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儀
一、當下小學高段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數學應用題解答積極性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過于僵化,在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習題的主要來源一般是教材或者與教材相關的試卷和習題冊,因此習題十分有限,不能充分擴展學生的解題思路。
2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不注重變換教學策略數學教師在學生應用題解答能力培養過程中不會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在習題講解過程中一直使用延續多年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感受不到數學課堂的活力。
3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教學中,教師通常按部就班地講授完應用題教學內容后, 就認為教學任務已經圓滿完成。實際上數學應用題鍛煉的最終目的應當是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并在聯系實際生活的基礎上充分將所學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
二.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的有效策略
怎樣提高學生解決應用題的能力,本文從分析學生應用題弱勢入手,經過 “精選”“精練”“精講”三個具體措施來提高學生解決應用題能力。
1.精選
通過發現練習冊的解決問題不符合實際所學內容,比如在四年級下期的方程解決問題中就出現了五年級才學的小數除法,題目設計有問題。而應用題練習不僅要做到鞏固知識,還必須提升學生的能力,這就要求老師們必須精心選題。為了不增加學生負擔,選擇了以一周一張題單的形式讓學生練習,同時刪去作業中出現的不合理的應用題。下面是出題的幾點原則
1.1在分析、綜合中發展學生的思維
分析和綜合既是思維的基本過程,也是重要的邏輯思維方法。分析作為一種思維過程,是指將事物的整體分為各個部分加以研究,進而認識事物的構成和本質。綜合則是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方面、各種因素和各個層次聯系起來加以研究的思維過程。應用題解答的思維過程一般就是對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進行分析和綜合的過程。
1.2比較中深化思維
比較是探求事物間異同,發現事物間聯系的思維過程。進行比較有利于幫助學生避免概念混淆,分清方法優劣,找出事物間的區別與聯系,從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一題多解培養學生解應用題能力用不同的方法解應用題,是鍛煉孩子思維的一個好方法。有些應用題,如果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會出現不同的解題思路,得到不同的解題方法。經常這樣鍛煉自己,會拓展孩子們的思維,提高解應用題的能力。
1.4 突出練習的層次性。
學生是作為具體的、活生生的個體而存在的,我們設計問題時必須明確肯定學生認識活動的個體特殊性, 所謂層次性, 指的是問題里面含有各種各樣的小問題, 有淺、中、難適合各層次學生的需要。從教師應該設計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練習題, 從模仿性的基礎練習到提高性的變式練習, 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練習, 降低習題的坡度, 同時不拘泥于書本, 對具有創新思想見解的學生, 予以鼓勵。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體會成功的機會, 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
2.精練
在應用題題干上勾畫關鍵字詞,幫助理解在應用題的解題過程中,關鍵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往往沒有注意到某個字的存在, 把本不應該錯的題目做錯了,所以在讀題時一定要要求學生圈出題中的關鍵詞。 養成認真、細心的閱讀習慣。
3.精講
3.1讓學生說
語言的表達能力不僅是語文學科的事,也是我們的數學課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生是否能完整地表述,是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識的重要標志,反映在數學課堂就是讓學生說。
3.2教師進行發問
抓住關鍵句子,進行判斷推理訓練:①蘋果有15個,比梨多五分之一,梨有多少個?提問:想知道梨有多少個必須知道哪些信息?多五分之一是多誰的五分之一?15的五分之一怎么做?通過這種練習方式,既強化了五年級應用題的重點與難點,又發展了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總而言之, 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解答能力的培養對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具有重大意義。 因此,在應用題解答能力培養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當在打好學生數學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教學培養方式的創新 ,靈活運用多種培養策略, 并且將各種與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系的應用習題引進課堂 ,培養學生數學知識聯系生活實踐的能力 。另外,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及時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循序善誘,確保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