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學校財務績效評價的內涵是什么?本文從政府部門提出的績效評價的新要求和工作部署,對肩負著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重任的高校投入產生的財務績效(辦學成就)如何評價?在評價中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與做法?評價的主要依據有哪些?等問題,進行了系列的闡述、探討和分析,以求拋磚引玉,和大家一起共同探索高校財務績效評價這一新命題,以期提升高校財務管理水平與辦學成就。
關鍵詞:高等學校;財務績效;評價;基本遵循
一、《績效評價報告》和考核工作的提出
財政部文件頒布了《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規劃》;李克強總理簽署的國務院令第729號---新《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修訂,以下簡稱《條例》),于2020年10月1日始實施。《條例》第53條提出:要定期報送預算執行情況和績效評價報告第73條提出了對預算執行情況和績效的評價、考核②。? 從此,各部門各單位的績效評價報告及其考核工作,就正式提上了政府要求的必須工作議程、新工作部署上。
那么,肩負著我國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重任的高等學校,在推進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事關高校發展質量的事業投入的財務績效,該如何評價、如何管理呢?我們應該遵循高校財務績效評價哪些基本的做法呢?我們要依據哪些主要方面,來推進高校的財務績效評價工作呢?本文想就此展開如下探討與分析,以期望大家共同去探索這一新問題。
二、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內涵
與上述《條例》相銜接與呼應,為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的指示精神和提升政府績效的總體要求,財政部提出了預算績效管理要求、制定了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規劃。這是貫徹落實《條例》法規要求、努力推進《績效報告》及其考核工作出臺的一大重要工作部署。《條例》第53條:“預算執行中,各部門、各單位的主要職責:匯總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定期向本級政府財政部門報送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和績效評價報告。”
《條例》第73條:“各級政府財政部門有權監督本級各部門及其所屬各單位的預算管理有關工作,對各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和績效進行評價、考核。”
高校是獲取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的重要事業單位,在預算績效管理的大環境下,必然出現高校財務績效的評價及其管理這一新命題、新工作和新期待。 “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內涵是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財政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以及關注高校的有關各方,作為高校經費來源的重要提供方和教育行業的主管方、利益攸關方或社會關注者,根據高校設定的財務預算績效管理目標,運用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對高校財務支出(財政資金支出和非財政資金支出)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即:從財務方面對高校的辦學結果,進行經濟評價。
三、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為了實現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上述內涵,也為了指向財政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公眾想要得到的高校辦學的評價結果,目前在償試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管理過程中,我認為: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應當遵循下面幾項基本原則:
(一)科學規范
高校辦學使命,是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遵循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的內在教育規律與科學研究規律。以辦學任務為導向指引,高校財務績效的評價及其管理工作,也必須按照科學可行的要求和一定程序,對高校投入經費的財務數據與辦學結果相衡量比較,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等方法,使得此項評價比較工作依規可行。
(二)公正公開
高素質知識分子和科學研究人才密集的高校,是高智商才俊人群聚集地,大家民主意識強、對管理的公平性要求也比較高。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應當且必須按照真實、客觀、公正要求,公開接受政府相關部門與高校師生員工和社會公開的監督,方能獲得師生員工的支持與認同,才有社會公眾的可信度。
(三)分級分類
應當依據各類高校及其下屬各院系、各直屬單位(含教學輔助單位和科學研究單位等)不同層級的單位具體情況,分級推進;也必須按高校下屬單位的不同類型,如教學型、科學研究型、教學科研型等不同類型,分類開展其財務績效的評價工作,使評價工作現實可行、方能適應不同類型單位的評價,讓高校各類型單位都能得到普遍的接受與認同。唯有如此,方能克服不同類型高校及其下屬單位特點的評價上個性困難,不斷推進高校財務績效評價工作這一新生事物在不同高校和高校內不同單位的分別推進。
(四)績效相關
為了使高校財務績效評價工作具有科學性、對稱性,評價時應當充分針對各高校及其校內各單位和各項財務支出與其產生的績效結果進行,評價結果應當清晰反映支出和產生績效之間的緊密對應關系,強調相關性,力圖避免評價工作與其財務績效,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四、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主要依據
績效評價所依賴的主要依據,事關績效評價結果的好壞與評價工作質量的高低,也事關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結果的公允性和可信度,更事關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結果在高校管理中能否順利應用與有效推廣,激勵和促進辦學水平的提升。我們有必要就此進行研究與探討,以求各界仁人志士對高校財務績效評價依據的不同好意見建議,豐富完善評價依據。
為實現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目標,根據上述績效評價基本原則,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主要依據,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供應用、參考:
(一)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規章制度,是高校辦學的基本遵循與紅線,理應成為評價高校投入財務績效的最基本依據,它是檢驗高校辦學合規性最低門檻。
(二)國家關于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發展規劃及其方針政策
培養人才、推進高等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并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是高校的基本使命,必然要求各高校都要緊密結合國家關于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發展規劃及其方針與政策。評價高校投入的財務績效,是要對照高校產出的結果與教育規劃與目標,以便能正確地衡量高校的辦學成就、辦學結果的差距,是否符合國家教育戰略規劃、是否符合科學研究的總體藍圖與部署。
(三)高校預算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
對高校投入的財務效果如何,一般要對照高校的預算管理制度、各高校相關財務管理辦法。前述制度,是進行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基本依據與規范素材,在高校整個財務績效評價工作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份量,也是財務績效評價中所要依據的關鍵資料、最重要的規范,可稱得上是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核心依據之一。
(四)國家關于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的行業政策、行業標準及專業技術規范
這些行業政策、行業標準及專業技術規范,是指引高校辦學的方向與指針,是高校培養人才、推進學科建設和進行科學研究所要追求的綱領、目標愿景。自然也就應該成為對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一項重要依據。
(五)高校申請財務預算的績效目標及其相關材料、上級批復的年度預算執行情況、經審計的年度決算報告等財務會計資料
上述績效目標材料、預算執行結果、年度決算報告等財務會計資料,以大量詳實的數據和預先設定的績效目標,分別從不同的側面,對辦學效果加以對照,進行了不同層次的描述。既有財務績效評價中的一方面主要依據---定量數據,也有定性情況、結果等,對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密切度最高、最直觀,是高校財務績效評價中的直接對照資料和績效目標的比較依據。其中的審計意見,或其他財政等監督、檢查結論,它們也分別從不同角度,對高校辦學成就、財務管理情況等方面,進行了不同的描述或評價,是可以直接利用來進行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好素材,也是評價的核心依據之一。
(六)高校的人才質量、學科建設水平的評估結論、科研成果與實力等其他相關資料
各高校的教學檢查評估、學科建設水平綜合評估、高校科研整體實力的評估、大型主要科研項目結題驗收結論評價、社會上對畢業生的質量評價反饋等材料,也是檢驗高校辦學成果的好素材,可以用作對高校財務績效評價,即對辦學投入—產出結果的比較。
參考文獻:
[1]2020年8月3日,李克強總理簽署的國務院令第729號——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修訂).
[2]財政部 財預〔2012〕396號 關于印發《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規劃(2012-2015年)》的通知 (2012年9月).
[3]財政部 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規劃(2012-2015年).
[4]石毅銘.高校財力資源優化配置研究.教育財會研究,2021年4月,第32卷第2期 32(02):39-43.
作者簡介:胡春華,56歲,會計學專業的碩士學位,高級會計師,高級職員。在高等學校財務領域的不同崗位和不同單位,從事高校會計核算與財務監督管理、高校企業財務管理、國有資產管理等工作及其相關研究。研究方向:高等學校財務管理、高校企業財務管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企業稅務等。