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止浩 杜菊梅 李鳳芹
摘要: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是我國社會治理的重點建設措施,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重要需求,也是新時期治理需要迫切關注的新領域。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是基于完善我國社會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福利制度以及促進文化價值建設和社會治理建設等方面。本文就我國目前的體系建設遇到的現實障礙進行論述,探索相應的建設對策,期望提高我國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全民心理健康發展,形成以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為核心的共建公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關鍵詞:心理健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培育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并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在提高社會保障,改善民生水平的基礎上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升人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F代社會的工作競爭壓力大,生活節奏快且密,大眾的心理健康問題就越發突出。因此,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促進全民心理健康就成為必然趨勢。
一、我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現實障礙
社會心理服務就是通過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解答社會宏觀的心理問題,提高群眾的幸福感,培育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形成和諧的社會氛圍,滿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1]。從2019年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以來,我國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和摸索中獲得不錯的成效,有效提高了國民的幸福感指數,促進全民身心健康發展。但是在實際建設過程中還是遇到了眾多的現實問題。
一是我國部分地區對于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工作認識和落實不到位,沒有真正從社會治理和國家現代化建設需求的層面上去理解工作的重要性,敷衍了事,搞形式主義。
二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試點區域沒有結合地區形勢和發展特點展開相關的調研工作,試點文件大同小異,不利于相關工作的展開。
三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偏重于醫學化,側重于精神和心理疾病的治療,反而忽略了大眾的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宣傳和心理健康疏導。在建設過程中注重醫學化的硬件設施和藥用儲備,沒有形成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宣傳體系和心理健康疏導方案。
四是我國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進度和建設結構嚴重不平衡,部分地區建設完善,部分地區緩慢。而在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中也更多地注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和社會工作,而忽略了心理學專業的應用和指導。
五是基層社區的心理服務體系不完善,存在誤區和盲區。
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堅持人民至上,增強心理健康理念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是國家和人民迫切期盼,促進全民心理健康成長。深圳大學社會系教授易松國研究得出:社會轉型所產生的社會結構變化、文化價值觀變化、行為思考方式的轉變、婚姻關系的變遷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改革均對我國的社會心理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因此,新時期必須堅持,深度貫徹和落實人民至上的理念,拔高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政治高度,彰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社會治理理念,培育新時代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以及積極向上的社會治理氛圍。注重全民心理健康教育,增強社會心理健康意識,實現全社會人民整體覆蓋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人人可得的全民心理健康服務氛圍。
(二)注重分層分類服務,提高心理服務的可及性
要想促進全民心理健康就需要建設能夠滿足不同群體的心理需求的健康服務體系,提高心理學專業服務的可及性。正如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教授李凌江所言:不同的生活群體需要不同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精神病患者群體需要精神科醫生服務,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人群需要心理學、醫生等專業人士的服務,身體健康群體也照樣需要得到工會、媒體以及婦聯等社會組織的服務。
與此同時,要提高心理健康服務質量,動態監測和評估全民心理健康狀態和社情民意調查,充分發揮政府媒體和教育部門的社會心態引導作用,強化新聞的輿論導向作用,及時引導和宣傳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2]。推動社會心理服務下農村,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鄉村人群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推動社會心理服務至學校,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推動社會心理服務到醫院,根據治病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地心理疏導,如青少年心理健康引導、老年人心理健康疏導、女性產后心理健康指導,提前評估分析和介入、主動交流和溝通,消除不同群體的消極心理情緒[3]。
(三)創新人才培養,助力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點就是由“誰”來完成的問題。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需要大量擁有精神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學專業理論知識并具備相應專業素質的人才。心理服務不同于藥物治療,其需要的藥物和醫用器材較少,更多的是沙盤、音樂放松設備、生物反饋儀器以及情緒宣泄設施等,心理儀器的應用效果與心理服務醫生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息息相關。
因此,創新培養人才,一方面要借助高校的心理學、社會工作、應用心理學等專業課程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加強心理學的專業素質,為促進全民心理健康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高素質人才。另外,針對心理學科的專業性質適當增加專業發展方向,結合我國的國情和社會發展趨勢開設青少年兒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社區心理服務等。另一方面是培育社會隊伍。全面整合我國社會心理資源如國家級心理咨詢師、監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者等,指導、規范和監管社會心理服務行業,為高校心理社團、心理咨詢企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專業的社會心理咨詢服務,服務大眾,促進群眾心理健康成長。
三、結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促進全民心理健康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意義重大,關系著我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可持續運行,有助于緩解我國的社會心理矛盾、及時干預和解決敏感實踐,促進我國國民心理健康和社會心態積極向上,實現健康中國的建設,保障和諧社會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炎輝. 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問題的探討[J]. 魅力中國,2020(09):7.
[2]劉暢,張翼. 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良好社會心態[J]. 當代工人(C版),2020(04):94.
[3]肖漢仕.全民心理健康自我促進的必要性與基本要求探討[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20(04):45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