[3]。
2.2構建綜合治理體系
水利工程河道跨越區域廣,范圍大,不同區域之間相互影響和制約,因此河道生態治理與環境修復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工程。為了及時有效治理河道污染從而維持城市河道生態系統平衡,人們需要根據城市發展現狀和河道具體水情構建綜合治理體系。相關人員要具備良好的環境專業技術素養,加強對河道生態狀況的日常實地調查,通過實地調查及時發現河道生態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分析研究,進而進行針對性治理。
2.3構建完善的河道治理機構
水利工程管理部門需要單獨設置河道治理部門,結合地區河道的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治理。由當地行政部門的負責人主抓河道治理部門的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責任落實機制,并在多個部門的輔助下,確保制度有效貫徹與落實。同時,河道管理人員應深入河道區域進行實地考察,對當前的河道治理情況加以分析,并結合具體的工作實際而進行合理的工作布署,確保工作責任的細化與落實,同時還要建立通暢的溝通平臺,為各部門間河道管理相關信息的共享與傳遞提供保障。
2.4提升清淤整治力度
為了保障河道防洪排澇效果,相關部門要建立和完善管理體系,明確細化河道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積極開展河道整治工作,使河道維護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在河道整治工作中,管理人員要結合河道淤泥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整治方案,全面清理河床的泥沙。建立科學的河道防洪規定標準,提高河道防洪功能。管理人員要定期安排人員清理河道中的生活垃圾,避免河道發生斷流。如果淤泥沒有污染可以選擇填埋等方式,避免污染到河道周邊環境[4]。
2.5應用綠化及水體微生物處理技術
在水利工程河道施工過程中應當注意植生孔內的回填,砌好每3層的生態擋墻就需要在植生孔內回填200mm左右厚度的種植土。種植土是一種添有肥料的泥土,可根據中小河道環境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水生植物種植在其中,從而達到改善中小河道生態環境、凈化水質和美化城市等作用。對于有條件的中小河道兩岸進行綠化種植,提升城市綠化率,根據護坡結構同時進行景觀布置,在水中放置水生植物及微生物處理技術加速水體凈化[5]。
2.6重視河道堤岸防護
在汛期如果出現洪澇災害之后,洪水沖擊河道堤岸,因此,需要提高河道堤岸的穩定性,落實河道堤岸工作。選擇坡式護岸方式,在堤岸上部利用混凝土或混凝土預制件以及土工織物等材料,在護岸下部利用斜坡合金鋼絲石籠和混凝土預制件,優化堤岸效果。也可以設置墻式堤岸,主要是利用直立式合金鋼絲石籠擋墻或混凝土擋墻、漿砌石等護岸材料,這是一種剛性護岸,可以優化整體堤岸,有效抵抗水流沖擊力,優化防洪效果。利用生物工程方式,主要是利用植被防洪,如果植被還沒有形成,可以利用稻草等作為護岸材料,在堤岸表面上鋪設這些材料,避免遺失土粒。
2.7做好截污治污措施
當前,人們要將城市河道截污治污工作納入城市區域和整體污水規劃和治理工作中,建立和完善城市河道沿岸污水排水、收集和處理管網,并與污水處理廠管網相連。同時,要加強對河道沿岸污水排放口的監管和整治,以此達到徹底全面截污、納污和治污的目的,使得城市河道污染得到全面有效控制[6]。
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制造業、工農業等取得了顯著成效,居民生產生活也得到極大的改善,與此同時生態環境破壞與污染的問題也日趨突出,特別是近期水污染事件頻發。因此,水利河道急需受到合理的開發和保護,促使水資源的調控性和持續利用性能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黃所清.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見問題及對策分析[J].長江技術經濟,2021,5(S1):123-125.
[2]馮杰.基于生態理念的河道治理技術研究[J].內蒙古水利,2021(01):20 -21
[3]劉輝.基于城市河道生態治理措施研究[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9(6):101-103
[4]于坤爍.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及環境修復對策探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6(6):30-31,35.
[5]李時媛,陳虎.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及其環境保護[J].科技傳播,2013,5(18):102,94.
[6]曹利軍,魏平,王福良.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及環境修復M施[J].珠江水運,2019,15(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