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東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對傳統文化教育走進科學課堂進行深入的探究與分析。在小學階段的科學教育中,相關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對我們的優秀文化遺產進行繼承和發揚,確保在科學課堂中,傳統文化可以真正融合進來。教師要對我國傳統文化深入挖掘,賦予其新的時代價值,在教學實踐中有效吸引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一、傳承古代探究精神激發學生研究欲望
在開展小學科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自身的引導作用和支持作用全面發揮出來,確保在對科學進行探索和體驗的過程中,學生的好奇心能得到有效的保護,以此為基礎,將兒童對科學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激發出來。
我們的祖先將古代神話創造出來,并不斷地以口頭傳播的形式傳承,使其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就是其中一個非常典型的故事。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嫦娥奔月這個故事是古人在對月亮的特征進行詳細觀察之后,假象而來的一個故事,是古人夢想登上月球并且對月球上存在的奧秘進行探索的欲望的反映。在開展《登上月球》這一章節內容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該神話故事作為主要的素材。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不比如今發達,但是卻有各種各樣的神話和傳說流傳至今,我們可以在感嘆古人的探知和感知能力的同時,還可以此為依據,通過簡單的想象和觀測,去認識和探索各種各樣的科學。
在小學階段的科學課程中有很多傳統文化方面的體現,而通過這些傳統文化的引入和講解,可以使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得到全面的培養,增強其探究欲望,對科學探究活動的全面開展非常有利。
二、傳承古代文化遺產培養學生愛國情懷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對世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結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對物體的磁性的深入的了解,發明了指南針。而古代勞動人民對磁吸引鐵的這一特質的發現,以及對磁石本身就具備的指向性的全面的探知,并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和實驗,將實用的指南針發明出來,這些就是如今小學科學《指南針》這一章節的重要素材。教師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不但要將傳統文化的優秀精神傳遞給學生,還要將具體的文化精神和內涵告知學生,確保學生在對科學知識進行深入學習的過程中,深入且透徹地了解傳統文化,進而做到對中華傳統文化精神進行大力的弘揚。教師在進行科學學科《小火箭》這一章節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將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于火藥的研制過程講解給學生。通過對古人的一些行為和習慣進行講解,使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探索欲增強,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中,將古人的探索精神滲透進來,可以最大程度地培養學生的積極探索能力,使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科學這一門學科。
在科學課堂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確保學生對中華民族舉世聞名的文化遺產進行深入的了解,使學生自身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以樹立進來,對學生的愛國精神進行培養。
三、借鑒古人聰明才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對于小學階段的科學學科的教學而言,對學生的創新精神進行全面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而將傳統文化教育同時實施,就能使這一目標全面達成。在進行《聲音的產生》這一章節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古代對于樂器的探索和發明進行深入講解。在古代,為了使絕妙的聲音被制造出來,古人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發明了各種樂器,古琴、箜篌、瑟等,無不承載了古人的智慧,而在開展科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將這些傳統文化全面滲透進來,不但可以使學生深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產生對聲音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的欲望。除此以外,教師在對《認識光》這一章節的講解過程中,可以對中國古代的小孔成像原理進行全面講解,使學生在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進一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激發自身的探索欲望。
一個國家進步和發展的靈魂就是創新,創新是發展的源源不斷的動力。教師在進行科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具體的章節內容,將可以反映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勤奮的素材選取進來,并且通過傳統文化和精神的弘揚和傳承,使學生對古人的智慧和精神進行學習,對學生的創新精神進行積極全面的培養。
在實際開展小學階段的科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既有責任又有義務將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科學課堂的教學中來,確保科學學科與傳統文化全面結合在一起,使小學生在對科學知識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的同時,愛國精神和民族自信心被全面培養出來,同時,提升學生的科學學習質量和效果,最終促進小學生綜合全面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