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慰嵐
創造性思維是思維活動的高級水平,既是指人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從問題中找出新關系,尋求新答案的過程。這種思維具有新穎性、獨創性和發散性的特點。美術教學以引導學生走向創造為主要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發揮他們的創造性。
一、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教師的教學立意要富有創造性。
在教學中,教師對教材善于進行創造性處理,對學生做富于想象力的引導,創造性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學生的思路就隨之活躍,新穎的創造性思維也層出不窮,反之教師墨守陳規,照本宣科,那么課堂教學效果常態且平庸。在二年級《彩點點》教學中,我分別在兩個平行班進行“同課異構”教學嘗試。第一個班級以知識性、技能性為單一教學內容,對點所構成的點、線、面進行講解,并結合大師作品欣賞用水彩筆或馬克筆在繪畫紙上呈現出作品效果,學生的作業千篇一律,即使平時繪畫基礎較好的同學,作業也畫得較死板且學生彩點點久了,眼睛易疲勞。在第二個班級,我以另一種方式進行教學,將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放在教學首要位置,作品不在局限于繪畫,更傾向于動手操作的點彩課,選用了不同的紙媒——紙巾,與水彩筆、馬克筆相結合這個很能引起學生濃厚興趣、豐富想象力的內容作為重點進行教學,同時講述點彩、暈染知識和方法。我將自己的構圖,作為教學的一個部分與學生一起進行探討,同學們面對紙巾上點彩、暈染出來的效果,看了老師畫的不同構圖,并了解這些構圖的立意,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呈現出的彩點點作品新穎、獨特。通過兩堂課的作品可見,教師的教學立意越富于創造性,就越能引起學生共鳴,即使繪畫基礎欠佳的學生,也能收獲良好點彩效果,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較大的提高。
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美術活動是一種有目的的創造性活動,在創造性教學上要比其它學科有更大的優勢,也有其自身的特點,都需要學生用發散性思維去思考和想象。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是驚人的,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讓他們有機會發揮自身的潛力。如在教學《奇思妙想》其中一個環節“如何用不同形狀筆為題材畫想象畫”時,我并不急于完成作業,而是圍繞主題盡可能多地去設想,看誰的想法最與眾不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身邊發現藝術。我先告訴學生可以像寫作文一樣運用擬人夸張的修辭手法,這樣畫出來的畫更鮮活,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提高了,雖然水彩筆、鋼筆、鉛筆、毛筆等對于他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每天都會見面,但要根據筆的不同特征進行合理適當的聯想,再創作出自己奇思妙想的畫,還是有一定難度。于是我適當講解輔助畫法,給畫賦予人格化的人物五官和動作,以毛筆的創作過程為例:首先給毛筆定位為“毛筆弟弟”,給其添加上合適的五官和動作;其次啟發學生毛筆筆毛軟軟的像掃把,賦予他愛勞動的品質;最后加上以打掃房間為背景的場景,一幅鮮活的富有人格化的想象畫就產生了。當然我們不能要求學生作品一定要畫得面面俱到,只要把自己想象中最感興趣的事物和場景表現在畫紙上,抓住一、兩個閃光點就行了。學生經過點撥,心領神會,紛紛動起手來,有的把筆聯想為體育健兒在賽場上團結拼搏,盡顯風采;有的把筆想象成為各行各業的叔叔和阿姨,在各自的崗位上愛崗敬業,還有的把他們聯想成為參加文藝表演的同學……看著一幅幅天真質樸的畫作,我不由贊嘆孩子們層出不窮的想象力和創作力。
三、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學生們新奇的想法也是來源于生活。通過寫生可以給學生提供創作的源泉,再經過他們的想象加工就會創造出比顯示物象更為鮮明的形象。同時,在創造活動中,有的學生怕自己的作業特殊,怕同學嘲笑,更怕得不到老師的認可。因此,教師要注意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其提供創造性思維環境,給學生多一些鼓勵和贊許,增強創造的熱情。在評判作業時,不以干凈規矩為唯一標準,看誰的作業有獨到之處,誰的作業就是成功的作業。
美術課要以兒童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為終極目標,注意學生創造潛能的發揮,使美術教學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面發揮學科本身所具有的獨特功能,培養真正的具有創造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