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在急性重癥胰腺炎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60例作為本文的觀察對象,并根據抽簽法將其分成各有30例的觀察組與參照組,前者接受早期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后者接受常規治療,并對不同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治療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炎性因子水平,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項指標,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APACHII評分、HR、IAP顯著低于參照組,而MAP、PaO2/FiO2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差異顯著。結論:對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實施早期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早期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576 【文獻標識碼】A 【DOI】
胰腺炎是發生在胰腺的炎癥,其位于腹部,是分泌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器官,從而控制身體對食物中糖分的使用,如受到炎癥的侵害,隨著炎癥因子的大量釋放,則會誘發全身性炎癥反應。大量研究證實,炎性因子的大量釋放在SAP病情發生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大部分患者在發病早期即出現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導致病情快速發展,最終多因器官功能衰竭綜合征而死亡。[1],因此,據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而言,應該及時采取對癥措施,保證患者的健康安全。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具有凈化血液、清除炎癥介質的作用,常被應用于治療嚴重膿毒癥中,而急性重癥胰腺炎與嚴重膿毒癥有類似的病理發展過程。為了探究該方式對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的影響效果,本文進行如下研究。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入選對象共計60例,均為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并將其按照抽簽法分成兩組,一組命名為觀察組,一組命名為參照組。
觀察組:本組30例中有女性患者13名,有男性患者17名,年齡最小者35歲,年齡最大者64歲,平均年齡為(47.68±3.21)歲。
參照組:本組30例中有女性患者14名,有男性患者16名,年齡最小者34歲,年齡最大者67歲,平均年齡為(47.75±3.19)歲。
以上內容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常規治療:常規無創通氣、吸氧、胃腸減壓、禁食禁水、液體復蘇以及糾正水電解質、酸堿紊亂等,同時給予心電監護、臟器功能監視、營養支持等,如患者使用奧曲肽、質子泵抑制劑、生長抑素等抗生素干預,則需要酌情做中藥灌腸處理,減輕胰腺水腫情況,積極預防和處理并發癥[2]。
觀察組:以參照組為基礎,實施早期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選取我院血液濾過機,AV1000S聚砜膜,右側頸內靜脈或股靜脈雙腔靜脈建立血管通路,以cvvhdf模式為主,血流速度150-250ml/min,置換液流量35-50ml/(kg·h),根據患者的出血風險選取枸櫞酸抗凝,4-6h監測一次患者的凝血功能[3-5],并根據監測結果適當調整抗凝藥物的劑量,不間斷治療72h,之后根據患者的病情改善情況,隔日治療一次,共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
治療有效率:顯效(腹痛腹脹等癥狀基本消失,復查B超胰周積液明顯減少,胰腺炎癥明顯減輕,血淀粉酶恢復正常)、好轉(腹痛腹脹等癥狀有所緩解,復查B超胰周積液有所減少,炎癥在緩慢消退,血淀粉酶明顯下降)以及無效(腹痛腹脹等癥狀無明顯改善,復查B超胰周積液、胰腺炎癥控制不佳,血淀粉酶較高,產生嚴重并發癥)。
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應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各項指標:APACHII評分、HR、IAP、MAP、PaO2/FiO2。
1.4 統計學分析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24.0進行數據整理,計數資料接受卡方檢驗,計量資料接受t檢驗,當處理結果顯示P<0.05,即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有效率
如下表1所示,治療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炎性因子水平
如下表2所示,炎性因子水平,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各項指標
如表3所示,觀察組的APACHII評分、HR、IAP顯著低于參照組,而MAP、PaO2/FiO2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差異顯著。
3 討論
急性重癥胰腺炎發展迅速,可累及其他胰腺周圍的正常組織,甚至是遠處器官,從而在短時間內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研究表明,胰腺炎患者的機體炎癥反應程度與病情程度呈正相關,主要的炎癥解質包括IL、TNF-α、CRP等,其中,TNF-α可促進其他炎性因子釋放,加重炎癥反應,并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6],造成血管內皮損傷和組織損傷,而IL屬于致炎因子,可破壞胰腺細胞,造成遠處臟器損傷。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炎性因子水平,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項指標,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APACHII評分、HR、IAP顯著低于參照組,而MAP、PaO2/FiO2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差異顯著。原因在于: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可以模擬臟器工作,持續、緩慢的清除各類毒素和多余的水分[7-10],通過對流和吸附的原理清除炎癥介質,且該方式吸附能力強、濾過系數大、生物相容性好,可以及時清除體內的炎癥介質,減輕機體血流動力學的影響,保護機體內多處臟器,成為臨床重要臟器的支持療法之一。
綜上所述,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采取早期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可以穩定患者的機體內循環,加快病情的改善速度,減輕炎癥反應,干預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新,程起鵬.烏司他丁聯合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的臨床效果及對CRP、IL-6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23):122-125.
[2]王柳英.內科常規治療聯合床旁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60):11744-11745.
[3]楊連祥,劉洪峰,張福楠,張磊,王立軍,葉紅飛.早期腎臟替代治療聯合微創置管引流術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腹腔間室綜合征的效果[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6,22(S1):159-160.
[4]葉瑞,陳睿.早期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聯合烏司他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7):181+177.
[5]趙珊珊,金兆辰,虞志新,吉木森,劉競.早期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聯合烏司他丁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的臨床觀察[J].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2016,26(01):88-90.
[6]余棟栽,黃妙婷,譚家香,唐冬艷.內科常規治療聯合床旁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的效果觀察[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5,37(01):26-28.
[7]葉志沖,孫妍,高燕,劉金萍.重癥急性胰腺炎床旁連續性腎臟替代護理的研究進展[J].透析與人工器官,2021,32(02):67-69.
[8]李劍鋒,朱春苗,張衛芳,鐘偉雄,陶龍城,李福.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聯合烏司他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臨床效果觀察[J].內科,2021,16(03):345-348.
[9]吳南平,黃少武.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14):141-143.
[10]羅春紅.血漿置換聯合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07):93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