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錦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河南鄭州 450001)
數字媒體藝術具有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性、信息傳遞的便捷性、藝術表現的廣泛性、用戶之間的互動性等特征。
數字媒體藝術融合了互聯網技術和藝術,是一個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融合的綜合性學科,其以數字科技為基礎,以藝術作品為產出,具有技術與藝術結合的特點。
數字媒體藝術的特質之一便是便捷性,這一點同傳統媒體不同,傳統媒體的受眾面相對較小,由此信息傳播速度相對較慢,數字媒體在這些方面表現出了顯著的優勢,同時,數字媒體藝術的便捷性特質亦表現在產品自身與受眾的互動層面。首先,數字媒體技術可以確保受眾同藝術品之間達成實時互動,并且在感應技術以及圖形控制技術的輔助之下,亦能夠幫助受眾同產品之間實現良性互動。其次,數字媒體技術能夠讓受眾的多樣化訴求獲得滿足,同時在大數據技術的幫助之下,將結合不同用戶的訴求為其進行精準的產品推送[1]。
數字媒體藝術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逐漸發展為受眾群體益發廣泛的媒體藝術表現形式,這種藝術的影響力同舞蹈藝術、美術藝術以及戲劇藝術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在電子計算機技術以及網絡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的背景之下,圖形技術與圖像處理技術隨之得到了更新,這便為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技術支持。數字媒體技術在藝術品布展以及交流等方面表現出顯著的優勢,同時讓數字媒體藝術實現了覆蓋面的擴大,讓創作者獲得了更為豐富的創作與設計題材[2]。
數字媒體藝術是基于數字媒體環境的藝術形式,由于數字媒體環境的互動性,能夠使人們自由發表對藝術作品的評價,并且形成互動。
數字媒體藝術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與輔助之下,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創作者可以由先前的創作模式之中遷移出來,充分借助數字媒體技術完成藝術創作活動。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進步,讓數字媒體藝術與不同的領域實現了深度融合,其中最為突出的便是藝術領域。數字媒體藝術現今已然成為惠及社會公眾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傳統的藝術創作過程之中,創作者需要擁有足夠的創作時間,包括對作品的立意、構思等,同時亦對創作者的基本功有著較高的要求,在作品創作的過程之中,創作者亦需要耗費大量的心血與時間對未成形的作品進行打磨。不過數字媒體藝術的出現改變了這一情況,創作者無須較深的藝術功底與創作時間便能夠完成對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創作,如現今在國內火爆異常的短視頻,以往的拍攝要求攝制者擁有較高的攝影技術,能夠把握好光影的運用,其后亦需要對攝制的作品進行修片處理。而在智能手機普及之后,但凡需要進行短視頻創作的人,只要掌握一定的視頻剪輯處理軟件技術,便能夠實現對短視頻的創作,無須掌握高深的攝影技術[3]。
數字媒體藝術盡管在諸多方面超越了傳統藝術形式,不過在其發展的過程之中亦暴露出一些短板,主要表現為:數字媒體藝術的問世時間要遠遠晚于傳統藝術形式,由此使得社會公眾對其認知較為有限,從數字媒體藝術創作者的角度而言,其在從事這一全新藝術的過程之中,因為過于追求自我而未能確保作品的題材與格調同市場的訴求相一致。同時,相當一部分數字媒體創作者未能在作品創作過程之中加以創新,而習慣于對他人的作品加以簡單的模仿與借鑒,由此導致的現象便是: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看似創作量巨大,但實質上多為雷同之作,精品極少,而且創作者過于強調對技術手段的運用,忽略了藝術成分的融入,這樣也導致了其所創作的數字媒體藝術作品在人文精神層面較為欠缺。作為數字媒體藝術而言,其乃是藝術同技術結合所生成的全新藝術表現形式,二者之間表現為相輔相成的關系。我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厚重,不過在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方面尚且未能同國際實現接軌,因而使得數字媒體藝術發展相對較為遲緩。盡管說通過對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催生出大批量的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不過數量層面的提升無法替代質量層面的低下,這是推動數字媒體藝術實現良性發展過程之中亟須解決的現實問題。
在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堅持觀念、形式和人才培養的創新。
1.轉變創作理念
在現今時代,社會公眾對于藝術的認知發生了較大變化,為此,在推動數字媒體藝術實現良性發展的過程之中,創作者應當注重對自身創作理念的改變與重塑,力求使自身所創作的數字媒體藝術作品能夠承載厚重的文化價值以及人文內涵,并且契合時代發展的需要。不過需要看到的是,思想自身便表現出動態性的特質,并且易于受到主體自身理念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同時,主體自身的頓悟、想象力以及直覺亦會對自身的思想生成產生諸多影響。基于突破傳統藝術思想限制的考慮,數字媒體藝術創作者應當積極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去了解受眾對象對于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看法和觀點,并認真體悟生活,以便從中感悟和發掘全新的創作理念與創作技法,唯有如此,方才可以確保數字媒體藝術實現創新發展[4]。
數字媒體藝術創作者可以運用的藝術表現技法涵蓋了移植、類比和想象等,如若創作者簡單照搬傳統藝術的創作理念,則無法滿足現時代社會公眾對于數字媒體藝術的訴求。為此,創作者應當在發揚傳統藝術創作技法的同時,積極創新,以便達成對數字媒體藝術作品內涵的豐富。需要注意的是,想象并非不切實際的空想,而是需要創作者立足于豐富的知識儲備和藝術創作經驗,在此基礎之上實現的藝術構思。類比則要求創作者依托對近似事物性質的比較,推理出事物的共性與特性。移植則意味著數字媒體藝術創作者應當善于借鑒其他領域的藝術創作專長,將之整合為自身獨有的創作技法[5]。
5G時代,為了實現數字媒體藝術形式的創新發展,我們應該推動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同數字媒體藝術之間的深度融合;借鑒不同表現技法推動數字媒體藝術表現形式的創新;同虛擬現實技術實現融合。
1.推動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同數字媒體藝術之間的深度融合
5G時代為現代信息技術同數字媒體藝術的融合提供了全新的技術發展契機,為此,創作者應當把握好這一契機,在充分鉆研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同時,將之運用于數字媒體藝術創作領域之中,這樣將會使受眾對象獲得更為優質的感官體驗。
2.借鑒不同表現技法推動數字媒體藝術表現形式的創新
當前,5G 時代的到來讓數字媒體藝術在視覺傳播領域達成了高速發展,為此,創作者應當對自身的創作理念加以更新,以便能夠從不同維度、借助不同的表現技法,實現對作品藝術內涵的完美表現,這樣將有助于社會公眾更好地實現對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認同與賞析,同時亦能夠擴大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受眾對象范圍。
3.同虛擬現實技術實現融合
當前,虛擬現實技術在不同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借助這一技術,能夠實現對空間限制的突破。同時,5G技術的問世與成熟亦為虛擬現實技術的拓展奠定了扎實的技術基礎,原因在于,5G技術能夠確保視頻圖像的高清以及高效傳輸,這樣便確保社會公眾在借助5G技術賞析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過程之中獲得更為優質的觀看體驗,不會因為出現傳輸速度不足而導致畫面卡頓、延遲等問題的發生,如此便能夠確保社會公眾對于此種藝術更加認同和接受[6]。
為了更好地促進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我們應該認識到人才的重要地位,積極改革人才培養機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1.改革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機制。為了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與社會需求的人才,我們應該積極改革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機制,合理定位融合人才培養目標,制定科學的融合人才課程及培訓,提高融合人才的綜合能力與素養,使其具備較高的藝術創作能力、數字媒體技術能力等。
2.改革數字媒體藝術教育教學內容。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數字視頻技術、數字動畫技術等內容,培養人才具備一定的數字技術。
3.提高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人才的綜合文化素質。由于數字媒體藝術是一門集數字媒體技術與藝術在內的學科,因此自然對人才的綜合素質有較高的要求,為此,應該培養人才多方面的素養,比如文學素養、哲學素養、美學素養等等,從而為融合人才進行藝術創作提供靈感。
在本文中,作者結合自己對于數字媒體藝術的認識,談了數字媒體藝術特征、數字媒體藝術的優勢與不足以及數字媒體藝術的創新發展。在互聯網時代,數字媒體藝術是時代的必然產物,在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應該揚長避短,堅持觀念、形式和人才培養的創新,以數字媒體藝術更好地促進文化建設,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