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心想
摘要:醫學化學是各大院校護理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為后續生物化學、解剖學等課程的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將課程思政融入護理專業醫學化學教學,以實現醫學化學課程系統性與思政教育協同性的耦合是大勢所趨。從課程思政建設現狀出發,分析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和價值,列舉醫學化學課程思政的具體案例,歸納出醫學化學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為信息時代職業院校護理專業醫學化學課程思政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護理醫學;教學模式;研究
引言
醫學護理專業教育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實用性醫學人才為目標,隨著醫學模式、觀念的不斷轉變、臨床系統化整體護理的全面開展,以及醫院發展的新形式,護理教育也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本文主探討了在教學中,如何在鞏固原有理論知識操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判斷分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語言溝通能力、思維能力等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方法創新改革,從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實用性醫學護理人才。
正文:
1培養護生職業情感,實現護士職業誓言
南丁格爾是護理專業的創始人。自南丁格爾創立之日起,就倡導“關愛生命,維護健康,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精神。多年來,廣大護理工作者就是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無論在戰爭年代,在突發事件、災難面前,或是在平日,護士都是以嚴謹的工作態度、精湛的護理技術,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戰斗在第一線。非典的發生,對于每位醫務工作者都是一種生與死的考驗。在關鍵時刻,護士忠于護理事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了南丁格爾“關愛生命、維護健康”的誓言。護士被人們譽為“白衣天使”,這與她們在護校接受良好的護理情感教育是分不開的。在校生應通過情感教育培養護理情感,以促進護生職業情感領域發生積極轉化,這對護士良好職業素質的形成起著決定和導向作用,所以護理情感教育應該作為護理教育的重要課題,護理情感培養應滲透于《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應早期開始、不斷探索、堅持不懈,為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實用型護理人才打好基礎。
2培養德才兼備的實用型護理專業人員
結合我國的國情和醫院對護理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國的護理教育已形成多渠道、多層次的教育體制,以高等護理教育為主的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生的教育體制,已逐步走向正軌。然而在基層,仍然需要許許多多的基礎護理人員。中等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初級實用型護理技術人才,畢業后能在各級醫療衛生單位獨力從事護理技術工作。在護理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尤其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在教育過程中絕不可忽視道德教育。第一,我國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服務理念與國際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第二,由于現行中職教育受學生生源的影響,加之現在許多護士多為獨生子女,因此,德育教育比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提高更為重要。因為品德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優秀品德的形成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應從教育入手,使新一代的年輕護士真正懂得:關愛、尊重、真誠、無私奉獻是護士的美德,具備為護理事業勇于付出的精神。
3加大對護生人文教育的比重
今天,提倡醫學的人文關懷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已成為21世紀醫學發展的主旋律。所謂“人文關懷”,其內涵十分豐富,簡而言之也就是對人的關懷。人文關懷更多地應該體現在對弱勢群體的關心上。在醫院,人文關懷就應該體現在給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務上。護士只有在全心全意為患者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自己的職業誓言和人生價值。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許多醫院紛紛進行體制改革,并在醫護人員中逐漸樹立起“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的觀念,要求醫護人員在治療、護理過程中學會尊重患者人格、理解患者心情、同情患者疾苦,這無疑是一個可喜的進步。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教育發展過程中應該加大人文課程所占的比重,對在校生進行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的灌輸,使走上護理工作崗位的護士能更好地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患者的就醫需求,同時也為建設和諧醫院文化作了重要鋪墊。醫院文化說到底是人的文化,護理人員作為醫院員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護理文化的創造者。為了在醫院護理服務中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護士的培養應該從根本抓起,即醫學護理教育應該加大對在校生人文素養的教育。
4多媒體教學法
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MCAI),借助多媒體技術,結合文字、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把抽象而枯燥的概念、疾病機理、病情表現和不易理解的教學內容直觀性、仿真、多渠道傳遞地展示給學生,為課堂教學增添了新的內涵,使外科護理學理論和實踐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且更好的體現了教與學的互動。
5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十分重要。例如,讓學生扮演患者,針對不同“患者”的操作中培養溝通交流和應變能力,讓學生體驗護士和患者的不同感受,加深對患者的理解,實現了護患溝通無障礙,為進入臨床實習和今后工作中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要善于將問題擺在學生面前,鼓勵學生思考、質疑、討論,并利用多種途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實際情況學習如何決策,選擇最佳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6總結
時代的發展和專業要求的日新月異對解剖學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素質?教師的教學不能僅僅拘泥一種專業模式?更不能局限于一種教學方式?教師的工作不僅要適應學生專業的需求授課?而且還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條件。
參考文獻
[1]李詳鵬,周寶華,薛延軍,等?護士班解剖學教學探討?解剖學研究,2001,2:155~156.
[2]丁自海,高承文,劉文寬,等?護理應用解剖學教學五年回顧?中華護理雜志,1994,11:670~671.
[3]武煜明,蔡恩麗,王福?護理專業解剖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承德醫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