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要:隨著可持續和綠色生態化的發展,以及技術的日新月異,設計師應該靈活轉變設計思維,多在安全便捷的食用材料上與情感化互動體驗上進行設計,通過食品與受眾之間的情感交互效應來加強食品品牌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在商品的可食用包裝中,越加注重可回收性、可降解性、可食用性、可交互性設計,重視受眾使用前、中、后的情感與心理體驗,以及生理健康方面的便捷性,充分體現可持續發展與人性化設計。通過層級分析法、實例論證法、數據舉例法,從受眾的心理、生理等方面進行對比研究,以交互性設計為出發點,對可食用包裝的材料、裝飾、互動特點等元素進行設計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設計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可食用;交互理念;食品包裝;綠色設計;情感體驗
中圖分類號:TB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400 (2021) 08-0059-04
基金項目:西安市2021年度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西安文創產品迭代交互式包裝的多模態構建階段性研究成果YS30)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ve Concept in The Design of Green Edible Packaging
ZHANG Jing(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Modern College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3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and green ecology, as well as the technology changes with each passing day, designers should flexibly change their design thinking and design more on safe and convenient edible materials and emotional interactive experience, through the emoti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food and the audience to strengthen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food brands,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In the edible packaging of commodities,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design of recyclability, degradability, edibility and interactivity, and to the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use of the products, as well as the convenience of physical health, fully embod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umanized design. Throug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example demonstration method, the data example method, carries on the contrast research from the audiences psychology, the physiology and so on, take the interactive design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design of edible packaging materials, decoration, interactive features and other elements are analyzed, and their own design ideas and method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edible; interactive concept; food packaging; green design; emotional experience
1 食品包裝的設計現狀
根據社會發展的現狀,縱觀當下食品紙質包裝的創作形態,太過于視覺化、形式化的包裝較多,甚至過度包裝大量存在,失去了食品包裝的原本使用功能。例如:通過過度包裝的形式誘騙消費者,某些禮品食品類的包裝華而不實,不僅結構復雜、層層包裹,而且包裝材料奢靡,利用包裝外造型的體量和分量來迷惑消費者,深度損壞了消費者的利益和市場經濟規律。此外,食品包裝的材料非常浪費,沒有達到環保的理念要求,某些商家為了提高所謂的“檔次”,包裝的選材只考慮到淺層利益,忽略了食品本身和長期利益,甚至有些材料非常不環保,一些不可降解、不可回收、不可再生的材料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再有,食品在包裝不合理情況下,安全得不到足夠保障,許多商家或者設計者主觀的認為感官刺激決定消費者的購買欲,就在包裝上常用鉛、鉻等重金屬油墨印刷渲染出視覺效果,殊不知,這些包裝殘留重金屬極易遷移至包裝中的食品,食品安全就出現了隱患。
因而,當消費者在各類食品專柜前面對琳瑯滿目的食品包裝時,常常會有審美疲勞、色彩厭倦、信息過剩等現象,各式各樣的食品包裝并未對商家的營銷起到幫助作用,也沒有獲取足夠的競爭優勢。
2 交互理念介入可食用包裝的綠色設計
隨著大數據理念及電子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信息交互成為了當下較為重要的需求,甚至市場上也出現了“用戶體驗經濟”設計,交互既是一種設計思維,更是一種設計哲學。在食品紙質包裝設計領域,交互理念不僅僅是一種新的創作理念,更是一種新型的綠色設計和行銷策略。交互理念介入食品紙質包裝的綠色設計后更多的關注以人為本,可以保障社會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更可以幫助商家贏得長期的用戶滿意度,促進消費,樹立特色的品牌觀。
2.1 交互理念創新推動可食用包裝
近幾年,可食用包裝設計受到了許多食品行業的關注,國內外相關行業不僅在包裝材料上有了新的研發,而且在受眾的情感體驗上有了進一步的創新。目前可食用包裝紙已經大量應用于各種食品,但還需要在材料的普及與情感的共鳴等方面做出升華,加強受眾與食品的交互情感體驗。例如:新西蘭航空針對咖啡杯提出環保概念,并與本土企業Twiice合作研發了可食用性咖啡杯,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減少資源浪費。材料采用可食用的玉米和紙,不但具有防漏性、保護性、耐熱性和美觀性,還具有多功能性。在倒入咖啡后,由于玉米材料加工的特殊性,一定時間內可保持其松脆香甜口感,受眾在享用咖啡后也可將咖啡杯當作餅干食用(如圖1)。
2.2 可食用包裝材料創新
可食用包裝設計中材料的研發更是重點研究范疇。Young-an Seok等設計師設計出一款較為便捷的包裝呼吁大家產生交互行為來保護環境。如圖2,外觀造型可以折疊成一張紙,但是里面裝有咖啡粉,整個體積較小,當受眾需要喝咖啡時,不用找尋咖啡杯,直接可以把紙片拉成一個杯子狀,然后倒進熱水,用撕下來的密封條做攪拌的棍子。而且咖啡袋的制作材料是可降解生物材料的綠色設計,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美國農業部(USDA)的兩位研究人員也開發出了新材料,用牛奶蛋白制成可食用薄膜,用于奶酪包裝時可以和奶酪一起食用。這是一種可食用和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包裝材料,既可以依據商品特點制成薄片,也可以采用噴涂的方式噴灑在特殊造型食物的表面,從而形成薄膜包裝涂層。這種牛奶蛋白制成的新型薄膜既可以防止食物變質,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也可以減少垃圾和環境污染。
3 可食用包裝交互設計的實現途徑
消費者在使用食品前、中、后的多個階段都需要提升可食用包裝的參與度,從而進一步拓展食品品牌和企業文化的認知度。情感體驗和參與式互動可以讓消費者與設計師或與食品本身通過交互行為在自己的認知范圍內,采用不同的語境特色感知食品特點、包裝材料和品牌文化,設計師可以從生活、習慣、藝術、本土特色、文化情境、語言特征等不同角度出發,塑造消費者的多種感官體驗、行為互動和思維認同,從而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和注意力,為可食用包裝交互式創新發展提供新的市場價值、文化價值和生存空間。可食用包裝不僅具有保護商品的完整性特征,無形中還可以和消費者建立起有效的互動交流與信息溝通。可食用包裝設計的交互式功能是保護商品不丟失任何使用價值的前提下,達到受眾心理或生理上的進一步共鳴,還可以消除商品自身的某種缺陷和不足。
3.1 可食用包裝結構交互
包裝結構交互理念的靈魂在于能夠保障食品使用的基本效能外,創新出能夠滿足消費者使用需求、內心期望和高效宜人的食品包裝。可食用包裝的結構交互更需要人性化和宜人性的綠色設計,這里多數從消費者的用戶情感體驗作為出發點。如圖3,采用天然海藻提取物,利用凝膠化技術制成,最人性化和宜人性的一點就是,它有兩層膜,外層用于隔離灰塵或細菌污染,飲用的時候,撕掉外層將內層直接放入口中,隨著口腔的溶解內膜隨即融化。當然體量關系可以根據不同消費者的口腔大小選擇適用的體積大小,保障一口一個,飲用方便,更能產生一種情感體驗互動行為,這種材料也可以裝飲料甚至可食用的化妝品。
3.2 可食用包裝視覺交互
可食用包裝的視覺交互可采用的方式方法較多,目前工藝相對比較成熟,多基于消費者視覺情感體驗的互動。例如肯德基旗下的“雙層炸雞漢堡”包裝設計。由于雙層炸雞漢堡沒有面包胚,汁液會不小心流出,所以受眾在食用過程中會有不便。肯德基利用這一特性直接將外包裝設計為可食用性的,復古的西式條紋以及每款包裝有趣的標語,再加上視覺圖形語言的互動更加增添了趣味性,并增強了品牌印象。原材料就是大米,包括油墨也是可食用的綠色設計(圖4)。
3.3 可食用包裝智能化交互設計
先進的科學技術已經大大改變了食品業包裝設計的發展,可食用包裝的智能化交互設計可以在商品包裝的視覺信息中存入大量的品牌文化及商品相關信息,采用標記、互動和控制系統相結合的形式,設計出一套商品互動跟蹤體系。在受眾購買商品或使用商品的過程中采用互動行為以便于檢測商品的相關數據,可以通過視覺部分的傳輸,例如將條碼、二維碼通過可食用材料體現在包裝上,受眾可以通過手機或APP進行情感體驗或交流互動,這樣可以有效利用可食用包裝的視覺與環保功能來跟蹤及把控商品。還可以在可食用包裝上放置包裝好的傳感器,可以隨時檢測商品質量,傳感器可以回收至商家,受眾可以通過掃碼鏈接至傳感器信息,即可迅速查詢商品的產地、存放地點、成分、使用方法、保質期、溫度、營養關聯等信息,達到可食用包裝、食品與受眾之間的即時智能化交互。
4 總結
交互理念創新應用于可食用包裝的綠色設計越來越受到業界關注,基于消費者的用戶體驗其實根本上就是以人為本,可食用包裝本質就是在作對“人”的研究,創造人與食品的情感和關懷。可食用包裝只有充分探究人的本性與食用過程中的潛在需求,才能探究出消費者不同的情感訴求,只有抓住消費者情感上的需求,才有可能達到可食用包裝真正意義上的綠色交互,最終才能實現交互理念創新應用于可食用包裝的綠色設計的目標與價值。結合課題,項目組團隊將來會致力于研究可食用包裝的造型形態與材料媒介,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重點放在研究可食用包裝情景虛擬體驗及多維情感互動的實踐課題上,結合教學與實踐項目,進一步加入傳統藝術元素,找到最佳創作點,完善可食用包裝的綠色交互式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 張美珍.情感化交互設計在茶葉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16,(12):130-131.
[2] BOTTANI E, MONTANARI R, ROMAGNOLI G. Improving sales turnover in fashion retailing by means of an RFID-based replenishment polic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f Technologies Research Ap-plications,2016,7(1):65-86.
[3] 伍梓鴻.交互式包裝設計研究[D].湖南:湖南工業大學,2013.
[4] 賈艷偉.3DMAX輔助設計下的禮品綠色包裝設計研究,現代電子技術,2020.01.
[5] 陳昊.基于用戶體驗的產品包裝設計策略[D].山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