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新課標的實施對中學教學的各個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中,“不同的學生要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作為“雙新”國家級示范區示范學校,我校一直堅持立德樹人,回歸教育本真,立足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落實五育并舉。圍繞著“讓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成長的方式,成為最好的自己”這一目標,不唯分數導向,因材施教,努力探索一條以“階梯式作業”為切入的符合“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的實踐之路。
一、實施階梯式設計的必要性
多年來,關于作業的困惑一直存在。一是社會層面,專家學者和老百姓發現學生的課業負擔重、五育發展不平衡;二是家庭層面,家長處于“作業多了心疼,作業少了憂慮”的矛盾心態;三是學生層面,感覺完成作業被動、低效、獲得感低、作業內容不自主;四是教師層面,作業留少了教學成績差,留多了學生的完成質量差。為此,探索完善符合“兩個規律”的階梯式作業新模式,成為擺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必做題。
階梯式作業以“立德樹人”為導向,依托多元智能理論、多元化人才觀,立足“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綜合學力和教育評價變革,是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回歸教育本真的具體踐行。通過分層、階梯、遞進,讓學生樂在其中,收獲成長。
二、階梯式作業的具體實施
階梯式作業的基礎是尊重“差異”,方法是“分層”,關鍵是“遞進”。抓住這三個關鍵詞,才能有效地推進階梯作業的實施。
(一)“多維度”構架階梯作業
我校分別從五個維度構架階梯式作業:
時間維度:遵循學段差異,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構架從高一到高三的從重基礎重模仿到重應用、重創新的時間階梯,實現學生能力的逐層遞進、步步提升。
板塊維度:在每一個知識板塊(或單元)的學習過程,教師統籌規劃、分層遞進地設置作業的難度、深度和廣度,引導學生按照預設的階梯實現從知識到素養的提升。
課時維度:課時作業必須結合學情呈現內容的階梯式,分層考察本節課涉及的知識、技能和學科素養等。
能力維度:基于差異,本著因材施教的思想,對不同能力層次的班型、學生,通過內容分層、難度分層、數量分層等方式實施分層階梯作業。
志趣維度:抓準學生個體的興趣點、志趣點、擅長點,在階梯作業的框架中設置“配餐制”與“點餐制”相結合的定制作業。
(二)“多角度”創設階梯作業
依據理論框架,將階梯作業落實到“怎么留”的問題上,是實施階梯式作業的首要環節。
針對群體和個體的分層、分量式階梯作業:
1.分層: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進行分層,對知識和習題進行重組,按照知識再現、基礎過關、綜合運用、合作探究、拓展拔高五個層次,給出“五星”標記,按其難度和功能類別組成符合學生能力水平的針對性作業。
2.分量:一是根據學生的綜合學力,在作業總量上實行“分量”;二是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基礎,實行作業難度和功能上的按比例“分量”。
針對全體的階梯作業創設模式:
我校各教研組通過“小步走”“搭臺階”的方式,做到化繁為簡、化整為零、化難為易,引領學生層層通關,穩步提升。
3.微格化:即通過片段、小步等方式,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常用知識微格化、真題微格化兩種手段。
知識微格化,是以“拆分”為特征的知識重組,幫助學生把大的知識點細化、剝離、逐一剖析,變成鮮明、具體、便于記憶和掌握的“小點”,有利于學生全面把握。
4.貼標簽:對于低學段和初學者,教師在精選作業的時候,可以明確標示出試題考查的知識和范圍,以及難度系數,引導學生有方向、有目標地思考,理性分析題干信息,化“盲目應對”為“心里有數”。形成解題能力的積淀、突破和飛躍。
(三)“多環節”壓實階梯作業
第一,壓實階梯作業要體現在課堂“導”的環節上。我校地理教研組率先提出了隱性階梯作業的概念,如課前復習提問環節、課中的鋪陳設問環節等,教師因人設問、因人選題,讓每個問題的設計都能接近回答者的最近發展區。
第二,壓實階梯作業要體現在“批”的環節上。一是課上的面批面改,教師采用巡回批改的方式,對每個學生的作業情況實行批復;二是課后的群批群改,教師針對每一份作業的完成度、正確性、規范性等給出書面的量化等級或質性的留言評語;三是教師指導下自我糾錯或互相糾錯后的復批。其間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結題的多樣性、獨特性。
第三,壓實階梯作業要體現在“講”的環節上。講作業要有針對性、目的性,可以是針對個別問題、不同層次學生的“個別釋疑”和“一對一講解”,也可以是針對全體學生共性問題的統一講解。
第四,壓實階梯作業要體現在“評”的環節上,有利于激勵學生努力實現最好的自己,完美地詮釋因材施教的本真。
第五,壓實階梯作業要體現在“用”的環節上。階梯作業的目的是引導和激勵學生學。它告訴學生,在面對新問題或復雜問題時,如何用分層遞進的思想剖析問題,最終尋得破解問題的方法。
以階梯式作業為切入點的教學變革悄然進行中,從積極嘗試到略有收獲,離不開每位老師的深入思考、勇于實踐、團結協作和辛苦付出。未來,我們將在資金、資源、人力、時間等方面,為階梯式作業的實踐提供更多支持,幫助學生實現從“現實我”到“理想我”的轉變,獲得全面且有個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