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麗
幼兒園階段的兒童正處于成長發展的初始階段,年齡相對較小,生動、有趣的游戲符合他們的身心特點,也更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更易于他們認可、接受。對此,幼兒教師可以從這一點入手,將課程游戲化滲入區域活動之中,促使幼兒全身心融入區域活動,并從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技能,為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一、設置區域游戲主題,將區域活動游戲化
在以往的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可以發現不同區域的活動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區域內,幼兒通常只能完成一項活動。新時期下,幼兒教師可以嘗試轉變思路,為幼兒設置區域游戲主題,通過綜合性主題游戲的開展,促使幼兒在親身實踐中學會展開不同的角度思考,為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搭建良好平臺。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幼兒教師要有意識地拓展區域活動的構成要素,使幼兒從中獲得全方位的提升。例如,在開展主題為“保護環境、節約用水”的活動時,幼兒教師有必要將游戲和主題進行有機融合,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懂得環保的重要性。具體來說,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將幼兒劃分為兩個小組,組織幼兒進行“聽樂傳水”的游戲:當聽到音樂響起時,幼兒需要用杯子傳遞水,當音樂結束后,停止傳水,傳水最多的小組獲得勝利。這個時候,幼兒會發現,用杯子傳遞水的時候,水很容易濺到地面,幼兒教師把握時機,適時拋出引導性的疑問,即“小朋友們,水是一種極易流失的重要資源,我們要如何保護水資源呢?假設水中混進了泥沙,我們又該如何呢?”將提前準備好的工具,如活性炭、漏斗以及細沙布等分發給幼兒,指導幼兒制作過濾工具,在過濾漏斗中倒入混有泥沙的水,如此一來,則能夠過濾出泥沙,得到更加干凈的水。顯而易見,在區域游戲主題活動中,幼兒不再受到限制,而是有更加廣闊的空間,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不僅感受到樂趣,還學習到水資源回收利用的相關知識,并初步形成環保意識。
二、引入趣味生活內容,將生活內容游戲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他認為生活每時每刻都具有教育的意義,如若教育離開了生活,那么就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在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與幼兒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在其中滲透生活化元素,以喚醒幼兒的生活經驗和閱歷,引發幼兒的思考,增強幼兒的學習動力。例如,在開展以“午餐文化行為”教育活動時,幼兒教師可以在教室內部設置一塊區域,將其作為“用餐區”,并且在課前布置這樣的任務:將喜歡的事物和用餐工具帶到幼兒園,讓活動更加逼真。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可以自主擺放食物、道具,以積累生活經驗。另外,幼兒教師還可以適當傳授食物制作的方法,如較為簡單的蔬菜沙拉、涼拌西紅柿等,以強化幼兒的生活技能。在此基礎上,組織幼兒進行情境模擬游戲,讓幼兒選擇感興趣的角色進行演繹,可以是廚師,可以是服務員,也可以是顧客,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幼兒的參與興趣和積極性,促使幼兒更加主動地投入其中。當然,在游戲活動中,幼兒教師要適時引導幼兒,如“在用餐時,如若周圍一片嘈雜,那么餐廳會變成什么樣子呢?在這樣的環境中用餐,你會有何感受?”通過這樣的方式,將區域游戲活動與生活實際進行結合,提高幼兒的熱情,讓幼兒在游戲的同時學習用餐常識,明白文明用餐的重要性,讓幼兒學會約束自我行為、舉動,從小形成正確的習慣,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創新區域游戲材料,將內容創新游戲化
幼兒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只有當幼兒親身參與區域游戲活動,才可以彰顯區域游戲的教育價值。在實際活動中,幼兒教師有必要結合活動的主題和內容,為幼兒提供創新游戲的材料,這樣一方面可以促進區域游戲的穩步進行,為課程游戲化的落實助力;另一方面,可以引發幼兒的思考、感知,讓幼兒在游戲中實現操作能力的鍛煉,并使其智力得以開發,將區域游戲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例如,在開展“美術區域活動”的時候,幼兒教師不僅要給幼兒準備常規的畫筆、紙張,還有必要給幼兒準備可能要用到的其他材料、工具。如在主題為“我眼中的幼兒園”的活動中,有的幼兒展開了大膽的聯想和想象,說道:“老師,我想把園中的房子立起來,讓我的作品更加立體、真實。”顯然,對于幼兒的這一想法,常規的畫筆和紙張并不能滿足。針對這種情況,幼兒教師就有必要進行創新,準備一些活動中可能需要的材料,如剪刀、黏土等,便于幼兒設計、制作,增強幼兒的活動體驗。以這樣的方式實施教學,為幼兒提供更加多元的材料,在激發幼兒思維的同時,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實現創造能力、實踐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總而言之,區域活動中融入課程游戲化是現階段幼兒園教育的發展趨勢,應該被廣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視。作為幼兒學習、成長道路中的引路人,幼兒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思路,有意識地尋找區域活動和課程游戲化之間的契合點,并且加以有效整合,努力為幼兒構建更加優質的學習環境,促使幼兒積極投入其中,積累豐富新知和技能,為未來的學習和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