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
【摘? 要】在全球疫情影響下,旅游業以及整個經濟發展面臨極大挑戰。為應對疫情對旅游的影響,加速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濰坊市著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雙十工程”,在全市打造10家文化旅游集團、提升10家文化旅游景區,將濰坊市打造成為極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文化旅游地。論文從推進資源整合、建設人才隊伍、提升品牌效益、強化宣傳推介、著力業態創新等方面深入探討了如何為文化旅游產業融合提供強勁動能、夯實人才保障、打造精品名片、創造無限商機以及提供更多契機。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global epidemic situation,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who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on tourism, speed up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ies,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old and new driving forces, and promote rapid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Weifang City focuses on promoting the "Double Ten Project"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ed development, creating 10 cultural tourism groups and upgrading 10 cultural tourism scenic spots in the city, making Weifang a highly influential and well-known cult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promoting resource integration, building talent team, improving brand efficiency, strengthening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and focusing on industry innovation, the paper deeply discusses how to provide strong momentum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consolidate talent guarantee, create boutique name cards, create unlimite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關鍵詞】“雙十工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Keywords】"Double Ten Project";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ed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F592.7;G124?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11-0056-03
1 引言
《2020年濰坊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實施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雙十工程,發展生態、文化、海洋、產業旅游,推出一批旅游特色產品,打造深具競爭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旅游業以及整個經濟發展面臨極大挑戰。為應對疫情對旅游的影響,加速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濰坊市在2020年6月1日開始推行文化旅游融合“雙十工程”,也就是在3年內打造10家文化旅游集團、提升10家文化旅游景區。基于“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原則,濰坊市的這一文旅融合發展規劃與舉措著力為重點旅游景區和旅游企業提供大力支持和精準服務,打造濰坊市文旅融合發展的排頭兵和新典范,從而助推濰坊市文化旅游產業快速、持續、健康和高品質發展,形成蓬勃發展的文旅融合產業全新格局。
2 推進資源整合,為文化旅旅融合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首先,調整改革思路,注重文化旅游資源的高效整合和提質升級,整合景區重點旅游資源,克服景區經營分散、管理混亂、體制機制改革滯后等弊端,集中優勢資源,形成發展合力,打造文化旅游特色產品,構建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勢力和新興力量。同時,注重做大做強,重點打造有競爭力的文化旅游集團和文化旅游龍頭企業,這是一個地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整體水平的決定因素。以濰坊臨朐為例,該縣整合自身區域內的沂山景區、石門坊景區、老龍灣景區等重點旅游資源,打造新的富有競爭力的臨朐文化旅游集團,深入推進“旅游+”全方位、多元化改革,實現本地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跨越。
其次,深入推進資金資源的整合,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打造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進程中有影響力和發展前景的精品線路和重點景點景區,對重點旅游景區和旅游項目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整合資金資源的同時,注重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有實力的公司企業以及民間資本投入文化旅游景區打造中,從而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多方聯動、共同開發的資金資源融合有效機制,增強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后勁。
最后,資源整合過程中突出項目的帶動作用,注重把精品和有發展潛力的旅游產業項目作為轉型升級的關鍵抓手,緊跟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趨勢,因地制宜,精心策劃,著力培育特色引領性項目以及有優勢和潛力的大項目,依托大項目和有效投入,帶動文化旅游產業的新發展。以濰坊高密紅高粱特色小鎮項目為例,依托莫言文學和紅高粱文化,本著高起點、嚴要求、優標準、強水平,打造成為匯集休閑度假、文學交流、影視拍攝體驗、研學教育、大型實景演藝、藝術聚落等多重功能于一體的特色文旅小鎮,從而帶動文化旅旅產業的強勁發展。
3 建設人才隊伍,為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人才是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承擔著文化旅游指導規劃、文化旅游創意開發、文化旅游品牌推介、文化旅游評估等工作任務,人才隊伍的規模和質量直接關系到文旅產業融合的深度廣度和發展前景。基于此,在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要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和人才水平的提升,不斷進行人才機制創新,盡可能地把更多文化人才納入文旅融合中。
為此,一方面,應注重通過多形式和多渠道引進高素質旅游類技術技能人才,聘請精業務、善鉆研、懂技術、能創新的高精尖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各文化旅游景區及企業集團應緊跟旅游市場發展的新趨勢、新業態和新規范,不斷提升自身內部人才隊伍理論水平、實踐技能與綜合素養,拓寬從業人員視野與專長,并且注重人才激勵,激發人才的創造力和干勁,切實投入文化旅游發展事業中。與此同時,我國旅游業日新月異,隨著旅游業新趨勢、新業態、新規范的不斷涌現,對旅游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從突出旅游理論、講解技能、景區開發、旅行社計調,到注重旅游個性化線路設計、旅游集團化發展、旅游目的地綜合打造,再到現在的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紅色旅游、康養旅游、研學旅游以及民宿旅游,為此近幾年旅游人才培養的“新勢力”也備受推崇,例如,攜程大學應對文旅融合新趨勢,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員工培訓課程,拓寬文化知識面,提升文化素養;美團大學為應對信息化和網絡化轉型升級,致力于培養服務業和旅游業數字化人才。由此可見,隨著文化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研學人才、民宿人才、非遺人才、“四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圖書館)人才等需求將成為大勢所趨,也是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人才保障。
4 提升品牌效益,為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打造精品名片
品牌是文化旅游產品獨有特色和個性價值的突出體現,代表旅游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和競爭優勢。在文化旅游產業融合過程中,各景區及文旅企業集團下大力度推進品牌戰略的出發點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一方面,從品牌戰略實施的必要性來看,國家以及各級政府部門不斷出臺文件,要求和倡導各旅游景區和企業集團集中精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實施精品引領戰略,并且在旅游產業進入大眾旅游、全域旅游、文化旅游的新時代,旅游成為人民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體現,游客對旅游產品的品質化和旅游體驗活動的獲得感要求越來越高,突出個性化、體現高品質、具有強品牌的旅游產品日益受游客關注和青睞。另一方面,從推行品牌戰略的意義來看,品牌戰略能夠助推旅游產品質量的提升,滿足游客需求,提升游客幸福指數,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經濟社會其他行業領域的發展。因而要提升文化旅游產品的競爭力,必須要強化旅游品牌,提高品牌效益,打造該旅游產品的獨特靚麗名片,從而能夠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這也正是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轉型升級與深度融合發展的必由之路。
由此可見,文化旅游景區與企業集團要打造知名精品旅游品牌,首先就是要深入挖掘文化旅游產品的豐富內涵,突出獨有特色,增強景點景區的品質魅力和獨特吸引力,提升產品附加值;其次需要依托其旅游資源深挖旅游價值,明確品牌定位,在此基礎上進行產品創新和文化創意,賦予旅游產品與眾不同、特色鮮明的文化內涵,呈現出集觀賞性、文化性、體驗性、科普性、教育性等多特色于一體的旅游品牌。此外,要注重品牌營銷和傳播,選取針對性營銷策略,借助節慶活動、文化演出等文化營銷手段和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營銷方式,進一步提升旅游產品的影響力。以濰坊為例,該市某旅游集團為打造實力品牌,提升文化旅游核心競爭力,經過不斷改革創新,由原來的民俗游樂園打造成為兼具民俗旅游、觀光旅游、休閑體驗、研學旅行、餐飲服務等多種旅游新業態的“都市旅游品牌”,優化整合觀光游樂、酒店餐飲、科普文博、旅行社以及教育培訓等旅游業態于一體,發揮各方面合力,成為濰坊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靚麗名片。該集團基于共享經濟理念,打造夜間經濟特色品牌,向市民和游客推出濰坊文化旅游夜間盛宴,開辟更廣闊的文化旅游發展空間。此外,濰坊某知名旅游民宿連鎖品牌頻頻沖上熱搜,先是山東電視臺齊魯頻道《愛的旅途》在這里取景,后是十多名國內自媒體平臺、旅游微博大V、短視頻博主等來到這里采風體驗,然后又被青州文旅、濰坊文旅發布等文旅媒體當作民宿案例進行宣傳,依托其獨有的“街巷文化”和“院落文化”,憑借獨特的文化底蘊和風格,打造出了民宿旅游的靚麗名片。
5 強化宣傳推介,為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創造無限商機
要提升文化旅游產品的品牌影響力離不開科學、合理、有效的宣傳推介,在眾多宣傳營銷模式中,“文化旅游+互聯網”營銷模式和文化營銷模式是旅游產品宣傳推介的有效模式。一方面,在智慧旅游、科技旅游、云旅游等眾多新業態蓬勃興起的時代,“文化旅游+互聯網”營銷模式日益凸顯其強大功效。隨著智慧旅游的全面興起,文化旅游景點景區應提供智能售票與咨詢服務、導覽解說服務、信息發布與管理服務、營銷宣傳以及游客意見建議等全方位一體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與此同時,在大數據背景下,文化旅游景區應該注重借助互聯網大數據,挖掘數據價值,注重數據采集、整理和分析,提升數據運營和管理能力;基于對游客信息的數據分析,細分旅游市場,推出針對性的旅游產品和服務,開展宣傳推介,并預測市場需求和景區收益等。此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遍,游客在抖音、微信、貼吧、微博以及景區網站等平臺上的評價、留言建議以及體驗分享,都可能會影響其他游客的出行參考和最終選擇,因而要借助多平臺,注重與游客的溝通交流,努力將普通游客轉變為本景區的支持者和好口碑傳播者。例如,濰坊某旅游景區通過形式多樣、獨具魅力的直播活動,帶領游客進行線上暢游花海、嬉游動物園,同時利用官方快手號、官方微博以及各種有影響力的直播平臺進行同步直播,游客線上互動熱烈,既宣傳了景區又帶來了商機。
另一方面,文旅融合的新時代,文化營銷日益成為眾多旅游企業所青睞的宣傳推介方式,因為文化元素對游客內心產生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是潛移默化的,會使游客在內心產生認同和共鳴,并付諸實際行動,因而節慶、會展、表演、動漫、影視等文化宣傳方式也會為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創造無限商機。例如,國家5A級的濰坊青州古城在大力發展夜間經濟的同時,注重文化營銷,推出具有青州古城文化特色的精品情景劇,打造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燈光秀、夜間駐唱、漢服走秀、街頭演藝、古代娛樂項目、歷史劇目專場以及“有才你就來”古城能人選拔大賽等文化宣傳活動,起到了很好的營銷和推介作用。
6 著力業態創新,為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提供更多契機
要實現文化旅游產業的長期和快速發展,必須緊跟旅游發展新趨勢,打造旅游新業態,引領旅游新需求,應著力打造“文化+旅游”“文化旅游+研學”“文化旅游+康養”“文化旅游+科技”“文化旅游+工業”“文化旅游+農業”“文化旅游+教育”“文化旅游+體育”等一系列個性化文旅融合新業態,為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提供更多發展契機、更大發展潛力和更強市場競爭力,不斷拓寬文化旅游融合的廣度和深度。例如,疫情期間新興起的以“文化旅游+科技+數字經濟”為依托的“云旅游”,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越來越凸顯其優勢和競爭力。這種旅游業新業態開啟了大眾旅游時代依托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線上居家旅游新時代和新模式,給游客全新的文化旅游體驗,同時激發文化旅游釋放出數字化消費的強勁新需求。以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為例,本屆展會在疫情特殊時期注重創新和求變,打造出一套“線下辦展、線上觀展,線上欣賞、線下品嘗”的線上線下融合互通的新路徑,呈現出線上參展、觀展、洽談、交易的“云上展會”。本屆展會借助5G+VR技術,開發出“全景智能導覽”系統。此外,本屆展會打造全新的數字展館,依托抖音、西瓜視頻等線上平臺,推出“專業網紅+農藝專家”模式,千萬級網紅現場直播“看菜”“說菜”“侃菜”“聊菜”,人氣高漲的“云逛會”讓游客游興倍增。
此外,“沉浸式旅游”也成為近幾年的一種文化旅游發展新業態。濰坊市準確定位這種旅游新業態的市場需求,著力打造聚集濃厚鄉土情懷和濃郁文化特色的精品民宿旅游產業,全力打造“文化賦能、生態引領,與旅游相伴相生”的民宿發展模式。民宿旅游是文化旅游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在眾多濰坊特色民宿中,某極富特色和影響力的民宿倡導“藝術更生活”的生活理念,主推文化藝術融合鄉村文化,深入挖掘鄉土文化與民俗和鄉村創意元素,精心設計出美輪美奐的體驗式書畫藝術陳列陳設、鄉村生活美學館、喜柿鄉村圖書舍、鄉村最美圖書館等,將發達國家、領先城市的理念與生活方式引入該民宿特色之中,并融合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底蘊,每天都吸引眾多旅游者慕名前來觀賞體驗,成為濰坊民宿旅游發展的引領者。
總之,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能夠助推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文化產業的內涵提升,能夠促進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在此背景下,濰坊推行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雙十工程”模式,能夠進一步挖掘和豐富旅游業的文化內涵,賦予濰坊旅游產業新的發展動能和潛力,全方位打響“渤海之濱風箏都,農圣故里動力城”品牌,為建設“生態、開放、活力、精致”的現代化高品質城市貢獻文旅力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4915471966419033
&wfr=spider&for=pc,2019-05-30.
【2】柴焰.關于文旅融合內在價值的審視與思考[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11):112-119.
【3】蘇小燕.通過文旅融合“讓文化遺產活起來”[N].衡陽日報,2019-12-2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