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日益復雜,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也自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無論是經濟往來還是系統操作都存在較大的風險。同時,會計又是事業單位發展的基礎,因此,規范會計行為,規避會計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論文分析了防范會計風險的重要性,然后結合行政事業單位現狀提出具體措施。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accounting work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will naturally be greatly affected, and there are great risks in both economic exchanges and system 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account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institutions,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andardize accounting behavior and avoid accounting risk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preventing accounting risk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防范策略
【Keywords】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 accounting risk; prevention strategies
【中圖分類號】F810.6?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11-0101-03
1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家體制的不斷完善,事業單位作為我國社會發展建設的重要力量,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政策、提供重要公益性服務等方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事業單位履行各項管理職能的同時,會產生很多經濟給付活動,需要購買相關服務,這就必然會導致會計風險的發生,因此,對于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及其防范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保障資金高效使用、經濟活動正常進行、避免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發生的重要保證。
2 防范會計風險的重要性
現如今,很多行政事業單位都出現了財政赤字、資金危機等困難,所以不得不引起對規避會計風險的重視。畢竟解決了會計風險也就解決了資金問題,促進資金周轉,從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未來的發展。防范會計風險,可以保證會計所記錄的真實性、準確性。會計所記錄的數據是整個行政事業單位發展好壞的最直接的證據,當看到這些數據時就會知道行政事業單位發展得好壞以及是否能繼續健康地發展下去。會計不僅是在記錄數據,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對財務發生的經濟業務監督的作用。在監督的過程中,保證數據的真實與準確,遇到錯誤的情況要及時糾正,嚴格落實相關責任人,并督促相關單位進行整改。
行政事業單位在履行社會責任、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正常運行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事業單位的資產保管、資金使用都對單位能夠正常履行職能非常重要。加強防范會計風險的力度,以此來保護事業單位資產完整、資金的合規使用。其次,規避會計風險還可以促使工作人員保持行為規范,所以要制定合理規避風險的措施,來監督員工的行為規范,使行政事業單位能夠正常地運行發展。最后,防范會計風險還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員的會計風險意識,現在很多會計工作人員缺乏風險意識,并沒有對風險有過多的了解,只是一味地工作,不考慮風險的問題。所以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防范會計風險,提高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在保證會計行為能夠合規合法地開展后,行政事業單位才能夠出色地完成上級部門分配的任務,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從而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
3 行政事業單位存在的會計風險
隨著社會的變化,事業單位的改革,會計工作也有了新的變化,由于沒有及時地修改會計制度,導致工作人員違反了會計新制度。還有核算與監督方面的風險,工作人員過度自信,認為自己做得對,沒有經過仔細的核算,再就是監督沒有到位,存在遺漏并沒有及時指出改正,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存在會計風險。還有關于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不夠高,違反了行為規范,又或者是沒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水平,不能做到與時俱進。
4 事業單位會計風險的特點
4.1 會計風險覆蓋面廣
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財務人員每天都和大量金錢打交道,無論是單位辦公用品的采購,還是大型專項資金的調撥使用,都是對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一次次考驗,需要抵御的風險和誘惑也就更多,因此,在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會計從業人員更需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專業素養來保證會計行為的規范性。
4.2 會計風險的不確定性
雖然會計風險的存在是必然的,但它的發生卻具有或然性,即會計風險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
一是會計風險發生的不確定性,即會計風險的客觀存在是否一定轉化為現實的會計風險。
二是會計風險發生時間的不確定性,即會計風險何時發生。
三是會計風險表現形式的不確定性,即會計風險以何種形式表現出來,如結算風險、支付風險等。
四是會計風險形成后果的不確定性,即發生風險程度的大小的不確定。
4.3 會計風險的可變性
會計風險的可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
一方面,隨著社會監督機制的健全、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會計理論與方法的不斷改進,會計人員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些不可控制的會計風險變為可控制的會計風險,降低會計信息的失真度,從而有利于防范會計風險的發生。
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不斷發展,會計的風險變得多種多樣,風險也變得更加隱晦,如果會計人員沒有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就無法有效地規避財務風險。
5 行政事業單位防范會計風險存在的問題
5.1 會計人員素質不高
目前,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促使行政事業單位的多次變革,從而導致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部門會計人員沒有及時地學習國家下發的會計新政策,導致很多工作人員無法快速融入新的政策當中去,還固守自己原有的工作準則,導致有一些地方沒有按照會計政策去做,從而造成了會計風險。會計人員沒有了解其所在位置的職責,工作積極性不高,沒有更高的覺悟。
5.2 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內控管理是保障事業單位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重要保障,對事業單位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在實際管理過程中,不少事業單位會計從業人員仍然對內控管理存在輕視的態度,根本沒有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內控制度,沒有完整全方面的內部控制制度,對員工的工作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和約束。還有的事業單位即使將內控管理的相關制度制定得非常完善,但是在執行上卻大打折扣,管理者對制度不夠重視,導致會計整個部門的工作效率下降。因此,為保證事業單位能夠有效地發揮應有的作用,避免在會計核算方面發生風險和漏洞,必須要進一步完善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加強內部監督力度。
5.3 職業會計素養缺失
一是會計從業人員的會計風險意識不強,不具備應有的會計專業素質,導致在面對潛在會計風險時不能有效、及時地發現問題,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二是風險敏感性差,對風險的預測和把握不準確。對于一些習以為常的做法,意識不到風險所在,對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缺乏清醒的認識。對風險的認識程度不夠,思想重視高度不足,仍是制約會計風險管理的首要因素。
5.4 風險監督意識缺乏
風險監督管理是規避風險、規范會計行為的重要保證,是會計行為中的重要環節,但是,很多單位財務部門或單位的會計人員沒有對財務風險的監督和防范引起足夠的重視,主要表現在:
一方面,單位的財務分管領導對財務工作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在財務人員進行報銷、采購時,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沒有對采購項目進行認真的調查核算就盲目簽字審批,加之有的領導對財務管理并不具備專業的素養,無法對會計核算進行有效的監督。
另一方面,由于從事財務工作的工作人員對財經法規、財務核算的必要知識掌握不夠,不具備專業的財務素質,缺乏會計職業財務的約束,使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資產受到了損失。
6 行政事業單位防范會計風險的措施
6.1 提高會計人員自身素質
行政事業單位想要規避會計風險,首要的就是提高會計人員的自身素質,這樣才有利于會計人員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優勢來防范會計風險。因此,作為事業單位的財務分管領導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全面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
第一,精細規劃,常態推進,建立健全學習制度。定期下發體制內財務風險警示學習內容,定期對員工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查、通報、督促。不定期組織員工進行財務風險防范知識考試抽測,覆蓋整個會計科室從業人員,尤其是財務風險管理工作人員,降低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
第二,繼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培訓活動。通過案例分析、風險點提示并結合在日常監管中發現的問題,對會計從業人員開展警示教育培訓,將其作為每次培訓的必修課。
第三,嚴格落實新員工、轉崗員工的崗前財務風險培訓工作。新入職員工、轉崗員工必須進行相應財務風險的培訓,達到相應崗位的履職要求后才能上崗。
第四,加強對直接進行會計業務操作人員的培訓和業務指導,確保操作人員熟悉系統操作流程,了解系統處理業務原理和規則,避免因不懂、不熟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
6.2 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要想防范會計風險,就要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開始,建立一個完善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要讓工作人員有一個約束,都遵守這些規則,保持整個單位的秩序。加強內部環境建設是一切內控制度、流程、控制點得以實施的根本條件,是做好財務風險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是繼續做好人員隊伍建設,打造具備財務思維、業務素質過硬、財務修養高尚的財務隊伍。
二是持續開展合規文化宣講,采取靈活多樣、形式豐富的主題活動,配合定期的違規警示教育,提高違規成本,使合規理念深植人心。
6.3 加強財務監管
強化財務管理是防控會計風險的重要手段,通過財務監管可以從業務源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避免事故的發生,將財務風險扼殺在業務操作的最初階段,對新時期事業單位發展和轉型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方面,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和頻次,按季組織專項檢查,嚴格落實整改。要對財務科室的印章使用、支付結算、物品保管和金庫專項檢查,重點檢查支付結算產生的票據、明細,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報,落實整改措施和違規人員跟蹤管理措施,明確時限、責任到人,持續督辦、反復跟蹤,確保問題整改到位。
另一方面,提升財務風險監控有效性,發揮財務風險集中管理優勢,有效發揮監管職能。提高監督質量,充分揭示違規風險,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強化監管效果,將財務風險消滅于無形。
6.4 推進風險防控分析體系建設
風險評估是財務風險防范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事業單位面臨財務系統操作繁雜、人員角色分散等問題,缺乏數據分析的全方位支持,監測手段落后,管理工具缺乏,這些客觀事實嚴重制約了財務風險防控質效的提升。面對新的風險防控形勢,一是持續做好財務操作系統的完善和整合,提高技術手段,堵截系統漏洞,強化系統操作的簡便性和控制能力。二是充分引進和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快監控中心的建設,推動監控模式由傳統的監督檢查向大數據分析模式轉變。
6.5 準確把握和管控財務風險的核心環節
控制活動是根據財務風險評估結果,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防范風險。
一方面,將重點工作任務和日常財務監控工作相結合,抓住重點,強化風險防控工作的執行力度,學會對發現的風險問題進行分級分類,深入剖析問題的成因,對風險程度高、長期反復發生的問題,要集中精力和時間,實施專項治理。
另一方面,暢通信息共享與溝通。面對新形勢,要充分開發、利用新智能條件下的暢通渠道,進一步完善反饋制度,建立健全定期和不定期的報告、反饋制度,促進上下級信息對稱,使問題能夠在第一時間傳達到位;信息報告要及時得到有效反饋,搶占時機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創新信息暢通新渠道,不斷提高信息共享質量和效率。
7 結語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對我國經濟發展意義重大,各事業單位要積極做好會計風險的防范和治理,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在抵御和防范風險的同時,事業單位要緊跟時代的潮流,把握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不斷強化經濟管理,創新管理體質,加強外部與內部的監督,做到明確員工的職責權利等措施來防范會計風險,從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以為人民服務為目的,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變化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劉蘭.論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及其防范[J].當代會計,2019(07):120-121.
【2】李秉軍.論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及其防范[J].中國集體經濟,2019(10):143-144.
【3】魏慧瑩.淺析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的防控策略[J].商訊,2020(14):40-41.
【4】劉俐利.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及其防范探討[J].中國市場,2019(14):14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