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大學碩士研究生,四川創新大學生文學藝術中心副理事長,四川省美協漫畫藝委會副秘書長,四川大學教育基金會設計主任,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客座教授,國務院指導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特等獎”指導教師,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考級考官。
教學感言
中國近幾年才開始提出逐步實施以“大美育”為引領的育人新格局。美育的概念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突破與創新,很多留學歸來的藝術類人才,引進國外的美育理念助力我國的美育新發展。目前擁有專業知識背景的職業化人才,在我國比較稀缺,呈現出供求關系不均衡的局面。
我國多數大專院校,多以實操課程為主,設有較少的藝術理論類課程或不適合大專院校學生學習的藝術理論課程,缺少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以設計類課程為例,學生在對自己的設計作品作分析時,大多數學生出現講不出,不清晰,沒思路以及美感不夠的設計結果。
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對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進一步提升了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意見》指出,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通過一段時間的創新教學實踐,可以發現,以藝術實踐課程為主,結合實踐結果多維度反推藝術理論的學習方式,對大專院校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與運用和審美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學生作品設計的思路更清晰、更有整體性和靈動性、更具想象力和說服力。增強多學科與藝術融合的教學方式,讓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美、科學美融入教學,以及增強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學習,促進民族自信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整體提升大專院校藝術類學生的專業化知識背景,促進擁有專業知識背景的職業化人才的發展。
為了推動藝術實踐與科學理論融合,推進職業化教學改革與創新。我們國家大專院校應努力成為國家專業化知識背景的職業化人才發展更具競爭力的培養者。推進學生職業化發展,提升服務社會的質量,提升大專院校學生的就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