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麗情 陳潔 溫彩霞
【摘要】勞動教育是這兩年的熱門話題,屢被提起。一方面,國家越來越重視勞動教育;另一方面,青少年兒童勞動意識淡薄、勞動能力不足的現象普遍存在。新時代背景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加強勞動教育刻不容緩。然而,受限于場地、師資等原因,很多學校勞動教育的開展并不順利,本文以深圳市水庫小學(以下簡稱“水庫小學”)勞動教育“四個融合”模式為例,以期為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勞動教育;四個融合模式;以勞育人
一、勞動教育實施背景
(一)中小學普遍淡化輕視勞動教育
2015年,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聯合發布《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總體上勞動教育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和問題,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中小學生勞動機會減少、勞動意識缺乏,出現了一些學生輕視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勞動是中國傳統美德,在過去勞動教育也曾轟轟烈烈地開展過。90年代,大多數學校的衛生還是由學生來打掃,每個班都有“包干區”。在農村,每個學期農忙的時候還會放“農忙假”,讓學生回家參與勞動。在過去,勞動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勞動,知道勞動的辛苦,也更加珍惜勞動的成果。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勞動教育漸漸被忽略。有些中小學勞動教育趨于形式化,尤其是大城市,很多學校由于校園里沒有用于勞動的場地,缺乏勞動教育的教師,索性不開勞動教育的課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變成了一句口號。
(二)國家政策支持重視勞動教育
1993年,國務院頒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勞動教育列入教學計劃,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2010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堅持全面發展,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2013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教育的意見》提出,要在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三愛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接著,在2015年,教育部等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了,要明確勞動教育的主要目標、基本原則,并指出要完善勞動教育保障機制、抓好勞動教育關鍵環節。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求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家庭、學校、社會都要參與進來。國家近幾年通過各種政策性文件全面部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出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可見,國家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
二、勞動教育實施路徑
2020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其中指出“要充分發揮教職員工特別是班主任、輔導員、導師的作用,利用少先隊、共青團、黨組織以及學生社團等各方面的力量,合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水庫小學根據學校自身情況,因校制宜,探索勞動教育“四個融合”模式。
(一)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融合
2020年3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其中指出“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新時代背景下要想真正開展勞動教育,光靠勞動教育課程是不夠的,水庫小學將勞動教育融合到各學科教學中,豐富勞動教育的形式。如,語文課進行勞動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學會尊重勞動人民、尊重勞動成果。小學語文教材中《田家四季歌》《憫農》《大禹治水》等課文都具有勞動教育的要素,可以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思想。科學課是一門以動手實驗為主的學科,種植鳳仙花、種子發芽實驗、養蠶等活動都需要學生親自動手,為勞動教育提供了很多素材。信息技術課程注重手腦結合,從機器人拼裝到程序設定,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貫穿其中。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融合,讓勞動無處不在。
(二)勞動教育與少先隊活動融合
2020年6月,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發布《關于大力加強新時代學生團員、少先隊員勞動教育的工作指引》,強調“各級共青團、少先隊要把準定位、積極作為,主動對接和融入學校勞動教育整體格局,做勞動教育事業的戰略配合者。”水庫小學充分利用少先隊活動開展勞動教育。在植樹節、學雷鋒日、勞動節等節日開展勞動主題活動,鼓勵少先隊員人人爭當“勞動之星”,利用校園廣播站開設紅領巾課堂,讓勞動榜樣分享勞動的趣事,通過學校宣傳欄、板報等宣傳勞動最光榮,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除此之外,學校每個學期還組織學生走出校門,走進大自然,開展校外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勞動體驗,感受勞動的樂趣,收獲勞動的喜悅。勞動教育與少先隊活動融合,讓勞動實踐成為彰顯隊員光榮感的重要載體,激發隊員養成愛勞動的美好品質。
(三)勞動教育與班隊活動融合
班主任是跟學生接觸最多的教師,班隊活動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水庫小學的班主任通過主題班會、班級板報等弘揚勞動美德,合理安排班級衛生輪值,創造勞動機會,以此增強學生的勞動能力。班主任每天面對各種各樣的瑣事,例如,學生亂扔垃圾、課桌椅擺放不整齊等問題,班級無小事,事事皆教育。作為班主任,都可以借機進行思想教育,從掃地、拖地、擺桌椅、收拾物品、清理垃圾等簡單的勞動活動入手,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主動自覺維護教室衛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同時,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主題班會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活動;端午節開展班級“包粽子大賽”活動;勞動節開展班級“勞動技能大比拼”活動,讓“勞動創造美好生活”這一理念深入學生心中,在班隊活動中培養學生勞動情感和勞動技能。
(四)勞動教育與家校共育融合
開展勞動教育離不開家庭的支持,現在的學生很多都“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由于父母過度溺愛甚至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家庭生活其實蘊含了豐富的勞動教育資源,勞動教育與家校共育融合,可以最大限度發揮教育合力,讓勞動教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水庫小學一直倡導家校合作,共育英才,每個學期都會通過家長會、家委會等形式來交流學生的教育情況。學校教育很多時候需要家長配合才得以完成,勞動教育更是如此。學校為每一個學生準備了勞動手冊。學生們可以記錄每天的勞動情況,家長可以對學生的勞動情況給予反饋。勞動手冊可以讓家長更全面地了解勞動教育,意識到勞動對于學生成長的幫助。勞動教育與家校共育融合,讓家長成為勞動教育中的重要一環,鼓勵學生參加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等,大大增強了勞動教育的有效性。
三、結語
在深圳市建設先行示范區的浪潮中,深圳的教師也應該敢為人先,對于全國教育中的“矮個子”勞動教育,要積極探索勞動教育的新模式。深圳市水庫小學勞動教育“四個融合”模式,聚焦勞動育人,是推動深圳教育優質發展的重要嘗試。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5.
[2]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J].人民教育,1993.
[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J].中國民族教育,2010,8(3):1-17.
[4]黃冰瀅.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J].清風,2020(14).
[5]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0(10):7-11.
[6]戰帥.新時代學生團員,少先隊員勞動教育路徑探析[J].教育家,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