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基于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以及語文思想的構建當中,注重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已經成為語文教師的教學重心。這種趨勢對教學策略的制定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對小學生語文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語文教師被著重要求注重教學策略的制定,讓學生學到的知識是順應潮流的。深入教材、探究教材背后隱藏的教學思想,進而在課堂中將思想完美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幫助學生體會語文本質。
關鍵詞:教育生態學;小學;語文
在制定教學策略以及選擇教材內容時要圍繞“是否具有實踐性與可行性”這一核心,所選課文必須可以給教學內容帶來拓展,同時更需要讓學生可以通過所選課文來加深對語文教學內容中教育生態素養的認識,語文教學一般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課堂教學,二是課外拓展。課堂教學就是進行理論知識的輸入,并且對所選課文進行分析;而課外拓展就是需要老師通過課外資料或者其他平臺來給學生開拓視野、進行知識填充。
一、重視課堂,在有限的時間傳遞教育生態的精髓
在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中,從我們認識的第一個漢字到我們可以寫的第一篇作文,都體現著語文課堂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因為課堂如此重要,所以將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教學策略穿插在課堂教學中也是十分可行的。語文教育時刻圍繞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說,生活處處有語文,所以要學會在眾多教育現象中這樣做不僅能增加教學豐富性,也可以讓學生充分接觸到語文生態素養教育。課堂是教授知識以及滲透語文素養教育的主平臺,教師應當從課堂中的每一個知識點加以提煉,來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到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素養教育。
比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篇文章,引導學生從生命教育的角度來思考,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無論遇到什么挫折什么磨難,不能自暴自棄,更不能隨便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深刻地理解到當自己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該怎樣用生命教育的角度來看待挫折、解決磨難。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相關內容自主寫讀后感悟,這樣可以讓學生們更加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這樣便做到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遞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語文知識。
在小學的各項教學任務中都應該涉及到教育生態學下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向學生傳授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學生自主對課文中的重要詞、句進行討論賞析并邀請學生簡述自己的見解,在學生發表完意見后進行總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精髓內容,讓學生在自主討論中感受教育生態學下的真諦。
二、發掘資源,從活動的實踐總結教育生態學下的教育方法實質
教師應當充足自己讓學生更容易地將在語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生活家進行有機聯系,在反復的嘗試實踐中總結出對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教學方法的系統性認知,形成善于理解的、符合實際的教學策略,從而有效的提升教學質量。在進行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教學方法的教學后,教師可以舉行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來加深學生對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教學方法的理解,有目的有條理地將教育生態滲透到學生的學習氛圍中。
比如可以讓學生聯系所學內容制作相關的黑板報或手抄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以及合作能力。又比如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優秀作品,并鼓勵學生參加作品點評以及完成觀后感,不僅提高學生的組織語言能力還可以加強學生對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教學方法的認識。從而讓學生在無形之中總結出所學知識的實質。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對學生滲透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教學方法可謂是創新之舉。
在電子科技發達的社會,他們往往不懂得現實和虛擬到底有多大的差距,甚至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來日漸沉迷網絡。而課外活動既擺脫了學生認為的枯燥的課堂環境,也抓住了學生的好玩心理,這也是一舉多得的舉措。這樣不僅可以完美地滲透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教學方法,也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三、提煉教材,從教材的細微處發現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語文教學的內涵
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語文教學的培養無外乎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小學教育本身就是奠定學生日后發展基礎的階段,如果在這個時候不能準確地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語文教學的培養聯系起來,那么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一切都要回歸生活與課文,輔助閱讀材料只能起到延伸作用,最核心的還是在教材和生活中,所以不可一味地依賴課外閱讀,適當地運用課外閱讀材料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提煉教材中蘊含的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語文教學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可以讓學生聯系所學內容《果園機器人》制作相關的、具有創新意識的黑板報或手抄報,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聯系課文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創造”可造福人民的創新發明,這樣的教學方式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性以及合作能力。又比如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優秀視頻,并鼓勵學生參加作品點評以及完成觀后感,不僅提高學生的組織語言能力還可以加強學生對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語文教學教育的認識。所以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對學生滲透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語文教學可謂是創新之舉。
要想通過語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語文教學,教師應當自行充實自己有關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語文教學的理論基礎,只有老師自己的理論基礎有一定的水平,這樣才能確保學生接受的教育有一定的水平。教師要不斷提煉教材中有關培養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語文教學的實質性方法,將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語文教學的培養放到教學的首要位置,通過多次的實踐教育總結特有的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語文教學教育知識體系,努力挖掘語文教育中與語文創新教育的想通之處。
結語
教師對教學策略的探索要以“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的語文教學”為主體,不應該僅僅從教學過程所反映的表面現象來進行探究。不同的教師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教育方式,所以要善于發現不同的改革方向在教學方法中所體現出來的優點,在進行將教育生態引入語文課堂的過程中,要善于結合生活現象與語文知識結論,還要敏銳地感覺到這種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隱性問題,進而間接地幫助老師改善缺點,提升教學的正確率。
參考文獻
[1]黃曉瑋.小學語文生態課堂及建構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閆羽.基于新課改理念下如何構建小學語文生態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