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產生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合作性教學在引進國外高校學科優勢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優化資源利用,提升學校的辦學實力,提升學科教學質量。本文在闡述高校英語教學采用合作性教學模式重要性的基礎上,分析高校英語教學中合作性教學模式的應用問題和優化對策。期望能進一步提升合作性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提升高校英語教學質量,實現高素質英語專業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高校英語;合作性教學;優化策略
【作者簡介】蘭迪(1982.03.17-),女,天津寧河人,哈爾濱市第六十九中學校,中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英語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科目,英語基礎知識教學能提升學生英語文化素養和英語交際能力。在新時期的高校英語教學中,中外合作辦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其能通過中外合作辦學這一紐帶,創設良好的雙語教學環境,實現高素質涉外人才的有效培養。但結合高校英語教學實際可知,中外合作性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中仍存在較多問題,如學生主動性不高、師資不穩定、國內英語教學缺乏合適教材等,這極大地影響了合作性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新時期,有必要創新中外合作性教學模式的應用方法,提升高校英語專業的教學質量。
一、高校英語教學采用合作性教學模式
合作性教學模式對于高校英語教學質量具有深刻影響。一方面,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合作性教學模式能實現國內、國外英語教學資源的最優配置,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確保高校英語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另一方面,在傳統英語教學中,國內高校英語教學缺乏較為真實的英語教學情境,這使得學生在生活中對于所學英語知識的應用較少,降低了英語教學的整體效益。新時期,基于中外合作教學模式,能在提升學生英語知識掌握水平的基礎上,增強學生英語交際應用能力,這充分保證了高校英語教學的實效性。此外,在全球化背景下,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逐步加強,這對于英語專業教學及涉外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較高要求。這種環境下,規范使用合作性教學模式,滿足了當前高校英語教學工作開展的需要,順應了社會發展趨勢,這也是新時期高校英語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內在需要。
二、高校英語教學中合作性教學模式的應用問題
1.學生主動性不強。確保學生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活動是開展中外合作教學的前提。現階段,在高校英語合作性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生源質量相對偏低的問題較為明顯。一方面,一部分學生自步入高等院校開始就放松了對自身的要求,其未能將學校放在首要位置,造成了聽課效率下降、逃課等問題。另一方面,相比于其他專業,中外合作辦學所收取的費用較為昂貴,這使得在需要進行跨國交流學習時,一部分學生會望而卻步,影響了整體學習效果。此外,高校學生之間還存在英語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有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會在學習中存在不適和焦慮現象,進而對英語學習產生抵觸心理,但受教學任務繁重等因素影響,教師未能及時發現這些問題,影響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師資結構不穩定。師資結構布局對于高校英語教學質量和合作性教學模式應用效果具有深刻影響,具體表現在采用中外合作辦學模式后,高校的師資結構變得逐漸復雜。在每個學期中,國外高校會派遣不同的外教來學校上課,這些外教并不了解國內學生英語語言的水平和掌握能力,故而在授課時說話的語速較快,這使得不少學生并不能理解外教所講授的內容。據調查,在中外合作教學背景下,能聽懂外教授課內容的學生僅占30%~50%,這影響了整體的教學效果。另外,一些高校在聘請外教時有較大的隨意性,如當外教出現簽證受阻等問題時,一些高校的外教課就會被停掉,這不僅顯示出高校中外合作教學存在師資結構不穩定問題,而且可以看出高校在聘請外教時對相關因素的考慮不足,嚴重影響了高校中外合作英語教學的質量。新時期,高校有必要從師資結構穩定性層面出發,解決師資問題,進一步提升中外合作英語教學質量。
3.缺乏合適英語教材。高校英語教學中還存在合適教材匱乏、教材難以適應中外合作教學要求的問題,這降低了高校英語合作教學的針對性。目前,在國內高校,英語課程往往是按照“每周三節大課”的規律進行課時設計的,同時一些學校還開設雅思或ESL課程,但仍普遍存在教材設置不合理的問題。一方面,從市場教材屬性特征來看,這些材料多是針對應試教育而編排的,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脫節,難以適應合作性教學需要,影響了整體教學成果。另一方面,部分教材的出版時間較長,教材本身難以適應當下的教學需要。此外,在部分高校英語教學中,為適應中外合作教學環境,學校還會選擇合作方提供的教材,但這些教材的文化背景與我國文化氛圍存在較大差異,同時部分教材內容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范圍,難以為高校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有效幫助。基于高校英語教育及中外合作教學模式應用需要,在新時期的英語教學中,還需要優選英語教材,解決教材內容與教學實際相脫節的問題。
4.課程設置有待優化。現階段,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在英語教學中采用中外合作教學模式,但是從合作性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來看,基于中外合作教學的英語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在合作教學中,學生每天幾乎滿課,學習壓力很大;另外學校對于外教課的時間設置不夠合理。譬如,在一些高校,學校將外教課安排在期末考試月,這使得學生在上午需要上外教課,下午需要完成國內的考試課程;并且為完成外教老師布置的實驗和作業,學生零碎時間被占用的問題較為突出,無法對期末需要考核的專業課程進行有效復習等。值得注意的是,中外合作教學中,外教每學期的授課時間僅占極少的課時,并且這些外教到來的時間、人員不盡相同,這使得學生要時刻做好迎接和適應新外教的準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外教授課變為一種形式,其不僅沒有達到幫助學生提升英語學習質量的效果,而且給學生帶來了較大的負擔,影響了高校英語教學的正常秩序。
三、高校英語教學中合作性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1.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高校英語教學中,學生主動性不高、抵觸心理明顯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并且對合作性教學模式的應用造成了較大阻礙。新時期,要實現合作性教學模式與高校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一方面,在高校英語課堂學習中,高校應通過多種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課堂教學的同時舉辦英語演講、英文歌曲比賽等活動,從多個層面拉近學生與英語的距離。另一方面,針對部分學生無法跨國交流學習的問題,應重視校園內英語學習文化角的建設,通過介紹歐美文化、創造英語學習文化平臺等方式,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此外,針對高校學生英語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應重視抱團式成長+合作探究學習方法的應用,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引導和督促,形成良好英語學習氛圍,不斷提升英語專業學習效果。
2.重視中外教師的溝通交流。高校傳統教學模式下,學校雖然嘗試使用了中外合作性教學模式,但在實際教學中,受文化環境差異,外教老師對國內高校學生英語基礎水平和掌握能力的認識不足,這使得教學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影響了英語教學的整體效果,因此,應重視中外教師之間的有效交流。首先在中外英語教師交流中,應相互溝通學生的英語基礎情況,確保外教能基本掌握學生英語學習實際情況,避免出現教學中語速過快等問題。其次在中外教師交流中,通過彼此協商,共同打造適合中方學生學習的方案。最后在持續引進外資的基礎上,高校還應派教師去國外學校進行短期培訓,通過感受國外教學理念和方法,借鑒學習國外教師英語授課方式,不斷提升中方高校英語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授課水平,為高校英語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3.重視教材和課程設置優化。教材選擇、課程設置是影響高校英語教學中合作性教學方法應用的兩個關鍵所在。在新時期的高校英語教學中,針對英語教材的選擇,應充分考慮學生英語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并對現有教材進行有效分析。此外應考慮和借鑒外教老師所提供的教學資料,這樣能充分保證英語教材的適宜性、先進性,滿足高校英語學習需要。另外,英語教學課程設置中,應重點關注外教課程的設置,即應提前做好與外教的溝通,避免外教課學習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4.創新合作性教學模式與方法。要進一步提升合作性教學模式應用水平,保證高校英語教學質量,在具體教學中,還應注重該模式下微觀教學方法的應用。一方面,高校學生英語基礎水平具有參差不齊的特征,在教學中,應注重分層教學方法的應用,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勢互補。同時應在學生學習中滲透一定的競爭意識,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實現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有效鍛煉。另一方面,國外大學對于中國學生學業要求普遍很高,這不僅表現在上課積極性方面,也體現在平時文案設計、PPT制造等諸多層面。為適應新時期的教學需要,在中外合作教學模式下,應鼓勵學生考取雅思或托福等語言資格證書,并在學習中變考取雙證的壓力為動力,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英語授課及學習質量。
四、結語
中外合作教學對于高校英語教學質量具有深刻影響,其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全體師生只有充分認識到中外合作性教學的重要性,結合英語教學實際,分析該教學模式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科學地進行合作性教學模式應用方法的優化,才能提升中外合作性教學模式應用水平,保證高校英語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顯波.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高校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英語,2020(3):5-7.
[2]佘靜,邵艷.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問題及對策研究[J].文學教育(下),2020(4):158-159.
[3]郭羽寧.基于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的英語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高教學刊,2021(9):166-169.
[4]王晶晶,劉平.ELF背景下大學生英語詞重音錯位問題及分析——以中外合作辦學班學生為例[J].英語教師,2020(4):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