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樹紅
摘要: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精粹,凝聚先輩哲學理論與歷史人文聰慧的文學類產物,具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在新時代特征下,根據提高初中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提高對古詩詞的研究觀念,能夠合理豐富我國文學教育內容,提高課堂文化教育效率,激起學生自主學習觀念,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文章內容融合古詩詞鑒賞教學內涵,淺析初中鑒賞教學現況,最后明確提出相對的對策及方式。
關鍵詞:初中;古詩詞;鑒賞教學
根據古詩詞著作鑒賞,學生可以發覺蘊含在著作中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實質、歷史時間發展趨勢運動軌跡及眾多古時候的社會問題,增加其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豐富精神實質內涵。語文學習無論哪一方面都是需要深厚的積累的,積累的知識達到一定量后才會發生質變,對于語文教師而言首先需要培養的是學生的閱讀積累能力,讓學生養成日常閱讀的良好習慣。在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也是一樣,需要學生的閱讀與積累,訓練學生的閱讀語感。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古詩詞的鑒賞是有一定基礎的,教師就需要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之上加深鞏固,大致可以從古詩詞的思想內容、表達手法、意象內涵、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入手研究。
一、把握古詩詞思想內容能力的培養
在日常教學中,因為學生在小學階段對于古詩詞有了一定的積累,初中階段主要讓學生學會從作者的生平經歷、詩歌的時代背景等方面對詩歌內容進行分析,了解作者想要通過詩詞寄托怎樣的思想感情。只有深入的挖掘詩詞背后的內容才能夠更好的理解詩詞,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杜甫的《望岳》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千古流傳的名句,點出泰山的高峻,襯托出詩人的雄心壯志。全詩以“望”字為主旨,卻句句未提“望”,但通過閱讀就會發現實則句句都有“望”,從作者的生平經歷來看,詩作寫于杜甫青年時代,充滿著青年時代該有的浪漫與活潑,再細細研讀詩文也會品出作者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勇于攀登泰山的無畏精神。通過詩作的學習讓學生從中把握寫詩的技巧與語言的有效運用。
二、鑒賞古詩詞表達手法能力的培養
對于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讓學生熟練掌握比喻、擬人、夸張、對比等手法的區別及使用,學生對這些內容的基本掌握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詩詞的內容與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在詩詞的創作中作者也使用較多的表達手法來讓文字變的生動、形象,感受文字帶來的另一種魅力色彩。例如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作者在辭官回鄉途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此詩創作背景正值鴉片戰爭爆發前,所以詩中處處透露著詩人愛國憂國的感情,也可以從中窺見詩人毅然辭官的決心。詩中“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將“花”比作國家,抒發自己憂國之情和辭官離別的愁緒,整首詩將個人的家國情懷與雄心抱負結合起來,生動的再現了作者的情感。很多詩人都會將自己的家國抱負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剩下的留給后世去思考。
三、賞析古詩詞語言魅力的培養
我國古代詩詞語言表達簡潔委婉但又詩意寬廣,必須深層次感受才能發覺其中之韻。作者寫作時大多是感慨萬千,那么在學習古詩詞鑒賞時,最先要構建一個適合的情境,將學生帶到情境中開展想象,感受創作者那時候的體會及其詩里所表述的心態感受。構建場景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教師口頭上詳細介紹、人物角色帶入、PPT課件展現等。隨著設備水準的提升,建議教師們應用PPT和白板展示的方式開展課堂教學,將作者生平簡介與經歷展現在PPT和白板上,便于第一時間吸引學生注意力,這時教師再根據授課的方法加上一些關鍵點,協助學生開展了解。教師還可以根據當場誦讀的方法開展情境熏陶,協助學生進到所構建的情境當中,以更好地讓學生了解作者與作品??梢詮脑娫~中慣用的典故、作品的寫作風格等方面入手,從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詩詞呈現出來的獨特的魅力。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詩詞語言的魅力,剖析不同的詞句所蘊含的涵義,挖掘更深層次的詩歌內涵。例如杜牧的《泊秦淮》,詩人看到此情此景有感而發,寒夜漫漫,詩人借朦朧水月交融之景渲染出詩作的整體氣氛,“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感慨國家興亡,而達官貴族們卻不務實事,從而將歷史的遺留與國家的衰敗結合到一起,抒發自己的愛國之情。細細品味其中語句竟有別一番風味,這大概就是古詩詞中語言的魅力了,透過深層次的詩作表面感受到真正要表達的東西。
四、了解古詩詞意象能力的培養
在語文古詩詞鑒賞中還有一重要的方面即是要讓學生掌握每一意象的深層次涵義,通過對詩中每一字每一詞的推敲,感受作者所要寄托的真正的感情,偶爾寄情于景,偶爾托物言志。初中生對于古詩詞鑒賞能力的培養也要從多方面入手。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古詩詞鑒賞的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古詩詞是中國的經典,應當被傳承下來,透過語言感受深層次抒發的情感,通過景物的描寫來寄托自己的感情,來抒發自己的胸襟,初中生對于古詩詞的鑒賞能力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的成長與發展。在中國文化概論古詩詞鑒賞課堂教學中,要想通過學習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精神境界,一方面,語文課教師應充分運用本身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面,學生也要采用合適自身的學習構思開展積極的擴展,對古詩詞鑒賞的突破口開展優良的掌握,并將本身的情感體驗融進到古詩詞鑒賞。
參考文獻:
[1]顧曉蕓.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有效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9(30):51.
[2]董春林.從語言符號到社會時態——大學古詩詞鑒賞課的教學變革[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