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大學中國花鳥畫碩士,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綿陽師范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從事《中國畫基礎》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主持省級一流課程《中國畫基礎》,主持《中國花鳥畫技法》等六項校級教改項目,主持《“李白文化”在中國原創繪本中的應用》等七項市廳級課題。
教學感言
中國畫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繪畫形式并且延續至今、從未間斷過,這便是民族審美及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
當今世界文化的交流給中國畫帶來新的影響因子。較之過去,中國畫無論是從題材、創作方式、還是工具材料,都出現了重大革新。中國畫基礎課程作為美術院校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學科,面臨新態和挑戰,如何做好教學工作?需要高校教師在教學實際中把握。
首先,教學理念上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傳統的高校中國畫基礎教學就是傳授基礎理論和基本技法,長期以來,學生在教與學上都屬于被動的一方。但大學生較之于中小學生更能自覺學習,筆者做了諸多教學嘗試,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呼應時代主題,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設置教學環節。
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和探究中國畫的藝術特征,嘗試體驗不同的民俗文化,加入線上與線下的翻轉式教學,把古代四君子題材和中國扇文化及中國畫基礎結合起來,設置《扇上幽蘭》系列課程,開展專題式學習。如此以來,打造學生樂于接受的,更靈活的,新鮮的學習手段和方式,澆筑中國畫的藝術架構。
其次,要探索課堂以外的多種手段。中國畫基礎教學要順應當下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切實推動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課程,實現學校師生共同創新創業,產學研相結合的活躍與繁榮。
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帶領學生用中國畫繪制扇面畫,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指導學生申報相應的課題,組織師生扇面繪畫展,建立美術學院師生繪畫作品推廣網址,邀請和聯系畫廊或收藏家合作,吸引買家購買,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文化和經濟效益。
綜上,高校中國畫基礎教學應該與時俱進,緊密結合專業特點,依據學生專業成長成才的路徑,積極探索多元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