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袁同山 李渡華
摘要:方劑學教學中引入數理實驗,選取方劑學中少陽常用方為實驗對象,利用中醫方劑歸經量化計算機辨析系統,對常用方進行歸經量化辨析。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的同時,探析少陽常用方藥量效與量經歸經思想及其應用特點,加深學生對于方劑學中常用方的藥物組成以及功用主治的認識,提升方劑學教學質量,并對新時期中醫方藥傳承和創新培養應用型、研究型、創新型人才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方劑學;數理;實驗教學;歸經
方劑學是研究治法與方劑配伍規律及臨床運用的一門學科,是中醫藥學各類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中藥歸經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中醫藥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引入數學方法,用數學語言描述和表達中醫學的理論知識從而對方劑進行實驗研究,已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經方定量歸經研究,也呈現出明顯的現代化趨勢。其方法多用到:文獻參考、數學定量以及計算機信息科學技術等研究方法。其中數學定量研究有,劉氏等通過對六經方條文、方證進行系統分析與綜合,分析六經方定量辨證中的定比思想[1],以此說明定量辨證中的定比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臨床意義;李氏等運用數理統計法對“六經辨證”[2]中藥物配伍用量進行統計分析,探討了仲景方藥物配伍用量規律;任氏運用數學模型[3],對經方的功效進行了分析實驗,并對分析的結果進行了量化的表達。但在方劑學歸經教學中引入實驗教學,仍是中醫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4]??紤]到上課時長、學生分組成員個體差異、實驗環境等都是實驗教學無法順利進行的主要因素,本文以課內實驗教學與課外實驗教學相結合,以方劑學教學為例,進行歸經數理實驗探索。
少陽病是傷寒六經病之一,是外感病邪在半表半里所致的證候,少陽病涉及到了足少陽膽經,足少陽膽腑,手少陽三焦。少陽病或來自太陽,或起病即為少陽[5]。本文選取《方劑學》中涉及傷寒論少陽病的常用方為研究對象,以歸經量化研究方法及其模型體系為分析支撐[6],對常用方進行歸經數理實驗模擬。
一、實驗準備
少陽病常用方來源于鄧中甲主編的《方劑學》[7],并參考《傷寒論講義》[8],精選小柴胡湯、柴胡枳桔湯、大柴胡湯、厚樸七物湯、蒿芩清膽湯、達原飲、柴胡達原飲、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干姜湯、柴胡加芒硝證等11個常用方。實驗前學生熟悉中醫方劑歸經量化計算機分析系統[9]的操作,整理11個常用方的方劑名稱、藥物組成、藥物劑量、藥物歸經及方劑功用和主治,統一規范藥物名稱。
二、實驗目的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同時,探析少陽常用方歸經的差異性和歸經量效問題,加深學生對于《方劑學》中少陽常用方的歸經認知,提升《方劑學》教學質量,初步揭示《傷寒論》中少陽病所蘊含的歸經思想及其應用,并以此為中醫方藥歸經傳承和創新研究探索新路徑。
三、實驗原理與工具
中藥歸經理論與中醫方劑歸經量化計算機分析系統、《方劑學》教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四、實驗步驟
將方劑名稱、藥物組成、藥物劑量、藥物歸經等錄入中醫方劑歸經量化計算機分析系統,進行少陽病常用方歸經量化特點、規律研究。利用中藥相對藥量模型,增強藥物用藥量的可比性;依據方劑歸經系數模型體現了方劑歸經的主次關系;由方劑歸經強度模型計算可得到方劑的歸經強度,實現了方劑“歸經強度”的差異性量化認識分析[1011],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與歸納。
五、課內實驗教學
課內實驗教學,學生分組完成11個常用方的歸經基本數據輸出。少陽病常用方五臟歸經量效,各方歸經的主次關系與歸經比例、方劑歸經強度數據輸出分別見表1和表2。
六、課外實驗教學
課外實驗教學是對課內實驗教學的延續和補充,以期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以及科學探究能力,下面展示某實驗小組的課外實驗數據歸納分析與思考。
(一)表2數據歸納與分析
由表2可知,少陽病常用方按照第一歸經的不同進行分類,分別是第一歸經為脾,肺,肝三類。若按歸脾經強度大小排序,且以脾經為第一歸經的有5個方劑,依次是:厚樸七物湯、大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達原飲、達原飲。其中,厚樸七物湯歸脾經強度最大為19.73,脾經強度占第二的是大柴胡湯,脾經強度為12.642。進一步分析,發現厚樸七物湯、大柴胡湯兩方的第一歸經為脾經,第二歸經均為肺經;而柴胡達原飲與達原飲的第一歸經為脾經,第二歸經均為肝經;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第二歸經為心經。五個方劑中大柴胡湯與柴胡達原飲的腎經強度均為0。
第一歸經為肺經的方劑中,肺經強度最大的是小柴胡湯,肺經強度為14.225,其第二歸經為脾經,肺脾強度占總歸經的62.9%;肺經強度位居第二的是柴胡桂枝干姜湯,其第二歸經為肝經,且第一歸經為肺經的五個方劑中,除了柴胡桂枝干姜湯之外,其余四個方劑的第二歸經均為脾經。
少陽病常用方中肝經強度最大的為蒿芩清膽湯,肝經強度為14.03,且肝經為該方劑的第一歸經,其第二三歸經分別是肺、脾兩經;肝經強度僅居其二的是柴胡桂枝干姜湯,肝經強度最小的是柴胡枳桔湯。縱向來看,有三個方劑的腎經強度為0,分別是:柴胡枳桔湯、大柴胡湯與柴胡達原飲。三方中脾經強度最大的是大柴胡湯,最小的是柴胡枳桔湯,而柴胡達原飲居中。
(二)少陽病常用方柴胡類方的歸經分析
第一歸經為脾經的有三個方劑,分別是大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達原飲。大柴胡湯的歸經順序為脾、肺、肝、心四經;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歸經為脾、心、肝、肺、腎五經;而柴胡達原飲的歸經順序為脾、肝、肺、心四經。柴胡達原飲其脾經強度占據了全經的51.9%,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脾、心兩經強度相當。
(三)歸經數量實驗思考
和解少陽劑,適用于傷寒邪在少陽的病證。癥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等。和解少陽是張仲景治療傷寒病見少陽證的一種方法,和解少陽劑常用柴胡和黃芩相配為主組方,以小柴胡湯為代表方劑。少陽病提綱為263條,即“口苦,咽干,目眩也”,說明少陽病的病位在膽,這與小柴胡湯的病機及治法不盡相同。表3顯示,小柴胡湯的第一歸經為肺經,肺經強度為14.22,占全經的37.3%,第二歸經為脾經,脾經約占全經的25.6%,第三歸經為肝經。小柴胡湯的作用機理一直是很多學者研究的課題,關氏指出小柴胡湯的主要作用是調暢氣機[12],他認為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得以正常,肺、脾胃、肝膽最為重要,這正與表3小柴胡湯的實驗歸經數據基本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